资中重龙山之旅
左显成
我在资中县出生,但是在乡下,离县城五六十公里。一个山沟,我在哪里渡过童年青年时光,也非常幸福,有父母兄弟妹妹共九个人。十七年那年,我离开自己的家园,到水电施工行业工作。我们经常回家,也到资中县路过,到火车站到家里的路,路过资中县城,什么资中县八景,我们只听说,却哪一个景区都没去过,我们只知道资中县城沱江大桥,从火车站到汽车站,要经过沱江大桥,才能乘汽车客车回到龙结镇,才能到我们小山村的山沟里。
虽然专程到资中县城,也只是在县城街道转一下,买点自己需要的东西就又回家了,根本没有去看资中县的风景。
今年五一节有个机会,妻子的妹妹女儿的大儿子结婚酒宴,邀请我们参加,我们带着激情心情,由小儿子,驾车送我们到资中县城,并参见妻子的妹妹女儿的大儿子结婚酒宴。五一节前晚上我们到资中县城南岸,就在南岸住着,吃完夜饭,妻子妹妹带我们去看了,县城广场,广场很大,有两三个平坝,台梯上下。市民在这里散步和跳广场舞,热闹非凡。
风和日暖五一节,早晨我们吃了早饭,我们又到了妻子妹妹的女儿大儿子结婚宴会香泽园酒楼,我们看见时间还早,我们告辞妻子妹妹,本想我们想请妻子妹妹同我们一起去游览重龙山风景区,妻子妹妹说:“我不去,我要这里帮女儿接待客人,你们去就是了。”由此小儿子就开车带上我们三人直奔重龙山。
我们车到了重龙山,遇上重龙山景区停业施工,大门紧关着,谢绝参观。我用手机将重龙山古树公园介绍摄影下来。
恰巧,就在门前有条公路也有门,但门是开着的,我们没有想那么多,这也可能是上重龙山的道路,我们顺着道路走,这条路能开汽车行驶,不到两百米,正好碰见五六个人,他们向我们走来,还说:“有条小路上山,我们感觉好累,我们爬不了山!”
我们觉得,重龙山在资中地盘上,山不会有好高,最多七八百米高,我们继续往前走。走到路的端头,拐弯下坡,从资中县城江边直上有条石阶梯路,有一条小路连接,拐弯有栏杆石梯路直接爬上山,我们三人,顺着石梯路向山上爬,也有人从山上下来的,上山的也有,没走几步路,就看“重龙山古蹟”牌坊。牌坊两旁联:“双鹤横江,缅仙吏遗踪,百尺楼头寻鹤駕;重龙绕郭,踵名贤旧址,三台渡口望龙门。”牌坊背面上书“西蜀名刹”。牌坊两旁对联:“倚汉凌云,洵是西方法界;闻掬水,分明胜地曹溪。”不远处“西蜀古刹”,一个“福”字,牌坊对联“永庆古禅林”,“重龙晴岚”。“鸿运重龙”,“福慧永庆”。善财·龙女雕像,二0二三季缅玉雕刻,善财福城长者之子。出生时種,種你寳自然涌现。故称善财,受文殊菩萨指点恭访五十三位善知识。蒙后到达普贤菩萨的道场,即身成佛。龙女是婆竭罗龙王的女儿,聪明伶俐,八岁听文殊菩萨龙宫说法,豁然开悟。发菩提心往霊山礼拜,佛祖。以女生成佛。龙女站立塑雕,底盘写着“重龙山”。并有贡台,香蜡烛盘,有人祭拜!上香蜡烛。
照壁,鉴于二0二三年,是中国建筑,根据烽燧产生的独特建筑形制。以独立的屏障墙体,又称为:影壁。是寺院的门面,其选址,重视地理选择和建设中对气的疏导。会聚、回收、具有藏风聚气,保护寺院整体建筑,及人员平安的寓意,又增加威严和肃静的气氛,兼具壮观,和装饰的意义。“朝观龙山胜景,暮写霊嶽佛经”。
《来鹤园记》:
资州西带大江。其东北城,则截重龙山捆之城内。
山上庙刹林立,从翳高跳。
游者往往以为憾,恨不能揽全城表里之胜。
宋刺史辛公旧创有来鹤亭,明季圮灭。巡按杨公又重葺之。迄今三百年,亭废久矣。
余既牧资九年,年谷丰殖,人和物熙。
州之人士访其旧址,来告余曰:“苷辛公治吾州,有善政。今其遗址委弃榛莽中,过者叹嗟。吾侪拟为修复,稍广益之,易亭为园,以志不忘辛、杨二公之美,而与公寓乐于此。”
余既喜其志之有合于余,而又以叹。
夫贤者之能施惠于人,而使有人之不忍以忘,乃如此也。
余尝慨古今之为吏者,往往莅官之地,考其前世,或异代以上,其名氏爵里大都阙灭不可知,幸而仅有存者,则又事迹阒如,漫无所纪录。岂皆文字缺略,有所脱佚不传?抑其为政于当时者,果无足传于后?夫俨然南面长人,而使历久之后,其人杳不知其为谁氏,此与孤客羁游之浮于兹土者何以异?悲夫!
苷羊叔子登岘山,慨然语其属曰:“古来贤达,登此远望,如我与卿多矣,皆湮灭无闻,使人悲伤!孔子曰:‘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以孔子之圣,叔子之贤,犹汲汲于后世之名若此。今辛、杨二公之为政于资,匪惟当世之人不忍忘之,至旷然数百载后,其士与民犹慨慕思恋,水其平生游憩之所,为之一再培护而增治之,夫岂偶然哉”!
余牧资凡十年,其所为兴除设施,后之视余者,不知与辛、杨二公奚若?
然以州人相安之故,得以其暇日,披蒙葺,陟崇,晏游啸咏之乐,又令后之好事者,水其文于荒烟断址中,读之,俾附二公之名以传,兹非其幸!
园之经,始在光绪壬辰之冬,凡八阅月,至明年癸巳六月始讫工云。
资中天池来之,见天池之音。记载说:“重龙山天池,山高水高,人知和气,也有记载。重龙山唐代建寺之初,寺里用水皆小和尚从沱江挑回山上,天天如此,一天,他挑水挑水上山过,一位老者人讨水解渴,将水桶中水尽给老人畅饮,老者见其不嗔,不怨佛慧,善良便指点其回寺,可在大殿外外平坝凿池以解水难。小和尚将此事禀告方丈,方丈闻后大喜说,是韦陀菩萨相助果,即命众於下殿外动土,地下果然涌出汨汨甘泉,池水因兴天为临故,命名天池。天池为资中千年州府龙脉龙气。聚集省州志记载,重龙山上有天池兴,沱江水相为消涨,沱江涨潮池水浑濁。沱江水清,天池水清。池水碧绿,一鉴方塘,天映日重龙之眼。遍照山河,池边仅存明代石刻哭水罗汉尊像,世人称之为,摸摸菩萨,凡病者触摸石像即得安复,时人皆传神翼”。从此,我们解开了,资中重龙山天池之谜,有山,有庙,更重要的是有人,解决喝水,用水,从沱江担水,到就地挖坑取水,既有智慧,也有人的勤劳,也有地理山藏水之故,缺一不可。有的地方山,不藏水,你在勤劳也没用,天时地利人和,相加在一起,才能创造奇迹。
此奇禅之道,不以分说。重龙山寺庙才有禅说,碑文记载《禅》:禅是凡语,“禅那”的略称虑。是制心一处,思维观修之意,也是“禅定”略称。外不着相即为禅,内不动心即为定。“禅定”“就是外不着想,内不动心。”
禅宗六祖,慧能大师,在《坛经》上说外不着相叫禅。内不动心叫定。禅的意思就是不着相。用现代话来说,不受外境诱惑这个叫禅。定是不动心,心里面常常保持清净,不起分别,不起烦恼,不起直着,这就是定。佛在《经剛经》里头有两句话说:“不取于相,如如不动”。不取于相就是禅,如如不动就是定。修禅定不是天天在面壁打坐,面壁打坐是其中的一种,行住坐卧所有一切活动,只要你外着相,内不动心,就是禅定。修禅的人在禅修里面悟走出来,得到一种自在、轻松、超脱的精神境界,时刻净化自己的心灵。
达摩祖师:全称菩提达摩,意译为觉法,生于南天竺(印度),婆罗门族,是相之王的第三子,倾心大乘彿法,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佛陀拈花微笑,迦叶会意,是禅宗开怡,释迦摩尼佛承传达摩为禅宗第二十八祖,为重禅宗的始祖,南朝梁普通年中,自印度航海来到广州,从这里北行至北魏,到处以禅法教人,始传禅宗,后一苇渡江卓锡嵩山少林寺,面壁九年,传衣钵与慧可,二祖惠可,三祖僧璨、四祖道信、五祖宏忍、六祖慧能等大力弘扬,终于一花五叶,盛开世界,成为中国佛教最大宗门,达摩被称成为“东土第一代祖师”尊少林寺为中国禅宗祖庭。
上述禅文,道述了禅的内涵,以及中国佛家之源,使人们更加了解佛教,没有学过佛教也略知一二。
重龙山之新,在于古为流芳,人们仰慕,不论是圣贤,庶民百姓,闲时游玩,点点记忆,踏破山路无觅处,增加人气。人多了名气就大了。古茂山园,沱江之水,古城之地,给人感慨,登山至高处,资中城缘亲,过了大桥见山近,迎来古来风。
摩崖古壁未曾见,留了一点遗憾,但它是人们智慧结晶。悬崖谷壁峭,更有智慧人。文化留存在,来观似如神。
2025年5月22日星期四都江堰整理
作者:
左显成(1947.6— ),男,资中县人。1964年参加水电建筑施工,1978年天津大学土木建筑地下建筑毕业,在水电十局教授级高工退休职工,现都江堰市作家协会会员,《西南作家》杂志签约作家,玉垒《老年文学》副主编。自费出版有长篇小说《我要成家》,《浓浓校园情》《花蕊夫人》业已完成长篇小说《大山深情》等作品。还写有诗歌和散文作品,发表在《西南作家》杂志、《中国诗歌网》、《人民网社区论坛》、《当代文学艺术网》、《四川文学网》、《麻辣社区四川论坛》、《美篇》。我编著的《人民心中毛泽东》。
通联:都江堰市外北街408号, 邮编:611830. 电话18200569415,电话微信。QQ号5935059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