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价耳环、三代烟草人及4+4医学女博士:
特权“变形记”与全民“大家来找茬”
吾球商业评论
然而,我早已看穿了一切

吾球商业地理:
演员黄杨钿甜佩戴天价耳饰引发的争议,揭示特权阶层的代际传递与财富隐秘化趋势。然而,技术正赋能全民监督,如数字货币追踪、亲属行为图谱等创新手段,但更需制度利剑与价值重构双管齐下。唯有破除特权正当性认知,重建"特权可耻"的社会共识,才能真正实现机会平等。
采写+主编/王千马;
图片/王千马+网络;
编制/大腰精+牛儿响叮当+哟嚯
演员黄杨钿甜差点成了又一个北极鲶鱼。只不过北极鲶鱼是自己高调蹦出来的,黄杨钿甜是被“被动”发现的——照片中,她佩戴的耳环被指认是奢侈品牌GRAFF经典系列,公价约230万元,这让人对曾是公务员家庭的黄家产生了怀疑——不管这怀疑是不是成真,黄杨钿甜和北极鲶鱼“坑爹”是确定无误了。
这让我想起了“表哥”——2012年8月26日陕西省安监局局长杨达才在延安交通事故现场,因面含微笑被人拍照上网,引起舆论不满。后来经过网友的接力披露,发现其非常喜欢戴名表,在多个场合戴过至少5块以上的国际品牌名表。而且,除了表之外,他所用物品均为奢侈品,包括手表、眼镜、皮带、手镯等等,甚至可以说是“全身都是宝”,而杨达才应接不暇、“百口莫辩”,最终在纪委出手后,成了阶下囚。
不得不说,今天的人民变得越来越不好对付。尤其是互联网的加持,让很多事情的走向变得不可一手遮天。一方面,互联网会让一切都暴露在众目睽睽之下,另一方面,互联网的放大效应,会让舆情容易迅速发酵。稍微迟疑就一发不可收拾。所以,领导们变得越来越谨慎,出去吃个饭,找的是私厨,还得将茅台灌进矿泉水瓶。
在我的感觉里,像黄杨钿甜以及北极鲶鱼等人应该变得越来越“懂事”,越来越谨慎才对,即使家里不堪重富,也要装得和人民群众同水平共命运,才会保一方平安,俗话叫闷声发大财。但是他们今天如此高调,实在让人有些不可思议。不过细究起来也不是无章可循。在我看来,有可能是这些成长于消费主义时代的二代们,早就习惯把特权异化为日常资源。他们从小目睹父母通过“熟人”解决就医挂号、入学分班、工作调动等问题,特权操作被包装成“人情往来”的生活智慧。而在求职就业上,当“985硕士竞争城管岗位”成为常态,他们发现父辈的体制内资源可以直接转化为“考编绿色通道”,特权不再是抽象概念,而是具象的生存策略。这也导致很多人,一方面将特权视为理所当然,憎人有笑人无,另一方面,对自家财富来源的“正当性”缺乏正确的认知。尤其是今天的“特权变现”正变得越来越隐蔽,同时被包装得很高尚很正派——你还停留在现金索贿上,人家已经玩上来干股、期权或者资源交换……这也导致很多二代以为自家的崛起真的是“能力之外的因素为零”。换句话说,今天越来越多的二代坑爹,归根结底还是被爹坑。
相应的,这也反映了我们当下一个不好的趋势,那就是某些“爹”们将传统“光宗耀祖”观念异化为“家族利益共同体”,通过将公共资源转化为家庭资本,让子女成为既得利益代言人。除了北极鲶鱼和黄杨钿甜的炫富,我们还可以看到,在教育领域,2019年翟天临学术造假事件暴露“捷径入学”潜规则;而本科学习经济学的董某莹,更棋胜一着,2019年通过北京协和医学院医学“4+4”培养项目,只用了4年时间就拿到了医学博士文凭。在就业市场,B站《三代烟草人的传承》视频引发热议,评论区“祖传工作”的戏谑背后,是对特权代际传递的愤怒;2022年江西周公子——周劼“炫权”朋友圈更是“无情”揭穿了体制内的近亲繁殖,而他提到的20万一斤的茶叶,让无数人听了都觉得“烫嘴”,喝是更不敢的……怪不得这位文化程度不高但混得能气死一批清北博士的二代会拽词,“苟利国家生死以,家族传承我辈责。”他们不仅要垄断雨露,而且要将雨露定点化,到最后我们连相濡以沫的机会都没有。
好在我们的党和国家对此已经坚决不能忍。近日,人民日报、新华社分别刊发文章,强调“中央八项规定是铁规矩、硬杠杠,必须一刻不松、寸步不让”“中央八项规定是改进作风的切入口和动员令,更是长期有效的铁规矩、硬杠杠”。这无疑是一种亮剑,坚决反对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与此同时,人民也被积极调动起来,向一切可疑的现象进行开炮。也许像黄杨钿甜等人有可能被误伤,让他们觉得委屈,但是,请他们相信,真正能放到阳光底下的,永远不会害怕被质疑。另外,也请他们相信,我们的人民是可爱的。我们并不是仇富,只不过是仇腐而已。
我曾经主编过一本《无法独活:致喂大的年轻人》,希望开启青年人之“民智”,鼓舞青年人之担当。今天,从00后整顿职场,再到在技术赋能下的社交反腐、围观式反腐,凸现出规则意识正在觉醒并被重构的年轻一代,正在努力推动一场跨越代际的社会价值观变革的形成。这种变革既是对传统权力结构的挑战,也是对公平正义的深层呼唤,折射出中国社会在现代化进程中的复杂转型。
首先,我们必须要承认,今天魔高一尺。正如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数字货币、海外信托等新型腐败手段,如今正潜流暗涌。比如通过NFT、元宇宙财产,来进行虚拟资产隐匿;通过海外信托、离岸公司来进行跨国资源转移,通过算法优待、数据特权来进行技术权力寻租……总而言之,利用先进技术与纪检监察的代际差形成“安全窗口期”,从而达到某种目的,已经成为新型腐败追捧的方式。曾有这样一个案例,某地市副市长通过女儿NFT交易洗钱,赃款转移3年后才被追踪。
但道高一丈。腐败虽然越来越隐蔽化,但反腐也正在人民化。由微博时代开启的全民监督,正倒逼着纪检、法律部门的快速响应。而大数据时代的到来,让一切的腐败踪迹都变得有路可寻。Z世代习惯于社交媒体自我展示,却未意识到数字痕迹的可追溯性。黄杨钿田耳环事件显示,奢侈品消费数据、跨境电商记录等皆可成为反腐线索。所以,开发“数字货币腐败指数”,通过链上数据分析识别异常交易,可以反腐助一臂之力。还可以建立“公职人员亲属行为图谱”,动态监控子女留学、购房、投资等23项数据。
我们更需要的是正本清源。一方面,它有待于制度利剑的持续高悬,另一方面,也期冀于重建“特权可耻”的集体认知。比如将“特权警示教育”植入中学课程,用AI模拟技术展现“今天蹭公车,明天进监区”的因果链。这样一来,让无数人不敢拼爹,更不会坑爹,而权力也被杜绝滥用,社会由此实现机会平等。
最起码,让北极鲶鱼和周公子学会低调做人,不要吃了喝了还吧唧嘴,也是好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