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峰 满族,笔名岩峰,字墨林,1964年生于河北承德围场县。这片浸润着塞北风骨的土地,赋予他对自然的敏锐感知。如今定居北京的他,以多重艺术身份潜心耕耘——北京市美协会员、河北承德市,廊坊市与三河美协会员,同时任职于京东华夏艺术研究会、北京国研科学研究中心和谐书画院及北京石油人书画院,却始终秉持“匠人之心”,在喧嚣中保持着艺术创作的纯粹。丹青行者闫峰
笔墨里的山河春秋与赤子丹心
求学之路,闫峰师承画家程远先生、赵春秋先生,并在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任泽涛导师山水画高研班深造。他甘坐冷板凳,每日与古画典籍为伴,在临摹中探寻笔墨真谛;背着画具踏遍山川,用速写本记录四时风物。
这份几十年如一日的坚持,让他在传统技法中沉淀,又在写生实践中蜕变,逐渐形成含蓄隽永的艺术风格——山水画作既有宋元山水的苍润浑厚,又融入了对当代审美的思考;牡丹作品则以工笔勾勒形态,以写意晕染气韵,在动静之间尽显生机。
他偏爱大幅创作,认为尺幅的开阔更能承载自然的磅礴与生命的张力。在他笔下,丈二宣纸上的山峦层叠起伏,云雾流转间似有清风徐来;盛放的牡丹花瓣脉络清晰,仿佛能嗅到馥郁芬芳。这些作品虽多次入选全国、省市级展览,被众多藏家与机构收藏,他却始终谦逊:“不过是用画笔记录眼中的风景,心中的感动。”
艺术之外,闫峰保持着简单而自律的生活。清晨研墨,深夜创作,日复一日的坚持早已成为习惯。他也常与同样热爱绘画的自学爱好者交流分享,用自己的经历鼓励他人:“只要心怀热爱,处处皆是课堂。”积极参与公益书画活动,用作品为文化传承助力。在他看来,艺术不仅是个人的表达,更是一份无声的责任。岁月流转,他依然在一笔一画间,书写着属于自己的艺术长卷。
北京墨真书画院于2013年在北京成立,2020年在天津成立分院,是一家专注于学术研究,组织开展大型书画展览、全国采风、公益事业以及国际交流活动的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