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常在 诗歌长存
——《太阳是我的名字》阅读札记
张原菁

《太阳是我的名字——海子经典抒情诗解读》是刘广涛教授多年来披肝沥胆解读海子诗歌的成功之作。因为爱,刘广涛教授一直行走在传播海子诗歌精神的路上,并以此书纪念海子诞辰60周年。“太阳是我的名字”——此乃青春诗人海子对自己“诗歌王位”的幸福期许。当青春诗人海子写下:“太阳是我的名字,太阳是我的一生”时,他对诗歌理想的追求和抱负,足以令人为之动容。
海子的诗歌因其独创性,有些地方晦涩难懂。本书对海子20多首经典抒情诗,进行全面透彻地解读,让我们得以看到一个真实的海子。作者从海子诗歌营造的诗歌空间、叙事方式、诗人心理、创作背景等方面深入解读,带给我们一场心灵对话的盛宴。对海子的经典诗歌文本,作者逐字逐句的沉浸式解读极具冲击力。读来仿佛感受到海子的诗在呼吸,在舞蹈,在歌唱,在把自由和沉默还给人类。诗人海子站在五月麦田风吹的方向,站在太阳痛苦的芒上,虔诚,掷地有声:“麦地啊,人类的痛苦是他放射的诗歌和光芒!”《九月》颇似一首深沉悠远的“蒙古族长调”,“我的琴声呜咽/泪水全无”三次出现,构成了乐曲的主旋律或者音乐主题。《遥远的路程》从十四行诗的商籁体诗歌形式及起承转合的结构分析,让读者感受海子诗歌之美,“雪地上树是黑暗的,黑暗得像平常天空飞过的鸟群”,这个“蒙太奇”镜头把雪地和天幕连在一起,空旷而苍凉,仿佛诗人的思绪飘过天际。《四姐妹》从诗歌空间上分析,上有白云飘飘的天空,中有大地上荒芜的山冈,下有山冈泥土中“我”的地下居所。“荒凉的山冈上站着四姐妹/所有的风只向她们吹/所有的日子都为她们破碎”。作者精细而深刻的解读使我们豁然开朗,深感海子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及创造的独特美学。《亚洲铜》第三诗段中“亚洲铜,亚洲铜/看见了吗?那两只白鸽子,它是屈原遗落在沙滩上的白鞋子/让我们-我们和河流一起,穿上它吧”,在“在海子的笔下,白鸽子仿佛是屈原那千年不死的诗魂,永远萦绕在河流上空。河水在动,仿佛有脚,所以诗人海子才希望,让我们和河流一起穿上屈原的白鞋子,奔向远方”。《打钟》第二诗段“恋爱,印满了红铜兵器的神秘山谷/又有大鸟扑钟/三丈三尺翅膀/三丈三尺火焰”,作者从声学原理,声音作为一种波向外传播,犹如一枝燃烧的“火焰”向四周蔓延。爱情的“声波”在神秘的山谷回响,山峰仿佛“红铜兵器”,紧接着从“山崩钟应”的传说故事以及《山海经》《淮南子·精神训》中对诗中的大鸟即“太阳鸟”,其光焰如火,看似荒诞写法,实则有神话依据,让我们体会到海子诗歌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在“诗化哲理”的篇章里,作者以其独特的视角与深厚的学识,引领我们深入触摸海子诗歌那隐秘而坚实的哲学骨骼。那些在常人眼中或许显得飘渺无依的意象——“远方”“存在”“家园”,在他的解读下,竟如星辰般逐一亮起,显露出尼采式的酒神精神,炽热而深邃。当海子写下“我要做远方的忠诚的儿子”,这“远方”二字,不再仅仅是地理意义上的遥远坐标,而是化作了荷尔德林诗中那令人神往的“诗意的栖居”。它象征着人类对理想境界的不懈追求,是心灵深处那份永不熄灭的渴望与向往。
作者在自序中写道:“诗人海子属于春天。他出生于春天,长逝于春天。更为重要的是,海子的诗具有鲜明的青春品格和青春精神。”通过此书,我们真切地感觉到:在春天,海子贴紧亚洲黄土地的心脏,感受着大地的脉动;在春天,海子用大地的嗓子喊着对土地母亲的热爱;在春天,诗人爱情的花朵和失落的泪滴,涂满全身,而那位熟悉的陌生人,也得到诗人真诚的祝福。
“海子之所以不朽,就在于他给世界留下了伟大的诗歌作品。”这是刘广涛教授在安徽怀宁海子书馆里的留言。春天常在,诗歌长存。这是海子的魅力,是诗歌的魅力,也是《太阳是我的名字——海子经典抒情诗解读》这专著的魅力所在。
张原菁,笔名菁心,80后作家,长居济南。济南市作协会员,山东省作协会员,中国诗歌学会会员。著有长篇网络小说《腊雪飘飘》等。





玫瑰手绘折扇、玫瑰国画
订购热线:13325115197


史志年鉴、族谱家史、各种画册、国内单书号、丛书号、
电子音像号、高校老师、中小学教师、
医护、事业单位晋级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