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和韵天下》以“和”凝练中欧50年对话合作之魂,以“韵”共鸣艺术交融之美,置中欧关系于“天下”视野,既贺建交半世纪硕果,更展望文明互鉴新篇,是献给世界和平的文化长卷。
《和韵天下——中欧建交50周年书画交流展》以艺术为媒,展现中欧文化交融。展品涵盖书画佳作,彰显双方艺术魅力。展览旨在促进民心相通,深化文化互鉴,为中欧关系发展注入人文活力,共绘友好新篇。


本期艺术家:邓福邦


当代大秦山脉的艺术弘道者
——记中国山水大家邓福邦
为中国传统艺术中的一大体系,丹青艺术的创作实际上已经是超越了所谓的美术范畴,因为它所强调的是画家心笔和情景的相映结合,正如古人所言画论,即传神者必以形,形与心手相凑而相忘,神之所托也。而作为当下画坛内有名的丹青大家,邓福邦先生自然也是深知这一点,所以无论是丹青艺术的取法还是为人品性的修为,他都是能够做到不趋俗,不附利,而是一直恪守丹青正脉,在运思挥毫中从容不迫,在迁想妙得中画以载道,最终一举成为了德艺双馨的艺术典范!大秦山脉壮丽恢弘,而纵观今日邓福邦先生的众幅丹青画作,其画中题材便也就是有根植于大秦山之景!多年来,邓福邦先生足迹踏遍大秦山,只为能够在写生览物之时寄情怀于胸中,测山川之形势,度地土之广远,审峰嶂之疏密,识云烟之蒙味

继而在创作时可以精骛八极,心游万仞!不仅如此,邓福邦先生之所以选择以大秦山为创作背景,其原因还有另一方面,那就是人文与历史的双重厚度!从中国龙脉的起源到千年古道和三河汇聚,再从老子著经到隋朝壁画的发现,每一项都是中华文化历史中的重大辉煌!所以从这一角度上来看,邓福邦先生的这些山水画作也就不仅仅只是一种艺术的体现,而应该是一种民族文化的推崇载体和精神弘道!在笔墨技法上,邓福邦先生也同样是有深谙于笔以立其形质,墨以分其阴阳,山水悉从笔墨而成的创作要论!所以看他画中的笔墨,既是可见笔法的骨力强劲,也是可见墨法的浓淡相参,创作山水遂心应手,从点到线,从勾到皴,无一不是巧思构意!山石险峰气势磅礴,云水林木曲径通幽,由此纵览之余,俨然一派正大气象也,让人可以见青烟白道而思行,更可以见平川落照而思望!制度时因,搜妙创真,

浩然山水,雅俗共赏!当代大秦山脉的艺术弘道者。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忱之心,可以说是邓福邦先生创作山水画的一大基础所在,但相比于此,更重要的还是要当属于邓福邦先生那博大精深的文化修成和取法立意!否则仅凭单一的笔墨技巧,是绝无可能让画作形成一种超然于物外的精神气概,所以也唯有像邓福邦先生这样的以技入道者,方才真正可以堪称是当之无愧的丹青大师!搜尽奇峰打草稿,得写胸中丘壑,功不欺人,法不欺世,臻品之作,誉满画坛!
周雪娴(人民美术出版社编导、副主编)






















邓福邦,中国著名书画家、收藏家,秦山画派创始人。现为中国国家博物馆特邀研究员、中国艺术研究院书画创作员,拥有国家一级美术师职称,同时是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收藏家协会会员,并受聘为北京胡润国际艺术品鉴定中心“签约画家”。 曾就读于中国艺术研究院,师从导师顾森、龙瑞等。邓福邦以“道化丹青”新理念,破译中国书画与老子“道”的精神内涵,以鲜明的个人风格享誉画坛。作品“东方”“喜梅图”作品作为国礼赠与外国政要。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也对他进行过采访报道。他出版了多部作品,如《一线大家·邓福邦》《邓福邦书画》《收藏年鉴人物志—邓福邦》《国宝档案》邓福邦 、《红袍典藏一邓福邦》《匠心墨色》全国中国画名家学术邀请展等,还被收录于中国美术通史、中国美术卷、中国书法卷以及国家文史汇编的《国宝档案》。其作品发表于《中国书画》《中国美术》《美术观察》《荣宝斋》《中国收藏》《中国文化报》等。他与夫人书法家张云霞创作的黄河明珠三门峡卷收藏于三门峡博物馆。他荣获国家艺术促进会、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书法家协会、中国文化艺术人才管理中心联合授予的“人民书画家”称号。被国家权威部门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艺术精英人物》称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