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_一场传统文化与家国情怀的深度融合在广州启幕
(梁卫国 罗可安、邓颖琪报道)
当非遗醒狮鼓点敲响国防教育基地的历史回响,一场传统文化与家国情怀的深度融合在广州启幕。5月5日,由广东醒狮艺术文化发展有限公司主办的"醒狮铸魂"主题活动在广州市国防教育中心举行,首次推出"非遗IP+国防叙事"沉浸式教育模式,同步启动"醒狮少年"暑期国防研学营。
鼓点破晓,非遗技艺淬炼少年精气神。上午9时,展厅内4头鎏金醒狮在骤雨般的鼓点中踏乐登场。在非遗(广东醒狮)市级代表性传承人、黄飞鸿第四代传人邓锦钊指导下,"醒狮少年团"演绎"狮子采青""高台贺会"等经典技艺。尤其在"醉青"表演中,狮头踉跄模拟醉态却突喷水柱,象征"醉里藏锋"的武者智慧,赢得满堂喝彩。少年们额头的汗珠与专注目光,成为传统文化传承的鲜活注脚。
青少年武术方阵随后亮相,刀枪剑棍招式刚柔并济,诠释"止戈为武"的东方哲学。全息投影情景剧《醒狮铸魂·英雄花开》成为高潮:小演员以醒狮步法串联鸦片战争渔民借狮鼓传讯、东江纵队用鼓点加密情报、新时代少年致敬边防战士等场景。当全体叩拜"英雄墙"时,现场掌声经久不息。
"狮头俯仰间蕴含民族精神的刚柔之道。"情景剧导演、黄飞鸿第五代传人邓颖琪指着展柜中抗战时期的醒狮鼓介绍,创作团队将醒狮技艺解构为"探路""破阵""奋进"等戏剧符号,"让孩子们在腾挪跳跃中触摸历史温度。"
三维课程,解锁醒狮文化的国防密码。活动现场发布的"醒狮少年·国防研学营"7天6晚计划,以"三维立体课程体系"为核心:
——非遗密码解码:学员系统学习狮头彩绘、鼓乐节拍与高桩技巧,通过"国防展厅寻宝"任务,探寻醒狮与虎门销烟、"一·二八"淞沪抗战的历史关联(如抗战时期广东军民以狮鼓节奏传递防空警报)。
——武道国防融合:退役侦察兵与武术冠军组成双导师团队,将"四平大马""十字拳"等武术基本功与军事体能结合,独创"醒狮战术操",并在模拟野外生存中完成障碍穿越、战地救护等挑战。
——红色文化创作:学员主导创作闭营情景剧《狮卫南疆》,通过"闯关积分制"集满"醒狮章""卫国旗"等7枚勋章者,将获授"文化国防小卫士"称号及定制狮头证书。
"我们要让每个孩子在'玩狮头、唱狮鼓、演狮魂'的过程中,成为文化传承的主体。"研学营负责人邓颖琪展示的迷你醒狮装备暗藏巧思:狮头5枚铜钉对应"仁、义、礼、智、信","让文化基因通过肢体记忆融入少年血脉。"
破壁实验,传统文化焕发现代生命力。"传统展板说教难触达Z世代,沉浸式体验才是钥匙。"广州市国防教育办公室负责人指出,醒狮文化的动态特性与青少年天性契合,"视觉震撼引发兴趣,体感认知深化理解,情感共鸣促成认同。"
这种"非遗IP+国防叙事+新媒体传播"的创新模式,为传统文化的当代转化提供了可复制的实践样本。随着首期研学营500个名额在报名通道开启后,迅速引发关注。
非遗传承人评价:"当醒狮鼓点成为国防教育的节拍器,传统文化便化作永不褪色的精神战旗。"
这场始非遗广东醒狮鼓点的文化实验,不但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开辟新路径——在醒狮腾跃间,国防意识与文化自信正悄然扎根少年心间,还呈现出国防教育与非遗产项目“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独特气韵和隽永魅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