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素墨凝天亭:悟古通今话人生
吾耽于绘事久矣,笔墨纸砚,皆为心之寄所。于宣纸素绢间,挥毫泼墨,恰似乘槎泛于艺术之沧海,探寻灵魂归处,追寻心之所向。今成《绘梦仙亭图》,其间所蕴,思绪万千,愿诉诸笔端,与君共品。
此画灵感之源,滥觞于古籍经典与自然灵犀之触。古之诗词,如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寥寥数语,便勾勒出天际楼阁之邈远神秘,令吾神思驰骋,仿若见仙亭缥缈于九霄,隐现于云雾,如梦似幻,似可揽却不可及。道家之学,以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 为基,其宏大宇宙观,视天地万物为一有机整体,生生不息,变化无穷。诗词之浪漫奇想与道家之深邃哲思相互交融,如灵火迸发,催生出创作此画之强烈冲动。
作画之初,持笔如执乾坤,精心勾勒仙亭之形。亭角飞檐,勾勒间仿若鸾凤振翅,蓄势待飞,尽显灵动轻盈之态;亭柱矗立,落墨处恰似苍松傲立绝壁,坚毅不拔,彰显沉稳庄重之姿。亭身架构,取法古朴典雅之遗风,力求将岁月沉淀之厚重与文化传承之深邃融入其中,每一线条转折,皆蕴含对传统美学之尊崇与致敬。
继而施墨,决然摒弃俗常写实之刻板路径,转以淡墨轻染为法。墨韵于宣纸之上氤氲散开,如薄纱漫卷,似轻烟缥缈,营造出如梦似幻之朦胧氛围。淡墨层次变化间,仙亭之轮廓若隐若现,恰似蒙着神秘面纱的仙子,欲语还休,引人无限遐想。
云雾之描绘,实为此画之精髓所在。泼墨之际,任由墨汁随性流淌,不加拘束,仿若自然之手随性挥洒,尽显造化之神奇。墨之浓淡、疏密、干湿,皆顺应自然之势,无雕琢之痕,唯显天然之妙。留白之处,绝非空无一物,而是仿若天光穿透厚重云雾,闪烁其间,赋予画面以灵动生机。虚实相生之妙,令仙亭于云雾中若即若离,宛如置身仙境,与世隔绝,却又似藕断丝连,与尘世保持着微妙联系,触动观者心底对未知神秘世界的向往与憧憬。
创作之时,吾心沉醉其中,仿若穿越时空隧道,与古人同聚于仙亭之下。置身这空灵静谧之境,尘世纷扰皆如过眼云烟,随风飘散。感怀道家 “致虚守静” 之深邃妙义,体悟到内心宁静之力量。道家所言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于此仙亭之境体现得淋漓尽致。仙亭依天地而建,顺自然之性,无为而处,不与万物争辉,却蕴含无尽生机与智慧。吾由此领悟人生之道,当放下尘世执念,不刻意追逐功名利禄,不强求虚幻之表象,顺应生命之自然轨迹,方能获得内心之安谧祥和。
人生之路,恰似这天上仙亭,迷离而神秘,充满未知与变数。众人于尘世繁华中追逐功名利禄,熙熙攘攘,忙忙碌碌,犹如置身茫茫迷雾,迷失方向,忘却内心真正所求。道家之 “柔弱胜刚强”“知足不辱” 之精妙论断,恰似仙亭中吹来的一缕清风,醒脑提神,令人幡然醒悟。人生应如仙亭之朦胧,不过分追求清晰直白,不执着于表象之绚烂。世间得失,皆为自然之序,有时看似失去,实则为另一种形式的获得;看似深陷重重困境,然转机或许就在转瞬之间。此乃人生之辩证法,亦为道家智慧之启迪。
画作既成,吾仿若历经一场跨越时空的深度对话,与古人神交,与道家智慧相拥。道家思想之精髓,如潺潺溪流,融入笔端,流于画中,赋予作品以灵魂与深度。愿观者观此画时,能透过朦胧之表象,感吾之心境,体悟画中所蕴含的道家奥义,于这一方天地间,与古圣先贤对话,寻得心灵之归所,感悟人生之真谛。
吾以绘事为舟,载道家智慧与人生感悟而行,此《绘梦仙亭图》,乃吾对人生与道家思想深度交融之探索与表达。望其能于历史长河中,如熠熠星辰,为世人带来些许启迪与慰藉,此吾心之所愿也。
宁婉玉,杰出的中国当代艺术家,现为中国国家画院访问学者、李可染画院青年画院画家、《青年文学家》杂志签约画家及世界青年艺术家联盟主席。作为新京津画派的重要代表,宁婉玉以其独特的艺术视角和创新手法,在传统与现代艺术的融合中,推动着中国水墨艺术在全球范围内的传播与发展。
作品欣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