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江夏区文化路中学
支持单位:江夏区妇联
省朗协语言研究与实践基地
作者:化雪老詩 诵读:王桂丽 谢颖 金钰琦
音乐合成:江丽芳 编辑:杨建松
清宣统元年正月二十一(1909.2.11.),河南信阳县(今浉河区)谭家河乡灵官村张家,一个女婴呱呱坠地了,喜得奶奶一个劲地叫:“菩萨保佑,好,好。”

儿子向前禀道:“娘,是个女儿。”
“女儿也好,为娘我不也是女人身?”
“娘说好,就好。”几天后,儿子为母亲的长孙女取名“瑞华”。意为吉祥、如意。七岁那年被送进了私塾。后来,瑞华又添了五个弟妹,家里越来越拮据了。
“瑞华,你不读了,好么?”
“不,我要读,下学后我带妹子去砍荆条编筐,挣学费。”从那以后,村里人常看见小瑞华带着一妹一弟去鸡公山砍荆挑竹,借着月光编筐子。编好后再去集上叫卖。
鸡公山是著名的避暑胜地,那里的荆条柔软光滑、韧性好,不仅编织起来得心应手,就是编好的筐也被人抢着要。几十年后,瑞华、琪华俩仍满怀深情、异口同声地称它是穷人的“黄金树”。
看着三个小不点割荆助学,祖母心疼了,她冷不丁就会对着儿子唠叨:“作孽啊,小小的年纪,遭这样的罪!”
几年后,小瑞华完成了启蒙教育:“爹、娘,我想到信阳去读中学。”
“中学,信阳……哪来钱哟?”
“钱,我自己想办法,我只需你们给点路费。”
“我真是半个铜板都没有了。”无奈的父亲摊开手说。
听见双方争执,祖母走了过来:“瑞,我有个侄儿叫警予,在信阳什么学校当老师,听说回来了,你敢不敢去找他?”
“敢,奶奶,我敢!”
第二天,张瑞华就找到了表叔高警予。这位正在信阳女子师范学校任教的共产党员见小姑娘精灵有志,立马满口答应了下来,连路费都不要她出。
1924年深秋,瑞华跟着表叔北去了信阳,一考合格,随即被女子师范学校录取。
高警予好长脸!他对张瑞华更为关心了,不仅亲自教她,还把同为共产党员的饶辉南老师也介绍给她。他俩一起对张瑞华进行重点培养,介绍她看《新青年》《向导》等进步书刊,这使张瑞华天眼大开,不仅知道了世界上的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中国的劳工运动、新文化运动,妇女解放……目不暇接的她头脑里民主革命的思想也渐渐多了起来。
一天,高、饶俩师对她说,光看这些书还不够,应当组织要好的朋友一起读,互相探讨,加深理解。她点了点头,几天后,她的身边就多出了危拱之、杨染香等一群小姑娘,而且成立了一个“耀芒社”。
就在这年5月中旬,因日方资本家在上海枪杀了领导工人罢工的共产党员顾正红引爆五卅运动。遵照上级指示,高警予、饶辉南找到了“耀芒社”,希冀她们立即分头宣解舆情,发动学生举行示威。热血沸腾的张瑞华连夜动员,第二天便与同学们走上路大街,她们张贴标语,开会演讲,游行示威,忙得不可开交。就是这次运动让张瑞华接受了政治洗礼。五个月后饶辉南、金正宏、张瑞华、危拱之和杨染香等几位又响应党的号召,南下武汉,就是古老的江夏县城里她经饶辉南、金正宏两位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将组织关系转到了湖北省委军委。
两个月后她通过了两轮考试,被黄埔军校武汉分校录取,而且被指定为学生班长。

开学典礼上,代校长邓演达慷慨激昂地说:“我们中国现已弄到不堪的地位,是必要革命的!我们革命的目的,是在解除人民痛苦。国民革命,是为解除人民痛苦而战……同志们武装起来,鲜明旗帜,向我们的敌人冲锋肉搏,流血牺牲!”这让站在行列里的张瑞华激动不已,所以此后她多次参加了武汉的群众运动,尤其是那次声讨英帝国主义分子的暴行,收回汉口英租界的斗争,她更是奋不顾身拼命向前。然而翌年4月12日,蒋介石叛变了,挥起屠刀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驻扎在宜昌的国民革命军第十四师师长夏斗寅响应了蒋介石,也率部东来偷袭武汉。

5月17日,女生队在队长杨伯珩的带领下,跟随中央独立师南下纸坊平叛。她们两人一副担架冲到了第一线参加战场救护。在八分山下,在姜家畈边,张瑞华班摸黑来到前沿仔细辨认,确认是自己人立即救护;是敌人,就补他一枪。在几十天里,她们一身泥土一身血,终于在叶挺将军的指挥下,击退了猖狂的夏斗寅。可汪精卫还是步了蒋介石的后尘叛变了;军校女生队也被迫解散。
为了保存革命力量,张瑞华与一群女生被组织安排到了张发奎的教导团军医处当护士。9月下旬,张发奎所率的两个团进入了广州。叶剑英遵照党的决定,调教导团进入广州北校场四标营。此时,全团还有1300人,其中共产党员就有两百多,这显然是支不可小觑的力量。12月,共产党利用军阀之间的矛盾,发动了广州起义,张瑞华参加了战斗。然而,这次起义还是失败了。因为参加紧张的肃反活动,张瑞华没有接到撤退的命令,等她知道时,部队已经走远了。好不容易在裘凯的帮助下去了香港。
1927年12月中旬,到达香港后的张瑞华被分配在广东省委机关做秘密交通员,负责向在香港、九龙、广州党的秘密机关传送文件。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发生,中国革命进入了抗日战争的历史新时期。12月初,早先到达延安的张瑞华与潘自力等组成了一支小分队,离开了宝塔山向晋察冀进发,并被安排到北方分局组织部工作,不久即任北方分局妇女委员会书记,她的工作更忙了。
新中国成立后张瑞华先后任华北局组织部组织指导处副处长、副局长、中央组织部副处长、局长。为党、国家和人民做了大量的工作。张瑞华的一生是伟大的,即使百折,她也总不回头,她是大别山的英雄,是中国近代妇女史上一杆永远高扬的旗帜!

作者:化雪老诗,中学教师,江夏文化学人。

诵读:王桂丽,江夏区妇联执委,安山街道妇联负责人。

诵读:谢颖,毕业于湖北工业大学,研究生学历,现任文化路中学英语教师。

诵读:金钰琦,江夏区文化路中学七年级(7)班学生,爱好画画、写作,曾获区“粽叶飘香,品味端午手抄报二等奖”校“五好学生”等荣誉称号。

音频合成:江丽芳,江夏区文化路中学七年级年级主任,优秀教师,江夏区百优班主任,区“新长征突击手”,湖北省朗诵艺术家协会会员。

编辑:杨建松,网名铁马豪歌,湖北省朗诵劳术家协会理事兼副秘书长,省朗协融媒体工作专业委员会主任,省朗协语言艺术研究与实践基地副主任,武汉市老干部朗诵艺术团副团长兼艺术总监;湖北省第三届荆楚朗诵之星。《都市头条》认证编辑,铁马豪歌平台四年阅读已逾两亿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