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母亲是传奇
曹雪雁

(网络图片)
毫不夸张地说,小县城的教育界,我的母亲是个传奇。如果说从小学班主任、初中班主任、高中班主任、教导主任、一直到业务校长,这一串升幂排列的教学职务不算传奇,那响当当的管理水平和教学水平也不算传奇。那么大专证的取得, 跟班走的时长,巧遇同属猴的学生们,翻建校舍的贡献,注定是永恒的传奇。
传奇一,小师范生拿到大专证。母亲第一学历小师范,相当于现在的初中生。(是小学毕业保送速成师范生)如果用一桶水一杯水的比例衡量,教初中显然学历不达标。母亲善于挑战自我,学校提倡走出去请进来,那时叫公开课,评课出课非母亲莫属。母亲觉得自己很幸运和学生们一起补上了初中高中没有学过的知识,她是教学相长的践行者,如期毕业拿到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函授大专证的全县四人,就有母亲一个。
传奇二,跟班走了十二年。从小学学前班到高中毕业。名副其实地陪伴成长。赶上学制改革,小学延长学制。冬季入学改为秋季入学。小镇建初中部,母亲带着小六上初中。八年级要毕业时,增设九年级,继续跟班。尽管这时母亲已经成为教导主任,但始终没有离开教学一线。师生情胜过亲情不是夸张。
传奇三,带领“猴群”共卓越。班级有三分之二学生和母亲是同属猴。这批值得骄傲智慧的“猴子们”,在校园里,是主人翁姿态,在各自工作领域是中坚力量,在家庭中是主心骨。自信、自立、自强是他们的共同特点。如今70岁的他们和82岁的母亲,都已颐养天年。
传奇四,翻建校舍立头功。初建中学,教学条件简陋,板夹泥的教室,冬天生炉子、放学灭火不彻底引发火灾是常有的事,严重的三次一排校舍成为废墟。每次铁路火车头发出警报时,母亲和她的学生们总是第一时间赶到现场救火。翻建校舍,脱土坯,和大泥,母亲的学生都是主力军,每次校舍竣工上房梁,贴吉联,放鞭炮 ,学生们都拉着母亲在最高处一起完成。其他学年学生老师都要敬他们三分。
母亲对调皮捣蛋的学生特别有震慑力,别的班主任管不了的打仗斗殴的塞到母亲班里;社会上管不了的失学孩子送回学校,塞到母亲班里;还有一类刚上初中就接家长班的,感觉知识不足,点名到母亲班里。于是母亲得了绰号“唐司令”。母亲聪明好学,记忆力超强, 知识水平提升速度惊人,文革期间,学校是培养又红又专的革命接班人,以勤工俭学第二课堂,从事课外劳动为主,课堂学习为辅,母亲又获得称号——唐教授,足以说明母亲在那个阶段知识渊博。
母亲的勤奋好学、不甘人后的性格,不仅成就了自己的人生,也成就了她一手带出来的高中毕业农村孩子的人生。高考大专中专录取6人,创历史最高纪录,直到撤高中无人超越。母亲把班级几个“大学漏”以不同的方式,推荐到不同单位就业, 临时工变成正式工,户口由农业户口变为城镇户口,这种人生的大转折,注定了母亲和学生的情感超越了亲情。
恢复高考,从备考开始,我们家成了免费辅导站,母亲拉上当初中数学教师的父亲给自己的学生辅导数学,自己辅导语文,从基础知识到作文模拟。民用电到晚8点,有个别学生自带一支蜡烛或半支蜡烛,母亲都制止了。大多数学生补习到半夜甚至凌晨,每晚至少三根蜡烛。祖母心疼得直咧嘴,“你们的算术本,田字格,你妈都检查反面是不是写满了,洋蜡钱就不算计了?”
黑龙江的冬天零下35度前后是常态,高考录取前后 我家屋门关不上的,考完试的学生到我家,纷纷说自己怎么答的语文试卷,母亲把他们的答案,作文内容记下,有针对性地宽慰,有针对性地帮他们估分,填写志愿书。母亲不停地接待一茬又一茬求鼓励的考生,我和妹妹换班拿斧头砍门框下方的一茬又一茬的冰坨子,能让屋门缝子小一点,进的寒风少一点。
录取通知先后到来,我们家笑声哭声乱作一团,路过的行人趴在我家木杖子上向院子张望。我们姐妹站在院子里,向屋内情绪失控的他们张望。这时的祖母隔着过道,透过行人向我们姐妹张望,用极低的我能听到的声音呼唤:“别冻着啦,快上我这垫补一口,你妈顾不上做饭了。”
为这群带了十几年的农村孩子的前程,母亲可谓不遗余力。我初三考中专那年,母亲当教导主任,试题就在我们家放着。我是隔天才到县城考点去考试。母亲没有半点含糊说:“档案袋就是你的中考试卷,我不能为了你犯错误,今年考不上明年复习。”祖母恳求地说:“你就当孩子是你的学生,拉她一把。”母亲厉声说:“我的学生都是农村孩子,他们太可怜,家里兄弟姊妹一大帮,不考出去怎么办?等着他们管家呢?”祖母偷偷抹泪:“你这个妈啊,不知道哪头炕热乎。”
事实证明,师生情热乎了母亲今生今世。每年生日,教师节总有学生记得,到家祝贺,到饭店祝贺。书信,电话,微信,小长假聚会,绝非是简单的师恩难忘,已经成为师生双方的彼此需求,是人生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送走第一批高考学生,母亲深感知识的不足。毅然报名参加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全县百余名函授者,最终毕业四名女教师,那两年母亲起早贪黑学习。拿到毕业证当之无愧。她们四人的合影题词“人到中年”。这照片在各自学校教师队伍里引起轰动,公认她们是学历提升的榜样,成为走出荧屏的中年女知识分子强有力的代表。1982年潘虹、达式常主演电影《人到中年》正风靡。
母亲16岁从教,18岁当班主任,60余年师生情,一直在延续着,享受着,这是她今生最大的骄傲,也是今世最大的财富。
母亲的传奇,离不开校园,离不开教书育人,离不开铁打的师生情。
作者简介 曹雪雁 ,山东省写作学会会员,济南市作家协会会员,济南周三读书会会员,与女儿于游合著散文集《一把钥匙两把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