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情最令人感动
——《一个女人的故事》读后感
陶玉山

这是一个女儿写母亲的故事。这部自传体小说既设定一个特定的女人,也涉及每一个女人。叙述者用纯粹、简单和克制的文字,讲述了她最近去世的母亲的故事。与父亲不同,母亲给了作者安妮·埃尔诺内心的强大支持并促使她自我意识的觉醒。小说生动感人又不乏感伤地描绘了一个曾经充满活力和独立的女人在老年时的残酷现实,每一段文字都透露出具有深刻的哀伤悲痛和反思之后的平静与诚实。一个关于母亲和女儿、青春和岁月、梦想和现实的故事。它也是一个女人写每个女人的故事。是一部不加修饰雕琢却强有力的小说 。它的力量不在于其主要事件的完整性与戏剧性,而在于那些可能被忽略的刹那瞬间。通过朴实无华的文字叙述,探讨了母亲和女儿之间既脆弱又不可动摇的纽带,将她们分开的疏远的世界,以及我们必须失去我们所爱之人这个无法逃避的现实。亲情最令人感动。阅读之后,在感动之余,会自然地联想到许多而陷入沉思。
有人说,世界上没有永恒的爱。我说不对,母爱永恒。母爱如水,滋润着我们生命的每一个角落。“辛勤三十日,母瘦雏渐肥。喃喃教言语,一一刷毛衣。”在这部平静而有力的向母亲致敬之作中,作者想要为自己的母亲争取最大的公平,将母亲描绘成她自己。“现在我写我的母亲,就像该轮到我重新让母亲出生。”这是怎样一种决绝的信念。抱着这样信念去写,给我们读者带来了一部全新的、感人至深、读后难以忘怀的小说。让人由衷感叹到:世界上有一部永远也写不完的书,那便是母亲。这个世界上,我们永远亏欠的人只有母亲。母亲的世界很小,只装得下我们;我们的世界很大,却总是会忽略母亲。待醒悟明白过来想弥补一下时,母亲却已经不在了……
作者从母亲的去世写起,然后再从头开始回忆母亲的一生。尽管她已经写得很克制了,没有感情用事,但我们还是从她的文字中感受到她发自内心的对母亲的爱与思念。母亲出身贫寒,为了生活,为了这个家,放弃了自己的梦想和追求,一门心思为了改善生活环境而不遗余力。她12岁半就在潮湿的车间工作,25岁前未曾饱腹。婚后通过开食品店和咖啡馆,想方设法努力改善生活;经历了经济危机、战争等磨难。为了女儿的前途,平时省吃俭用的她,毅然将女儿送进了费用昂贵的贵族寄宿学校就读……岁月在她脸上刻下了纵横交错的深深浅浅的皱纹,生活的压力重担压弯了她的脊梁。她也曾努力地想融入更高的社会阶层,让自己的孩子体面一些,却始终无法摆脱出身的束缚,最终在疾病和痛苦中不甘地离世……
埃尔诺以女儿的视角,展现母亲在顾客面前与在家里的双重面貌:营业时热情周到,回到家沉默寡言。通过断续的方言和账本细节,刻画了母亲认知衰退的过程,以及母女之间因为阶层差异而逐渐产生的隔阂。让人感叹值得拥有的东西,永远都来之不易。这部小说不仅是对母亲个人的追忆,同时也反映了法国的阶级分化、女性地位的变迁以及阿尔茨海默病对人的影响,具有深刻的社会批判价值,成为法国当代文学描写女性主义的经典。
“书写生活,就是要尽可能地接近现实,而不是发明或改造 。”安妮·埃尔诺不仅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在《一个女人的故事》中,她通过夹叙夹议的叙述形式,把过去的场景与现在的情感交织成一个特殊的时间图景,由此,很巧妙地表现了女主人公的心理活动;用第一人称手法写了自己母亲的一生。她尽量从个人情感中抽离出来,去客观地刻画一个普通家庭女人的一生,让人物的内心世界充分地展露,呈现出生活的本色。通过对日常琐事细腻的描写还原历史。在书中,作者用清新简约的文字娓娓道来,把一个个平淡而充满生活气息和生命活力的细节展示在我们面前,将生活的平常与真实贴切地表达出来。让我们看到了母女俩既互相依赖又疏离的情感纠结,以及对女儿的期望与现实的落差。我们从中看不到波澜起伏不定的复杂情节故事,也读不出惊心动魄宏大的场面描写。可是,却能沉浸在作者充满气息和生活底气的文字中不能自拔。仔细推敲,句子短小精悍,极少看到具有夸张色彩的形容词或修饰语,没有多余的细节,几乎从头到尾任何一段都没有多余的文字。语气是清醒冷静的,叙事直接了当,却带有惊人的张力。这是极为难得的。这种写作手法或特点,加强了作品厚实的现实感和真实感,也增加了作品的可读性与感染力。这就是作者的超乎寻常的功力的魅力,也是能够让人一口气读下去的原因之一。
这是一部多么富有观察又多么感情纯粹的书啊。当她讲述自己的时候,现实的叙述已经和与心理描写有机融合在一起,相辅相成,成为一体。让我们读者不由自主地跟着她,默默地联想起自己的经历,讲述自己的故事。生活不需要比别人过得好,只要比自己的过去过得好就行了。作者在字里行间永远留住了与自己出生世界的联系。但这联系相比于真挚的感情来说,又是多么的脆弱、无力、虚幻和痛苦;只有期待下一次遇见或团聚,能弥补人类无论有多么高度的理智也无法弥补的“缺陷”——真诚的爱,真挚的感情。
加西亚·马尔克斯说:“生命之所以有意义,因为那是一个故事。”这是献给一个女人,一位母亲的简短而痛苦的“安魂曲”,不知有多少人从中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引起共鸣。每次阅读这部书,眼眶总是会不由自主地湿润,泪水随即夺眶而下,哭得一塌糊涂。这部充满深情与反思的回忆录一样的书,用朴实无华、不事雕琢,平静中不乏柔情的白描一样的语言和看似结构松散的日常用语句式勾勒出的又岂止是作者母亲平凡又坎坷的一生。那是天下普通人的母亲共同的一生啊!时间可以淡化一个人的记忆,却永远无法让人淡忘那些回忆,更是无法弥补一个人的遗憾。“她的一生都是在为别人而活,却唯独没有好好为自己活过。”“我对她的了解,是在她死后才开始的。”这样的文字在阅读中,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一下子就穿透了人心,直击最柔软处。这些话同时也提醒忠告我们,母亲是那个无论何时都会为你撑起一片天的人。母爱是人世间最伟大的力量。现在就是我们真正了解我们母亲的最好契机,是时候重新审视自己和母亲关系了。不要等着失去了才知道珍惜,已经晚了。留下一辈子的遗憾……
“男人是家的灯,女人是家的魂。”家,这个社会最小也是最大的单位,蕴含着东西是总结概括不出来的。有人惦记,再远的路,也是近的;有人思念,再长的夜,也是短的;有人关怀,再冷的天,也是暖的……安妮·埃尔诺特别关注生命,关注社会上的普通人。文学既然是一种作为人的表达,能够专注于人,回归到人,以人的最真实的感受为出发点,我相信它就有感动人的地方。有“自己的人类学家”之称、2022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安妮·埃尔诺的包括《一个女人的故事》在内的诸多为人称道欢迎的作品就是最好的说明。

作者简介:陶玉山,济南人,作家,藏书家,山东省作协会员。1981年2月在《济南日报》副刊发表文学处女作。迄今已在国内一百多家报刊发表小说、散文、诗歌、文学评论等二百多万字,作品多次在市级以上文学征文中获奖,有多篇文章收入到文学作品集。荣获2023年度竹庐文艺奖“十大散文家”。





玫瑰手绘折扇、玫瑰国画
订购热线:13325115197


史志年鉴、族谱家史、各种画册、国内单书号、丛书号、
电子音像号、高校老师、中小学教师、
医护、事业单位晋级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