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书为桥 邂逅灵魂深处的星光
郑世兴
在时光的长河中悠然踱步,读书已成为习惯。近三年的时光宛如一幅徐徐展开的画卷,于我而言,最浓墨重彩的一笔,当属那来自十余位文友的珍贵馈赠——20多册饱含深情与智慧的书籍。这些精神食粮如璀璨星辰,照亮了我心灵的夜空。

每一本书,都是一场灵魂的邀约;每一次翻阅,都是与作者跨越时空的对话。在这些赠书中,孙方之老师赠我的《云水集》、《天火》等七部著作尤为厚重。他曾任周村区文化旅游局局长,以笔为犁,深耕文学之田。作为中国作协会员,周村区第三、四届作协主席,他用出版的十九部著作构筑起一座宏伟的文学殿堂。读他的书,仿佛能穿越岁月的迷雾,看到他在历史的缝隙中探寻真相的身影,在生活的琐碎里捕捉人性的微光。他的文字,如同一把把精致的手术刀,剖析着社会的百态,也温暖着读者的心房。他的著作,是他对文学的执着,对生活的热爱,他的赠书及他为我的文集《绣江流韵》写的序言更是对我这个书友最深情的礼赞。

王建峰先生的《晒秋》,则是在病痛中绽放的生命之花。在病痛的阴霾笼罩下,他没有放弃对文学的追求,而是以顽强的毅力,将生活的苦涩酿成了文字的甘甜。这本书,是他与命运抗争的见证,是他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翻开书页,我仿佛能看到他在病床上,强忍着身体的疼痛,一笔一划地书写着对生活的热爱,对未来的憧憬。他的文字,如同
一束束穿透黑暗的光,照亮了我对生命的敬畏与珍惜。他的执着感动了众多文友,颜山文学沙龙为他的新书举行了隆重的见面会。

宁治春先生,这位扎根于泥土的农民作家,他赠我的的两本书带着泥土的芬芳,带着生活的质朴。走进他的世界,就像走进了一片广袤的田野,那里有金黄的麦浪,有劳作的农民,有最真实、最动人的生活画卷。他的家中,藏书近两万册,那满屋的书香,是他对知识的渴望,对文学的痴迷。他用双脚丈量着土地,用文字记录着生活,他的作品,是乡村的史诗,是农民作家的心声。

邵祺昌先生是位中学高级教师,淄博市劳动模范、山东省富民兴鲁劳动奖章获得者。年逾古稀,视力不好 ,但 仍笔耕不辍,积极参与社会五老志愿者服务,他出版了《与共和国一块成长》及《烙印》等三部著作,每天坚持出版一期他的公众号《老邵说说》。读他的赠书就是读一部励志的故事。

还有淄川老中医张玉安先生赠我的两本著作《百草园散记》、《中医世家百年录》,读来更是受益匪浅。
江艺玺先生赠我的他用心血写就的自传体著作,每每读来都会令人回到那个时代,引发诸多共鸣。
许多赠书都是文学沙龙主编孙兆喜先生亲自给我送来的, 当他乘坐公交车将侯本文先生的《博山小城故事多》,赵金雷先生的《家乡的传说》,胡国忠先生的《解读老照片留住博山城》,肖成顺先生的《我们共同走过》交到我的手中时,我真的无法用语言表达我的感激之情。
这些文友中,有多半我至今未曾谋面,但他们的精神却如同一盏盏明灯,照亮了我前行的道路。他们的书,是智慧的结晶,是情感的寄托,是我生活中最宝贵的财富。在每一个寂静的夜晚,当我翻开这些书,就仿佛与他们坐在一起,听他们讲述人生的故事,分享生活的感悟。他们的文字,如同一股清泉,流淌在我的心田,滋润着我的灵魂;又似一阵春风,吹散了我心中的阴霾,让我感受到了生活的美好与愿境。
“腹有诗书气自华”,这些赠书不仅丰富了我的知识储备,更提升了我的精神境界。它们让我明白,文学是无距离的。即使我们身处不同的地方,有着不同的经历,但只要心中有爱,有对文学的热爱,就能通过文字建立起一座坚固的桥梁,让灵魂在桥上相遇、相知、相惜。
在此,我要向我的诸位敬爱的文友们致以最诚挚的感谢。感谢你们用文字传递温暖,用书籍搭建友谊的桥梁。未来的日子里,我会继续与这些书相伴,在文字的世界里遨游,汲取力量,不断成长。希望与诸位共同分享文学的快乐及为之动容的泪水,续写这份因书而结下的美好缘分。

作者简介:郑世兴,济南市章丘区人,现居淄博市淄川。副主任医师(退休)。正业从医,业余爱好读书、写作,常有散文、随笔等见诸各级报端。荣获2024年度竹庐文艺奖优秀作家称号。





玫瑰手绘折扇、玫瑰国画
订购热线:13325115197


史志年鉴、族谱家史、各种画册、国内单书号、丛书号、
电子音像号、高校老师、中小学教师、
医护、事业单位晋级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