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初一历史下册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的教学中,我以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为指引,结合“三标课堂”,从目标设置、目标达成、目标反馈三个层面进行了实践探索,现将反思总结如下:
一、目标设置:紧扣核心素养,构建分层体系
依据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五大核心素养,我分层设计了教学目标。这些目标旨在引导小老师通过分析经济重心南移与民族交融的因果关系,理解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互动规律;运用历史年表与动态地图,梳理政权更迭的时空脉络;研读一手史料,论证社会经济发展特征;从多视角解读历史事件,培养辩证分析能力;并通过少数民族政权汉化改革案例,增强民族认同感。然而,目标设计未能充分考虑小老师认知差异,对部分基础薄弱的小老师而言,高阶任务挑战性过高。
二、目标达成:构建互助网络,强化个体学习
教学中,我以“个体教学为主,逐级互助”为原则推进目标达成。小老师先通过自主教学完成基础知识点,再标注疑问并构建思维导图。小组协作解决个体教学中的困惑,教师巡查指导并参与难点讨论。全班深度探究共性问题,结合可视化工具深化理解。但实践中发现,部分小老师过度依赖小组,自主思考能力欠缺;小组讨论时存在“少数人主导”现象。
三、目标反馈:限时测评诊断,精准改进
我采用“限时测评+即时反馈”机制检验目标达成效果。课堂预留时间完成分层检测,通过多维度批改分析错因,针对高频错题进行二次讲解和变式训练。同时,建立小老师错题档案,实施个性化辅导。但限时测评的题型设计需增加开放性试题,以进一步培养小老师的历史解释能力。
四、反思与改进方向
本次教学虽实现了核心素养与“三标课堂”的融合,但仍需细化目标分层,增强个体教学任务的梯度;优化小组合作分工机制,避免“搭便车”现象;增加开放性试题,培养小老师的历史解释能力。后续将围绕这些问题调整策略,推动课堂提质增效。
作者:李英岐(三晋名校实达中学大先生)
青力点评
该文以“三标课堂”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为主题,深入反思了初一历史辽宋夏金元时期的教学实践。文章结构清晰,从目标设置、目标达成、目标反馈三个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并提出了针对性的改进方向。语言准确,逻辑严密,体现了作者对教学实践的深入思考和积极探索。同时,文章标题亮眼,能够迅速吸引读者注意,是一篇具有较高参考价值的教学反思文章。
责编:唐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