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猎猎战旗红
二 备战训练在昆明
1965年4月12日,铁二团接到了紧急战备命令。
仿佛在一刹那间,成昆线,东川支线铁二团沸腾的施工工地突然停歇。
成昆线是当时大三线的重点工程。毛主席说过,成昆线修不好,我睡不着觉。可见其在中央决策层的地位。而位于云南东北部的东川支线,全长96.795公里,主要为开发东川铜矿而修建。承担这两处施工任务的铁道兵二团,正在为投资多,任务重、劳力缺口大而动员全团官兵献计献策。这些天来,团长续克、政委常喜礼轮流到连队调查研究,帮助连队总结经验,不断提高工效。这两位主官尽管繁忙,但近来美帝国主义在越南的侵略行径,我国政府严正声明,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庄严宣告,越南党、政、军高层领导的频繁来访,他俩凭借共同抗美援朝的战斗经历,有了一个相同的预感:我们团可能参加援越抗美。
然而,当紧急战备命令真正放在办公桌前,他俩的心还是被重重地击了一下。
坚决地、无条件地执行命令是军人的天职。没有犹豫,没有彷徨,没有退缩,有的是一股油然而生的豪情。老团长续克拍案而起:“老美有啥了不起,当年抗美援朝我们较量过。”
战备命令的紧急性,绷紧着全团官兵的每一根神经。团党委紧急会议做出一系列部署和决定之后,各种纷繁的事务立即按分工有条不紊地紧张进行。
成昆、东川两线工程分别移交给四团和新管处,由一名副团长负责。组建团东川留守处,由政治处副主任王均发和后勤处副处长陈碧胜负责。战备教育、政治审查、组织调整、行动计划和运转计划的编制,轻装、领发、收缴、归拢各连和个人的物资机具,集结留守人员、对随军家属进行战备教育等等,许多指战员在连轴转。物资机械倒运装卸是比较繁重的工作。机关之间,连队之间都把困难留给自己,方便让给别人。后勤处看到政治处人手少,主动去帮助装卸物资。二连主动给兄弟连队让房子,八连给兄弟连队烧水做饭。二十连在天生桥负责全团210吨物资的装卸工作,他们发扬英勇顽强的革命精神,每天工作12小时,出色完成任务,受到嘉奖。机械连用2小时50分钟完成46台机械的装卸任务。东川、成昆两线共16列列车均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装车任务。保证列车按时出发。受到各级工作组的好评。在各装卸点,各单位一般在20~35分钟内完成装卸任务。最快的是一营,各连仅用11~13分钟。二营六连在夜间无照明的情况下,只用了16分钟完成装卸任务。
离开施工工地,向昆明小石坝步兵学校集结行动前,最困难的不是工程交接,不是物资归拢,也不是辎重运输,而是确定少数留守人员。大部队要上前线,经过战备教育的全团官兵,情绪极为高昂,确定留守的人员也都软磨硬顶非去越南战场不可,把留守视为耻辱。六连3名战士因身体原因被留守,他们哭闹了一天一夜,把血书贴在指导员的门上。云南省一位在职的老红军驱车100多公里到部队为留守的儿子求情,让他上前线,令人十分感奋。
5月7日,是行军拉练开始的日子。全团官兵全副武装,像一支离弦的箭。连与连、排与排开展竞赛。四营部和十六连、十七连深夜行军,提前45分钟到达天生桥。五营部和二十一连、二十四连为了争取时间锻炼部队,负重强行军24公里,提前30分钟到达高楼房。三营各连仅用23分钟将全部人员、物资集结、装备就绪。十四连最快,只用7分钟就装备完毕。受到昆明军区检查组的表扬。行军途中,团结互助的感人事迹不断涌现:十六连副排长冒银贵在行军中一直肩背双枪、双背包;二十三连排长王荣生,身背两口大行军锅,不时敲两下,说两句笑话,以活跃行军的气氛。二十三连新来的职工唐扭扣、鲁仁瑞深为官兵互助的精神所感染,抢着帮新战士扛机枪。全团6000多人,行军不论远近,都能坚持到底,没有一个掉队。十四连胡国定拉了两天痢疾,仍然坚持行军。副总工程师张尚行身体很弱,财务股长吕振家患周期性瘫痪症,两人均谢绝帮助,坚持到底。二连指导员刘定华爱人拉练前来队,才住三天,就愉快动员回去。拉练中,他以简洁而有力的动员口号,鼓励指战员步伐不断加快。我国古代有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动人故事。二团拉练的队伍中,也有一个路过家门而不入的同志,他就是二营七连战士李培仁。当急行军的队伍踏上家乡的土地,他是那么兴奋而激动,这里有他童年的梦想,这里有他的父母、亲人和许多少年时的伙伴。入伍两年了,这里的山、这里的水、这里的房屋和树木花草还是以前那样亲切,快要到家门口了,李培仁的心像十五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爸爸、妈妈,您们还好吗?年轻的儿子在心里呼唤着。这时的李培仁如果说不想见见爸爸妈妈,那一定是在撒谎。然而经过战备教育、保密教育、纪律教育的李培仁以大局为重,他深深明白自己即将去完成国际主义的历史使命。于是,只在自家屋后的厕所里解了小便,便义无反顾地融入这支钢铁的洪流。

1965年9月,中共铁二团第五届代表大会代表合影于昆明步兵学校
昆明小石坝步兵学校地处风光秀丽的西山脚下,滇池湖畔,是一个环境优美,按照苏联军校模式修建的正规军官培训院校。这里的气候四季如春。5月10日,二团官兵完成行军拉练任务,在这里开始封闭式训练。
开展深入的政治教育是战前训练的重要内容。以认清美帝国主义的侵略本质,支援越南人民的抗美救国斗争,履行国际主义的光荣义务,为“五个伟大”(伟大领袖毛泽东主席、伟大的中国共产党、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伟大的中国人民、伟大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增光为中心内容的政治教育在连队层层推进。政委常喜礼,政治处主任夏玉援经常下到连队检查指导,并亲自为指战员授课。经过教育和动员,请战书、决心书成了各连驻地一道特别的风景。392名干部和绝大多数战士写了决心书。二十二连副班长李德一人就写了25份,新战士肖全政写了23份。长寿县入伍的二班副班长邓孝成在决心书中写到:“党和人民把援越抗美的任务交给我们,是对我们的最大信任和考验,是最大的光荣。我决心向黄继光、邱少云、白求恩、杨连第学习。立国际功,宁死也不给祖国丢脸。”卫生队卫生员文密在生病住院期间,积极做出国准备,怕部队走了把他留下,积极要求回来。管理股股长阎永福曾经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并荣立战功,他说,我愿为越南人民的抗美救国献出生命,如果需要,我要让我的儿子、女儿接过我的枪,誓死和美帝血战到底。
军事训练是战前封闭式训练的重点。除了反复练习使用手中武器,班、排、连进攻与防御、打坦克,以及利用地形地物,有效地保护自己,消灭敌人等步兵训练科目外,还结合铁道兵特点,进行铁路、桥梁抢修演练;“六四式”“六五式”军用梁被反复地拆卸组装和架设。防空预警,对空射击、排雷排弹、战地救护等训练内容结合抗美援朝实际战例进行演示,使官兵很快入心入脑。随着时间的不断推移,训练时间安排越来越紧,训练强度越来越大。要求做到,一声令下,立即出动。部队拉练成了家常便饭。团、营穿插着组织拉练,检查连队备战情况,不时有通报下发连队。而更多的是连与排组织练兵。官兵们不知道什么时候会响起紧急集合的号声。那时候,部队一旦开出营房,营房里除了睡觉用的床板还在那里躺着外,什么也没有了。同志们也适应了这种备战生活。每天早晨,只要起床号一响,大家就把背包打好,把枪和子弹背好,随时准备出发。卫生队的药品携带,开始是个难题。司药刘传志为此吃不下饭,睡不好觉,他昼思夜想,反复琢磨,终于摸索出组装300多箱药的几种携带方法,适应战备要求。昆明军区和铁一师后勤部的领导检查后深表满意。各营通信班的战前训练非常刻苦。这不,四营通信班在班长邓颖忠、副班长邱尚勤的带领下,练得热火朝天。他们每天在训练场架设通讯路线、徒步爬杆、绳索爬杆、打拉线、爬拉线、架设总机、接传电话、修理电话机、排除线路故障,口令传送,战地送信等,还经常在果园里、铁道旁、滇池一带穿越铁道、涵洞、山地等条件复杂地段,进行战前科目训练,王代轩及其杨作福、张政权、邹显贵、皮培政、周茂祥等战友在训练时非常认真,不时相互纠正一些孤僻动作。在完成文件管理、扫卫生、打开水、送报刊、接电话这些分内事之后,还有一份重要任务,就是各连战士向家乡写信不准封口,全部交到通信班进行保密检查,看是否有泄密的,检查完后才封口,并盖上“军人免费三角章”后,再投到地方邮局,寄到全国各地的战友家中。
执行西山大爆破被认为是战前训练的一个插曲。西山是昆明市的旅游胜地,是通往海口的交通要道,过往行人和车辆较多,且海口有200号重要军工厂,党和国家及军队的领导人视察工作常路过此处。而西山大倒山一块巨大的危石,像一只张开血盆大口的“老虎”,整日虎视眈眈地注视着过往的行人和车辆。这只“拦路虎”成为历届昆明市政府领导的心腹之患。市长带着一班人,怀着忐忑的心情来到战前训练的团部,很有策略地提出了清除危石的请求。续克团长乐哈哈地立即应允,“太好了,我们正需要一点实战的东西,你们来得正好,真及时”。
不久昆明市和铁二团成立了清除西山危石联合指挥部,市长潘朔端担任指挥长,副团长宋玉恒担任副指挥长。
团里把清除“拦路虎”的任务交给了三营十一连。宋副团长带着副参谋长许维智、参谋余伯良和十一连连长和立义(云南丽江人)等人爬到大倒山一条几十米深的裂缝里侦察,取得了第一手资料。确定了开凿药室的位置。在此基础上,做了一个大爆破的模型,带着这个模型,副团长宋玉恒专程来到省府,向省长周兴等领导汇报。省长一听5吨炸药一次爆破,很是担心。因为就在爆破点附近,有许多民宅和其他建筑,稍有不慎,人命关天。副团长向他们作了详细解释后说:“定向爆破,我们有把握,但为防万一,爆破那天,附近老乡要撤离,请省长放心。”
宋副团长言之凿凿,论证充分,打消了省领导的疑虑。
连长和立义根据爆破方案,立即挑选17名有爆破专长的战士,组成精干的突击排,由排长何世国负责。侦察连派出20世纪50年代就在铁道兵闻名的老爆破工姚祖高和班长朴运来前来助战。铁一师作战科派出工程师肖先春前来指导。作业点距地面近300米,战士们架起绳索软梯,每天攀登于上有危石、下有滇池的悬崖峭壁之间,潜入近60米深的洞内打炮眼,装炸药。巨石坚硬硬似铁,战士意志坚如钢。他们胆大心细,精确计算,周密安排,经过十几天奋战突击,使一次装填5吨炸药的大爆破获得成功。干净利索地消除了威胁人民生命安全的“拦路虎”。紧靠着爆破点的太和寺、龙门、三清阁等名胜古迹及周围的工厂、民居建筑安然无恙,受到前来观摩的云南省、昆明军区领导和各界人士的高度评价。也为入越作战做了一次很好的爆破演习。云南日报头版以“为民除害,造福昆明”整版的篇幅,报道了铁二团指战员的事迹。
保密教育近似苛刻。严防援越抗美消息泄露出去,已成为部队最为严厉的纪律之一。连衣服纽扣上的“八一”字样也要用刀刮掉。规定每个军人携带物资的品种和数量,超过的部分集中存放留守处或寄回家中。一般士兵不得携带有中文的书报、信件,人民币也列在其中。所以,战士们领到津贴后的第一件事,就是购买必要的肥皂、牙膏之类的物品,剩余的寄回家中,也有极少数不管三七二十一,吃光花光,和寄回家的战友一样身无分文。
学习越南的民族风俗习惯与禁忌事项,学会简单的越语单词,便于和越南人民进行沟通与交流,也是战前的训练内容。铁一师帮助二团培训多期越语速成班,而连队多是本土翻译为大家教授一些简单用语:例如;“万岁”就是“莫南”“召浓基”就是“同志你好”之类。有的战士领会很快。而更多的是不得要领,只是跟着牙牙学语,不多久就忘了。
党和各级政府对出国部队非常关心。出国前,中央慰问团来驻地演出,昆明军区和云南省政府在国防剧院为出国部队代表壮行。演出歌舞剧“南方怒火”,舞蹈主角是在《五朵金花》中成名的杨丽坤。紧接着部队用大卡车从百里之外留守处,接来了随军家属小住两天。这些经历过1962年的紧急战备又都是抗美援朝功臣的军嫂,以她们特有的含蓄掩饰着深沉的离愁。座谈会上,她们鼓励丈夫英勇杀敌,家里的事不用操心。那情景感人至深。部队还组织189名昆明兵探家小住,无违纪、无泄密、更无一人超期。严明的纪律和人性的关怀得到了统一。5月23日,李守信参谋长带领司、政、后及部分营连干部共35人,以铁路专家组的名义入越,与越南有关方面共同勘察部队驻地与抢修的目标。制定预案,收集美军侵越动态的信息,时有电报书信传回。9月下旬的一个艳阳天,部队集合在学校大草坪上举行了庄严的出国誓师大会,领导动员,声情并茂,振奋人心,极具感染力。营、连代表发言,慷慨陈词,掷地有声,把誓死为“五个伟大”争光的决心写在鲜红的军旗上。那会场的气氛令全团官兵热血沸腾,恨不得立即插上双翅飞向越南与美帝国主义决一死战。一连副连长李克武怎么也抑制不住内心的冲动,他在没有事先得到安排的情况下,突然站起来高呼口号:“越南人民的股(苦),就是我们的股(苦),越南人民的楼(仇),就是我们的楼(仇),打倒美帝国主义……李克武是广西武鸣人,平时大家听他讲普通话都很费力。他这“股”“苦”不分;“楼”“仇”不辨的口号,弄得大家啼笑皆非,跟着喊也不是,不跟着喊也不是。大家想笑,又不敢笑,一连四班长李代华回忆说:那一刻,把肚子都憋痛了。
经过严肃的政治教育和严格的军事训练,全体官兵个个精神抖擞,走起路来威风凛凛,唱起歌来声音嘹亮,呼起口号震天动地。整个部队万事齐备,只待令下。

1965年9月,铁二团在昆明举行的“出国作战宣誓大会”上,指战员起立呼口号,声援越南人民的抗美救国斗争
为检阅训练成果,昆明军区首长和铁一师师长李万华、政委岳心广在二团团长续克、政委常喜礼的陪同下,在步校训练场,对二团官兵进行检阅。在猎猎战旗的引导下,一支支荷枪实弹、威武雄壮的队伍、迈着整齐的步伐,高呼着洪亮的口号,通过检阅台。展示了高昂的斗志和良好的军事素养,受到阅兵首长的表扬。9月27日,铁二团第五届党代会开幕。会议分析了国内外形势,全面总结了几年来党委工作,把时刻准备援越抗美作为会议重点,进行了全面部署。党代会闭幕即迎来国庆,整个部队沉浸在喜庆的气氛里,一派勃勃生机。正在为二团培训文艺骨干的中央文化工作队队长、广东省作协秘书长、诗人韦丘诗兴大发,赋诗一首:
铁二团/火样红/党的旗帜更鲜红/高举红旗十七载/奋战南北建奇功/饮雨餐风年复年/穿云破雾几秋冬/踏破滦河千里雪/填平东海架长虹/碧河段上好汉多/东川线上出英雄/抗美援朝雄赳赳/百岭川上显神通/七十二个不眠夜/大桥映日走钢龙/……/丰功伟绩哪里来/靠党领导力无穷……/铁二团/红又红/援越抗美打先锋/党代会啊发号召/要为祖国争光荣/全团一片欢呼声/震得山摇地也动/训练硕果初告捷/人人争立国际功/欢呼万岁毛主席/高歌一曲《东方红》
时间一天天过去,重复的训练极易枯燥。出发的命令还未下达。一些战士的心早已飞向了战场,实在耐不住了,他们干脆跑到政委常喜礼那里询问:“我们啥时走?”常政委回答:“明天”。
那帮战士呼啦啦旋风似的不见了踪影。一些战士为了有利于受伤后包扎、抢救,干脆把头发理得光光。他们发誓要在战场上和美国佬决一死战。大有壮士一去不返的悲壮。
未完待续
槛外人 2025-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