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万木吐绿,百花争艳的季节里,小区里这棵紫薇却形如枯木,与周围的环境格格不入。
此时,它可能被旁边的花木嘲笑、蔑视,也完全可能让路过的人不屑,抑或看成一棵死树,甚至都有可能被无知的好事者戗害。
却不知紫薇的习性,它此时的枯干和沉默,是一种表象,其实它在默默地坚守自己的生命轨迹,耐心地等待适宜的时机。
“晓迎秋霜一枝新,不占园中最上春。桃李无言又何在,向风偏笑艳阳人。”晚唐大诗人杜牧赞美紫薇,不与烂漫的春花争俏,不急不躁地默默积蓄能量,夏秋之季,当风光一时的百花耐不住高温而萎谢的时候,它却悄然开放,“偏笑”着给“艳阳”下受煎熬的人们送来了一缕清香。最值得称道的是,紫薇不开则已,一开就开几个月。宋代大诗人杨万里有诗为证:“似痴如醉丽还佳,露压风欺分外斜。谁道花无红百日,紫薇长放半年花。”紫薇的可贵,在于它从不争宠,而是按照自己的逻辑诠释繁花似锦,绽放着生命的精彩。
俺不是诗人,不会用文学的表达方式为它辩护,但俺是它的见证人。在大连10多年,岁岁秋季,俺都亲眼看到了它盛开的美容,并有照片存证。
正因为俺了解了它的习性,多次见证了它的生命绽放,所以,俺对它充满信心,敢拍着胸脯说,待秋天到来,紫薇一定还会盛开。
这也让俺联想到了孩子的成长和进步问题。有过教师履历的老人,应该都会遇见成长进步稍微慢半拍的学生,而在这样的学生中,有的后来发展却非常之好,甚而比当时的所谓优秀生还好,还成功。只是“慢半拍”的学生,可能因为个子长得矮,样子也不出众,加上行为举止毛躁、粗野,操行较差,学习成绩又一般般,往往在老师眼里,是劣等生,在同学堆里也属于另类,不受待见。对于此类学生,如果老师能够做到“洒向教室都是爱”,多些关怀体贴,少些冷嘲热讽,给他(她)点慢慢成长的时间和宽松的环境,允许他(她)默默地跟在后面,别让他(她)掉队,相信将来有一天,一定会赶上来。但是在现实中,特别是受“唯成绩论”、“唯升学论”的影响,老师的“爱”可能不一定洒到他(她)的身上,也不一定能有耐心和精力帮助他(她)。所以,“慢半拍”的学生中,有相当一部分真的成为“半成品”而流入社会,有的还成为社会、家庭的负担和问题。
紫薇,只要不被戗害,只要根不烂,心不死,就一定会在适当的时候绽放美丽容颜;“慢半拍”的学生,只要得到尊重,得到温暖的关爱和持续的帮助,使其保持住上进心,将来一定绽放生命的精彩,成为有用之才。
见多识广,方为智者。因为年年秋天看见这棵紫薇呈现绚烂,所以才信心满满地写成此文。又因为是有过10年教师经历的古稀之人,见证了好多原本“慢半拍”的学生事业有成、家庭幸福,所以才底气十足地有此联想。
2025年5月7日早

作者:卢祥云,古稀老者,勤于思考,喜欢把身边事、眼前景鼓捣成小文,在报刊和网络发表千余篇文章,其中有很多此类雕虫小技之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