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新中国早期计算机科学家周波教授
选自文钦梅散文专辑《流浪 无尽的梦想》
他出生于社会底层,命是老百姓从刽子手手中抢出来的,少年立志当科学家,没有呵护,没人牵引,越过世俗围堵,成了中国最早研究计算机的科学家之一,为中国“两弹一星”功勋计算机109-乙机调试立下汗马功劳。

一
1959年10月,乌鲁木齐秋意渐浓,路边树叶已染上了秋色,一树树淡黄姜黄金黄,如油画般在人们眼前尽情地展开,如诗如画,引得路人驻足观望。
此时,中国科学院新疆分院筹建处的实验室里,正在进行一场秘密而紧张的口试。几个红发碧眼的苏联专家端坐在台前,满脸疑虑打量着一个来自江西永新二十出头、大学只读了一年半的毛头小伙子。
坐中间的发话:“尹继才(周波曾用名)同志,这次你们院选送技术员赴北京中科院参加半导体高级培训,学习难度高,压力大,原则上必须是本科生,但你院缺一人,你院领导推荐你,你有信心吗?”
“有!”尹继才的回答掷地有声。
“好!开始,请听题:
“第一题,简述什么是N型半导体?什么是P型半导体?
“第二题,距离s对时间t的一阶导数的物理意义是什么?二阶导数的物理意义是什么?
“第三题,某人用20米/秒的初速度向上抛一个甲物体,再隔 3秒钟又用同样的初速度向空中抛一个乙物体,请问甲乙两物体在 空中相遇时间是多少?解这个问题有几种方法?
“准备10分钟!”
话音一落,整个实验室陷入了沉寂,只有手表秒针嘀嗒嘀嗒 地响着。
苏联专家个个神情严肃,小伙子紧皱眉头,紧张地思考着,手中的笔在草稿纸上迅速地画着,沙沙作响。时间过得很快,苏联专家叫道:“时间到!请答题,答题20分钟。”
小伙子抬起头开始答题,神态从容,语言简练,逻辑清晰,专家们聚精会神地听着,严肃的表情慢慢松弛了。
三道题答完,共15分钟!
专家们脸上露出了赞许的微笑,不约而同出示了满分5分。
那是10月4日,他一辈子牢记这改变他人生的日子。
他自小踌躇满志,想当科学家,在实验小学考试时,作文题《我长大后的理想是什么》,全班只有他一人要当科学家,校长叫他到办公室,摸着他头说:“好孩子!当科学家才能做国家 栋梁。”
从此,科学家的梦在他心里生根了,但还不知道通往科学的 路在哪。
他第一次考大学,被江西师范大学录取,没有实现他心中的愿望,报到后,他依然挥不去懊恼,决定放弃。第二年,1957年,他考取武汉水利学院,别提多高兴,准备摸索科学之门,而命运却给他当头一棒,几乎摧毁他的梦想。
那年,全国各大学“划右派”“拔白旗”“大跃进”,他是个“不识时务”的书呆子,不但不参加政治活动,还常常独自悄悄去图书馆,他争分夺秒地阅读科技书,有时茶饭不思,每天只睡五六个小时。同学们在轰轰烈烈地“炼钢铁”“开批判会”“贴大字报”,他却学完了樊映川的《高等数学讲义》,做了2000多道题,还反复读了罗无念、成众志的《晶体管电子学》,黄昆、谢希德的《半导体物理学》……他在同学中成了另类,不时遭受白眼和嘲讽。
终于,他不经意间闯了大祸,1958年9月的一天,全系开批判大会,他又躲进隔壁的武汉大学图书馆看书,突然,翻到《科学通报》一篇介绍“数字电子计算机基本结构与组成原理,二进十进制的转换方法,逻辑函数的表达和推理规则……”的文章,他如获至宝,朦胧地感觉其原理将成为今后开启数字科学的钥匙,他很激动,拔出笔全文抄录,他浑然不知到了下班时间,管理员 把他锁在阅览室。
他饿了一整夜出不去,第二天管理员上班,发现他在里面,不由分说,把他当成了窃书贼,任凭他怎么解释也没用。这无人读书的年头,还有窃书贼,也算稀奇。
管理员给他学校打电话,通知来领人,班长和团支部书记见到他,正好借机发泄,批评他:“无组织,无纪律,无故不参加政治活动。”把他当成全班批斗典型,写完检讨,开批斗会。
他耷拉着脑袋,木讷讷地站在同学们面前,同学们的发言都像瞄准好的子弹直射他脑袋,他万万没想到,自己是那么不堪一击,竟然有这么多罪证,什么“天天梦想成名成家”,什么“走白专道路,是资产阶级接班人”,连平时无意说的话都成了罪证,攻击报纸刊登“水稻亩产5万斤”是吹牛。批斗完了,同学们 又动手教训他,他感觉莫大耻辱。那颗年轻的心像玻璃一样,被几次批斗打得粉碎。
国庆节前夕,同学们忙着喜迎国庆,向共和国献礼,校园里插满国旗彩旗,猎猎飘扬,“庆祝国庆”红色标语在校门口喜气洋洋。他独自收拾好行李,黯然神伤地离开这个伤心之地。
他第二次考取的满意大学,无情地向他关门了。
二
尹继才回到家乡—永新才丰乡,虽然母亲和姐姐并不责怪他,但他自觉出入无颜面,闷闷不乐,一心想当科学家,做国家栋梁之材,如今却走投无路。命运啊命运!你给了他生命,却不给路,何苦这么折磨他?
尹继才的命是来之不易的,是家乡老百姓用自己亲生骨肉,把他从刽子手手中换出来的呀!
母亲告诉他生命的故事,他刻骨铭心,永远无法忘记。他三岁多时,1942年春天,抗日形势发生逆转,进入最艰难时期,日伪军对抗日根据地进行大规模扫荡,追杀共产党游击队,爷爷周义生和父亲周迪从临县安福游击队潜回家中,姐姐正带着他在玩耍,周迪高兴地蹲下来,逗着儿子周天秀(周波小名):“天秀,过来……”天秀大半年没见父亲,一双惊奇的眼睛望着,迟疑着,犹豫着,不敢亲近。突然,永新军阀李秀的几个狗腿子闯进来,大喊:“站住,休想逃!”“抓到两个游击队共党!”立刻用两条大麻绳将爷爷和父亲五花大绑推出家门,他吓得哇哇大哭。走在后面的狗腿子,顺手把他拧起来,往怀里一夹:“哈哈,把小共党也抓上,斩草除根!”周家三代人被推推搡搡地关进了牢房。李秀得知,一阵奸笑:“周家是共产党老巢,今天我算没看走眼,终于落网啦!”接着,招呼他的狗腿子:“兄弟们,今晚准备好酒好菜,好好犒劳你们,明天一早把周家三代押 出去斩首,看谁还敢当共产党!” 夜幕降临,李秀家里人影幢幢,觥筹交错,喧闹异常,庆功抓到两位共产党。
周天秀母亲从田间回家,不见儿子,大惊失色:“不好啦,家里出大事了!”她急忙去找村里长者石头大爷。大爷正召集几个乡亲想办法营救,派了几个小伙子,去牢房探个究竟,只见牢房把守很严,几个持枪的狗腿子寸步不离。
乡亲们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七嘴八舌地讨论着:“怎么办?”“看来救两个大人没希望,目标太大了。”“能不能把小孙子救出来。”“想办法,必须把小孙子救出来,周家为革命牺牲太大了,周家小儿子周云秀参加红军,在渡乌江时牺牲,如今 父亲和大儿子又被抓了。”“嗨!一家人为革命,连个后代都没有,我们一定要想办法给周家留个后人,不然我们对不起忠义潭 的列祖列宗啊!”石头大爷一声长叹,老泪纵横。
大家默然无语,脑海闪过南宋末年(1277年农历五月)的那场血战:元军南犯,烧杀劫掠,永新失陷,文天祥妹夫、永新知县彭震龙揭竿而起,组成义军,一举收复县城。六月下旬,元朝廷派遣大队兵马进攻永新。彭震龙率义军与之血战,终因寡不敌众,众多义军将领遇难。元兵屠城三日,血流成河,尸首成山。 彭震龙余部迅速会集,百姓们跟随相助,无奈元军势众,难以突出重围,但无一人屈膝投降,一义士登高疾呼:“我等决不忍辱偷生,与其血染敌刃,不如跳潭成仁!”义军将士毫不犹豫,纷纷抱石沉潭,百姓也相继赴水,3000余人视死如归。
乡亲们个个泪流满面,一中年男子黑皮发声了:“我家有两个儿子,小儿子狗仔跟天秀个子差不多,不如用他把天秀换出来。”大家听了大惊失色:“办法是好,可是……”“可是什么,赶紧行动,小兵小雪你们俩去侦查怎么接近牢房,我给小儿 子换好跟天秀一样的衣服,带他过去。”夜色深沉,军阀李秀家 已酒过三巡,笑声吆喝声一浪高过一浪。去侦查的两个小伙子回来道:“牢房后面有一排茅厕,后墙壁有一人头高的小窗,小孩可以塞进去。”黑皮说:“我带我家狗仔去上茅房,然后见机行事。” 黑皮带着狗仔向茅房走去,交代他千万别出声,即将走近,把守前门的狗腿子吆喝:“干什么去?”“上茅房。”狗腿子没 再问了,一会儿工夫,黑皮走到牢房后来,向里面低声喊话:“大伯、大哥,我和乡亲们商量好了,用我家狗仔把天秀换出来,你赶快把天秀从上面的小窗塞出来。”“黑皮老弟,这怎么行,一条人命啊?”“你们别多想,赶快,赶快,来不及了。”说着,他先把狗仔塞了进去。一会儿,周迪将天秀塞出来:“黑皮老弟,我家世代感恩戴德,但愿这孩子今后有出息!”动作干净利索,几分钟两个孩子交换完了。
当夜,母亲带着女儿和天秀改名换姓离开了村子,此后,周天秀改为尹继才。
次日清晨,忠义潭边山坡上“砰砰”几声枪响,周义生、周迪、狗仔应声倒地。军阀李秀命令刽子手干下惨绝人寰的一幕,把周家父子开腔破腹,掏出肠子挂树上,尸体抛入江中,扬言:“不准收尸,谁收尸,谁也同样下场!”
那年,忠义潭边的杜鹃花开得特别旺,红的、粉的、白的布满山岗,乡亲们私下议论着:“那是苍天有情,让杜鹃花为周家 父子送行啊!”
三
十几年过去了,尹继才已经长成一个满怀抱负的小青年,他壮志未酬,但脚下无路了。
他想起自己的身世,咬了咬牙,前路再难也要走下去,绝不能泄气。
于是,他打起精神,闭门谢客,怀着为解决数字计算机的设计实际,埋头继续啃《晶体管电子学》,将其脉冲技术、振荡器技术、双稳态触发技术、单稳态触发技术合并应用于数字电子计算机基本原理与结构中的设计与研发运算器、控制器、储存器等部件中。经过不到半年没日没夜玩命研读,已初步拿出了四位数 字计算机的体系结构思想的逻辑图,及其晶体管三极管的对应电路草图。此时,他已深切感悟到从提出问题到分析、解决问题全过程独特理解的科研真谛。
一天,永新发生了一件让地委和县委着急又无可奈何的事,因“大跃进”和自然灾害,天灾加人祸,永新粮食短缺,江西省委从其他县调运满满的一车粮食来调剂,车辆从宁冈下来,却不慎冲入路边的深水塘,好几天弄不上来。大家急得一点办法也没有,池塘边围观了许多人,地委和县委领导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不断打电话催:“这是救命的粮食!一定要组织人力把汽车弄上来!”不知谁提议,由县委办公室找尹继才去现场看看。
他到了现场,仔细观察了周围的环境,发现车子陷入的正前方岸边有一棵驼背老树,他当即请人测量了距离为2.5米、水深为1.2米,又请人去找了一个车轮胎内钢圈、一根大麻绳、三四根4 米长杉木头、5块门板、两张梯子、2米长粗铁丝、大号铁钉、一些木工和电工工具。材料备齐后,把汽车钢圈用铁丝固定在驼背树上,木头两两捆一起,对准汽车轮胎宽度斜放入池塘,另一头搁岸边,再钉上几块横门板,麻绳嵌入汽车钢圈,在汽车投钢钩 上打上死结,再让16个青壮年像拔河比赛一样统一号令一起拉,不到半小时汽车上岸了!围观群众欢呼雀跃,现场的领导特别兴奋,夸继才:“你真聪明,我们应该好好感谢你!” 后来,县委特意给他安排了工作,但他心中无法舍弃那科学梦,婉言谢绝了。
此时,永新长征干部王恩茂将军抽空从新疆回家乡,探望百姓生活,看家乡是否缺粮。王将军带回一个重要消息,乌鲁木齐正在筹建中国科学院新疆分院,尹继才老舅公王美南觉得他很适合这工作,于是,给老战友新疆公安厅厅长贺头元 写了一封推荐信。
半个月后,继才凑够路费,满怀憧憬踏上西行乌鲁木齐的路,他坐汽车,搭火车,走了八个昼夜才到乌鲁木齐,找到贺厅长,顺利办完入职手续。
一切都像在做梦,当他无路可走时,机遇又从天而降,落到自己身边。
四
尹继才通过面试后,苏联专家立即带着7名小青年,前往北京,虽然第一次来北京,首都的宏伟壮观让他们赞叹不已,但也无暇游览,直奔半导体培训班报到。
培训保密极严,门口有解放军站岗放哨,出入全凭特殊专用保密通行卡,每月换一次。培训人员要求用第二个名字,他想起为革命牺牲的生父周迪,于是改名姓周,叫周波(代号0048 号),沿用至今。
新疆7位技术员,被分成器件、材料、器件测试应用等3个小组,周波被分在器件测试应用小组。培训上课只准看讲义,讲义上编有号码,不准做笔记,全凭脑子记。下课,讲义全交回去,不能带任何纸片出教室。
虽然学习压力很大,但周波庆幸能在中科院的实验室做实验,那是一个多么先进的实验室!电子仪器仪表应有尽有,想做什么实验都不缺,且白天晚上全开放,星期天也不例外,只要你想做,没人赶你。周波从来没有过这种待遇,他恨不得一天24小时都待在这里,他的操作水平让实验指导老师惊讶,问他:“你 怎么有这么强的动手能力?”周波报以微笑,继续埋头做实验。
三个星期后,实验室出现一位新老师,连续两天观察周波做实验,发现测试电路完全是他自己搭建的8位全加器、左右移位寄存器和中断控制服务器,全是计算机的电路,新老师很好奇,跟周波聊起来了:“看得出来,你对数字计算机电路很熟悉,理解很深,请问你是从新疆来的吗?叫什么名字?”“我叫周波,是从新疆来的。”两人说着,谈到109-乙机(周波后来才知道这是为“两弹一星”提供数据支持的计算机)调机遇到困难:“唉!已经好些日子了,至今没人调试出来,上级领导和苏联专家很不满意。”说完,很真诚地对周波说:“你天天来实验室工作到深夜,引起我 的好感和关注,你是一个有心搞计算机技术的人,什么时候你有空到我们机房去看看,离这里不远。”“我去合适吗?”周波没有正面回答。
第二天,新老师又来请他,周波说:“我有纪律,不能随便离开,必须要向领队请假。”“你们领队已经同意你去109-乙机房,但那是非常保密的地方。”新老师说完,带周波去坐车,一上车,便用黑布蒙住他眼睛,一会儿工夫就到了。 新老师把周波领进109-乙机房,这是一台规模巨大的电子管计算机!三个机柜占满了整个房间,调试平台像一架大型钢琴,按键密密麻麻。周波检查了现场和地线,以及调机的仪器设备,新老师又把苏联专家的设计图给他看,周波用脉冲同步示波 器检测了全部Z“0”信号、地线和零线的干扰电平以及晶振的时 钟信号,初步发现部分问题的端倪。他停机从机箱拔下部分电路板问:“可否让我借一块4096单元的备份磁心板,让我拿回实验室,综合测试一下?”“可以。” 周波回到实验室,把这块磁心板与相关电路组合在一起,检测了一些有关信号,及其干扰电平影响程度,经过综合分析,提出三条操作上的建议。
新老师接受周波的建议,经过三四天紧张工作,周波完成这 些调试,再打开109-乙机,立即出现明显的效果,再用BCY-乙算法语言预先编写好的自检程序和应用程序,穿在纸带上,再输入109-乙机运行,果然机器运行很正常,结果准确无误地到打印机上,成功了。
又经过一个多星期连续考机,一切正常,没有出现任何差错,“乌拉!”整个机房的同志全都跳跃起来,苏联专家听到这消息,立刻到现场祝贺:“太好啦!太好啦!中国人了不起。”
周波紧绷的神经终于放松了,经过168小时的日夜奋战,身体再也支持不住,感觉脚下无力,头晕目眩,立即被送回招待所休息。
谁也不知道这个21岁的小伙子承受的巨大压力,在反复试验中, 他发现苏联专家设计图纸和技术参数有误,悄悄改了在中国至高无上的权威技术!
109-乙机调机成功的消息传到了主持“两弹一星”工作的周恩来总理那里,周总理立刻赶到现场,却没见到周波,很动情地说:“中国忘记别人可以,不能把周波忘记。” 从此,科学梦在周波脚下一步一步延伸,1962年他考了第三次大学,被新疆八一农学院录取。这次很幸运,得到院士院长 涂治教授的器重,周波珍惜这个机缘。他想做科研,却没经费,趁寒暑假去乌鲁木齐火车站卖冰棒,给农民打土块挣钱,这事让 学校发现了,决定破例在学院科研经费中给予支持。此时,中国 正遭受苏联撤走专家、销毁合同,引发设备和人才青黄不接的困难,周波在涂院长的栽培下进步神速,他对电生理、神经系统解剖特有兴趣,成功研制了3厘米微波磁控管和微波辐射仪器,得到 国防科委的认可。
1964年9月底,涂院长要周波一同去南疆某地安装几部辐射检测仪器,实验小白鼠、小白兔等动物接受原子弹爆炸高强度辐 射后的影响,工作极其保密,他们不分昼夜地干了几天,才悄然离开。不久,一个震惊全世界的消息出来了,中国原子弹爆炸成 功!举国欢腾,消息报道如雪片飞舞,周波激动得眼泪直流,所有委屈、熬夜都值了。几年前苏联才笃定“中国二十年也搞不出 原子弹”,中国人扬眉吐气了。
五
他一生恪守少年的科学梦,像一棵从石头缝里长出来的小树,穿过一层层围堵,只向阳光方向生长,终于长成国家栋梁,他慨叹“立人难,立说难,独立人格难上难,愿为雄狮生一日,不做绵羊活百年。暴风雷鸣何所惧,披荆探索直向前”。
为保持内心的宁静和对科学的信仰,他摒弃世俗追求,低调俭朴,却有人说他好高骛远。“文革”时期,他远离政治斗争,却有人把他当成乌鲁木齐“黑武光”殴打至昏迷,扔在路边;在“文攻武卫”中,为保卫自己的学校,他制造的武器达到 军事水准,被新疆军区怀疑“盗窃国家机密”,严刑逼供,几乎丢了命,幸好周恩来总理打电话过问,才逃过劫难。大学毕业后分配,被新疆军区挽留,差点被取消分配资格、注销粮油关系,但又绝处逢生。评审计算机工程师时,他提交的论文,被怀疑剽窃,压了一批又一批,最后总工程师发话,他才峰回路转。他参 加国际学术研讨会、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补助、参与福利分房及补差价……处处磕磕碰碰。
功夫不负有心人。周波在人工智能、模糊逻辑、机器证明、神经网络和非线性技术等领域建树独特。1981年,他调入广州华南计算机公司,参与组建我国第一条从法国引进的Solar计算机生产线,那是20世纪中国花费亿元巨资的特大项目,周波参与谈 判,设备安装、调试,组织生产等全过程,负责全部技术工作。
他应邀去法国马塞大学、加拿大UBC大学和美国伊利诺伊大 学等做专题学术报告,得到了美国模糊数学创始人J.扎德教授、法国E.萨杰斯教授、日本世界第一台模糊计算机研制人山川烈教授和 德国基纳梅教授等著名专家、教授高度评价。他首次提出逻辑思 维网,钱学森教授给予高度评价:“如果逻辑网络复杂到一定程度,即您的m、n大到一定值,逻辑会变成直觉,抽象思维变成形 象思维。也可以说计算机变成人脑,这才是人工智能!这是一种飞跃!”他高兴得大声疾呼:“人类特异智能网技术大革命就要开始了。”此后,他把它应用于“美学”和“人类特异智能再形成”的新领域,取得了卓著成果。时间如白驹过隙,如今周波教授已至耄耋之年,两鬓斑白,但骨骼不凡,思维敏捷,神采脱俗,目光炯炯,黑亮的眼珠饱含智慧,铿锵的语言振聋发聩。
他获得很多荣誉称号:广东省劳动模范、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国际IEEE和IFSA高级会员、中国计算机学会会员、中国AI高级会员、广东省计算机学会常务理事和AI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的《强国丰碑》称他为“信息时代的数码英雄”,《中国科技脊梁》《中国骄傲》《走进大家》《世界科技名人录》等多部大型历史文献和纪录片都收入他的传录。
他是个性情中人,谈起科学依然眉飞色舞:“数学改变世界,生物学重组世界,混沌学扰乱世界,中国文化艺术和谐世界。”他钟情于中国文化艺术,科研之余,他挥毫作画、作诗,他将自己对人生的感悟、对生活的热爱、对国家的期盼寓 于笔端,他的国画“春满人间”“荷蟹图”“奔马图”“松鹰 图”“竹石图”“报春图”,与众不同,一种倔强的民族精神跃然纸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