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滩上的童年密码:
在《四季歌》里找回失落的乡愁
李文文
“打尜(gá)是啥?石榴花开了为啥要拴绳?盖房子还要唱夯歌?”当城市的孩子对着手机屏幕发出这些疑问时,济阳作家鞠慧早已在《黄河滩上四季歌》里,用文字搭建起一座通往乡土记忆的桥。这套承载着黄河文化基因的童书,不仅让孩子们触摸父辈的童年,更让成年人在字里行间找回那些被岁月冲淡的柔软时光。
八岁男孩的黄河漂流记
翻开书页,八岁的谷雨就像一把钥匙,带着读者解锁黄河滩的四季密码。春天,他跟着外婆挖茵陈、蒸野菜团子,在泥土的芬芳里读懂“咬春”的智慧;看大人们唱夯歌,浑厚的号子声,砸出黄土房坚固的根基;奶奶教他给石榴树“拴红绳”——原来放任生长的“谎花”虽美却结不出果,就像人生需要适时修剪;黑陶匠人手中的泥胚旋转出六千年龙山文化的纹路,火光映着孩子好奇的眼睛……夏、秋、冬,各种好看、好玩、好吃更是享不停。
这些地道的黄河滩生活图景,被作家鞠慧注入童趣的灵魂。跳鼓子秧歌的欢腾、赶大集时糖画老人的绝活、打尜时的快乐与友情,既是生动的童年游戏,更是流动的文化课堂。插画师用版画风格的绘图,将夯土房的肌理、野枣树的虬枝、夯歌汉子滚落的汗珠定格成黑白剪影,让文字里的黄河滩跃然纸上。
从法庭到田野:一位作家的文化摆渡
鞠慧的笔,曾为迷失花季的少年流泪(《迷失的花季》),替乡村女性镌刻命运的纹路(《女儿滩》)。而这一次,这个喝着黄河水长大的济阳女儿,选择用最欢快的调子唱响故乡的四季歌。“写这套书时,我不是在创作,而是在童年的黄河滩上撒欢儿。”她说。
那些深植于血脉的记忆,成了书中最动人的细节:姥姥用新缝的沙包给她换回人生第一本文学书,秋收时全家围坐剥玉米的“咔嚓”声,正月十五挑着萝卜灯祈求平安的老习俗……如今作为中国作协会员、济南市作协副主席的她,把对土地的眷恋化作“桥梁书”,让城市孩子看见:在没有电子游戏的年代,一颗泥巴、一把野草,也能变出千百种玩法。
藏在四季里的文化基因
《黄河滩上四季歌》不止是怀旧。当谷雨问“为啥夯歌要一呼百应”,爷爷说“独木难支梁,众人拾柴火焰高”;当他疑惑“跳鼓子秧歌为啥要转圈”,老人笑着比划“这圆圈转的是天地人和”。传统文化中的生存智慧与美学密码,就这样顺着祖辈的唠叨、顺着节气的更迭,渗入孩子的生命。
书中还藏着打开非遗的童趣钥匙:打尜游戏暗含物理抛物线,黑陶制作藏着化学烧制秘方,就连给石榴树“做记号”,都是最朴素的植物学实践。鞠慧说:“希望孩子们跟着谷雨在黄河滩疯跑时,能读懂土地这本大书。”
如今站在济阳黄河公园,看孩子们追逐嬉戏,恍惚间仿佛看见谷雨从书页里跑出来。那些即将消失的夯歌号子、野趣游戏,正借由文字复活。当城市儿童为“电子榨菜”着迷时,或许该让他们尝尝黄河滩野枣的酸甜——那藏在四季轮回里的中国童年,本就应该有泥土的厚重、河水的清澈,和祖辈手把手传递的温度。













玫瑰手绘折扇、玫瑰国画
订购热线:13325115197


史志年鉴、族谱家史、各种画册、国内单书号、丛书号、
电子音像号、高校老师、中小学教师、
医护、事业单位晋级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