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完《孟国泰新德育金句》,内心深受触动,孟国泰的德育理念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教育改革与创新的前行之路。
孟国泰对道德本质的解读独辟蹊径。他从“道德”的字形结构入手(“道”表示的是一个人昂首挺胸走在路上的样子,彰显的是一个人的独立与个性;“德”表示的是“十四个人一条心”,弘扬的是团结一心、合作共赢),揭示出道德既尊重个性又强调团结协作的双重属性 。这让我认识到,在教育过程中,我们既要珍视每个学生的独特性,鼓励他们展现自我、发挥个性优势,又要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让学生明白个体与集体相互依存的关系。这种对道德本质的深刻剖析,为德育工作提供了精准的方向指引。
“真正的道德是做出来的,而不是说出来的”“只说不做的道德,是伪道德”,孟国泰关于德育核心是行动的观点振聋发聩。传统德育中“知行分离”的问题长期存在,而他强调通过实际行动来践行道德,倡导生教生,生帮生,生考生,生评生,学生参与社区服务、环保活动等。这让我意识到,德育不能仅仅停留在理论说教层面,而应让学生在实践中去感悟、去体验,在亲身体验中培养责任与担当意识,实现从“知道德”到“做道德”的转变,真正做到知行合一。
在孟国泰看来,德育与智育是教育的双翼,二者紧密相连、不可分割。他打破了传统教育中德育与智育割裂的局面,指出在知识学习过程中,德育可以渗透其中,让学生在探索科学知识时感受真理的力量,在学习历史时领悟正义与责任。这使我明白,教育不应将德育和智育孤立开来,而应将二者有机融合,以实现学生知识与品德的共同发展,丰富教育的内涵,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
孟国泰“从个体出发新教育理念”体现了对学生的深切关怀。他由此构建的“五大体系”以“个体文化”为基础,营造尊重和包容的教育环境,关注学生的成长需求与个性差异。同时,他提出分层次的德育目标体系,从培养基本道德观念到引导学生成为具有世界胸怀的人,既注重个体成长,又强调社会责任培养。这让我深知,教育要以学生为中心,尊重每个学生的独特价值,助力他们在不同阶段实现自我成长与超越。
孟国泰创立的“三标课堂”是其德育观在教学实践中的生动演绎。在这个课堂体系中,学生通过自主发展、合作共赢等方式,不仅提升了学习能力,还强化了道德品质。这种教学为德育在课堂中的落地提供了有效途径,让学生在学会学习的同时学会做人。
孟国泰的德育观是对传统教育观念的革新,他以行动为核心,强调个性与共性、知道德与做道德、德育与智育融合,关注个体全面发展。在未来的教育实践中,我们应积极践行他的理念,让德育真正成为教育的灵魂,培养出更多具有高尚品德和创新能力的时代新人,为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作者简介
郭丽,孟子教育研究院研究员,原平市上封学校校长,山西大学行政管理本科学历,东北师范大学数学与应用数学本科学历,山西省中小学一级教师,多次荣获“忻州市优秀班主任” “忻州市优秀教师” “原平市先进教育工作者” “原平市模范教师”等称号。从教以来一直从事数学教学工作。工作法宝:爱心、耐心、细心。教育格言:追求幸福的教育,感受教育的幸福。
责编:唐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