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节 沙原古道嘉峪关
文:刘连成
沙原迤逦古阁楼,
边塞雄关耀神州。
大气磅礴汗青载,
英雄佳话美名留,
2019年9月7日,我们来到了甘肃闻名遐迩的嘉峪关。
嘉峪关新城是一个只有60岁年龄的城市,但是在中国的历史上它确有着几百年的历史,在明代我国修建防御工程,嘉峪关作为西部起点,起到了致关重要。现在嘉峪关城楼上,看着远处的戈壁滩让我不觉得想起那几句话,出了嘉峪关,两眼泪已干,前面是戈壁滩,后面是鬼门关。在路过嘉峪关城楼旁也让我们感到惋惜,为了中国道路的发展,甘肃省级公路以及高铁路线已经把原有的城墙分割了几段,再也看不到原貌了。但嘉峪关的宏伟却不失其雄壮威严的昂然屹立在大漠之中。
嘉峪关位于嘉峪山麓,始建于明洪武五年,距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是古代“丝绸之路”的必经之路。更是万里长城防线上一个重要的军事要塞。嘉峪关这座古老的城关将西域与中原隔了开来,使中原免受敌兵的攻击。
城门楼上,“天下雄关”四个大字在我眼前闪闪发光。两座用土墙沏成的高塔伫立在两旁,高大的土墙将他们连接在一起,一直往后延伸,一副易守难攻的布局,真是与林则徐说的那样“长城饮马寒宵月,古戍盘雕大漠风。险是卢龙山海险,东南谁比此关雄”啊!
嘉峪关主要分为里城墙和外城墙,里城墙里住着将军们,外城墙内是供老百姓们过关的。最让我新奇的要数明代重修的那段外城墙了。说古代人聪明那是肯定的,历经六百多年,墙体虽有剥落,但大部分仍然完整牢固 。他们还发明了斜坡,上城墙的路一边斜坡一边台阶,台阶供士兵使用,斜坡则供马匹和战车上城墙用,敌人攻上来也能推木头将其滚落,真是一举两得。爬上了高高的城墙,凉爽的微风迎面吹来,使人神清气爽。往城里看,关中的设施一览无遗,训兵场,将军府,戏台与军营仿佛让我看到了古代人井井有条的生活。往城外望,茫茫的戈壁一眼望不到边,几株零星的骆驼草散落在沙滩上,不禁让我想到了嘉峪关的士兵拼死守卫边疆与敌人搏杀时的情景。
嘉峪关历经了战争的和岁月的侵蚀显得有点苍凉,但他曾经的辉煌和历史的意义,让我们永远铭记这座沙漠中的雄关。
【作者简介】刘连成,网名苍山一树;退休公务员,中共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吉林省作家协会会员,长春市作家协会会员;桑榆文学社副社长,都市头条认证编辑。喜欢文学,多篇文学作品在省市报刊及全国网络平台发布。其主要作品:自传《哈拉巴山一棵草》;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沸腾的黑土地》《四平市农业合作化史》;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的《吉林·双辽农场场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