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一参演《志愿军之歌》演出有感
作者:李相青

“雄纠纠,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一群银发鹤颜身着志愿军演出服,踏着《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的背景音乐,昂首阔步,迈着整齐划一的步伐,从舞台两侧穿叉步入舞台。舞台聚光灯聚焦在头顶,面对台下坐无虚席的观众,特别是前几排从全国各地赶来的志愿军家属、后代。气氛是那样的庄严、肃穆。我们仿若就是战场上一群英勇杀敌的战士,去完成一项重要的任务和使命一一再现志愿军精神。
此刻,我们心中只有一个信念,把平时刻苦排练的最佳效果呈现给观众,把志愿军舍生忘死、誓死保卫祖国和人民的和平与安宁的英雄气概完美诠释、演绎。

“我们在鸭绿江的呼啸中挺立/背负使命,捍卫正义/我们从祖国的河山奔去/满腔热血,满腔深情"。当前排四位领诵人员之一的武汉市老干部朗诵艺术团团长何方铿锵有力地朗诵出第一段诗句时,仿佛战场上打响的第一枪,我们的激情提到了嗓子眼儿,一呼百应: “背负使命,捍卫正义"。四十一条声带齐鸣,迸发出震憾全场的力量,震耳欲聋。
身后电子屏幕上,由武汉市老干部朗诵艺术团杨建松总监亲自把关、精心制作、一遍遍完善的配乐和背景画面,一幕幕不断变换的镜头与高亢激昂的朗诵声完美契合,将演出一次次推向高潮。

伴随演出的进程,台下一次次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志愿军家属及后代更是泪流满面……
“长津湖的风/疯狂撕咬着血肉之躯,单薄的棉衣/难敌彻骨的冰天雪地/双脚冻僵失去知觉/脚根依然扎在异国冰冷刺骨的土地"
“昼夜蛰伏/哪怕热血封存在生命寒极/为了胜利/始终以冰雕的姿态挺立"
“坑道战中/坦克碾轧过身体/或许/骨头的碎裂声/足以复合脚下的土地"
此次演出的这首《志愿军之歌》是由武汉市老干部朗诵艺术团书记彭丽敏倾情创作的原创作品,精雕细琢,历经十余次反复修改打磨而成。字斟句酌,力求达到精准再现志愿军“至死都坚守着祖国的和平与安宁"的英勇顽强精神。
纪念志愿军赴朝作战75周年,纪念毛主席接见赴京调演战士60周年,武汉人民剧院建成100周年,武汉市老干部朗诵艺术团成立100天,平均年龄65岁的老干部朗诵艺术团部分团员在舞台上将这首原创诗歌一一巜志愿军之歌》完美呈现。这里的每一组数字,都包含着丰富的内容和独特的含义。
“胜利!胜利!胜利!" 我们攥紧拳头,胸中憋足一股气,声音凝重但坚定。仿若抗美援朝将士在战场上暗自与敌人较劲,浑身爆发出无穷的力量。
“决不退缩/决不退缩"英雄气概动天地,泣鬼魂。
“胜利!胜利!!胜利!!!"必胜的信念势如惊雷,划破天际,响彻云霄!
“和平是人类共同的渴望与追寻"
“军旗飘扬/守护和平/致死不渝/永远追寻一一"
由领诵到男合再到齐诵,声音一浪高过一浪,激情一波胜过一波。整场演出在高潮迭起的朗诵声中降下帏幕,在观众忍不住感动落泪、条件反射般不约而同全体起立、掌声雷动经久不息的亢奋中降下帷幕。

演出结束后,在后台,有参演人员止不住泪流满面,引起更多的人热泪盈眶。我看见何方团长与她们紧紧相拥,我也忍不住潸然泪下,泪湿衣襟。诗歌原创作者彭丽敏书记在排练现场谈到创作背景与动机时,也曾几度哽咽……我们不是为演出成功而感动,我们是被志愿军精神一次次感动,一次次泪如泉涌。
值的一提的是,参演人员中,有十多位志愿军将士的后代,同时也是武汉市老干部朗诵艺术团成员的他们,以普通演职人员的身份自告奋勇参与排练演出。更有部分退役军人干部,作为武汉市老干部朗诵团员成员,也悉数参与了这次义演。

从排练到演出,全体参演人员满怀对志愿军的敬仰,克服各种困难和狂风暴雨、气温节节攀升的恶劣天气交互的干扰,一次次精进,力图让志愿军精神得到完美诠释。参演人员中,最高年龄80岁。团队中,有些队员还有各种基础病,有的团员坚持带病排练和演出,决不掉队。演出当天,武汉的气温逼近30度,有着年代感的百岁老旧剧场虽经翻修,但没有新风换气系统,剧场内闷热,我们满头大汗,汗流浃背,但没有人叫一声苦,喊一声累。
此次我们武汉市老干部朗诵艺术团还参演了开场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和《空降兵战歌》大合唱以及中场的《英雄赞歌》台上台下互动大合唱。当那声“为了胜利,向我开炮"的齐声呐喊响彻剧院,英雄精神瞬间凝结成眼前一座高大的历史丰碑 !

“为什么战旗美如画,英雄的鲜血染红了它。为什么大地春常在,英雄的生命开鲜花。"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演出后,来自各界人士的赞扬和好评,如雪片般飞来。特别是得到来自首都北京志愿军研究会的领导们现场观看后的肯定与好评,让我们倍受鼓舞。但我们深深明白,打动人的不是一场完美演出,真正打动人心的是志愿军精神!志愿军精神永存!
“如今的华夏/繁荣昌盛,国泰民安/志愿军还在坚守用热血凝结的和平"。我在想,当我们的后代们工作、学习之余在沙发上葛优躺,刷着手机点着即买即送的外卖时,是否知晓志愿军在战场上和着雪吃炒面的艰苦抗战的历史,是否能够感悟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通过这次参演,让我突然领悟到我们这个老干部朗诵艺术团存在的价值、使命及意义。那就是 :我们要用声音传播正能量,用朗诵发挥余热,在“强国有我"中贡献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真正做到“老有所为",“老有所乐"。
彭丽敏书记这首《志愿军之歌》原创诗歌,以75年前抗美援朝英雄们艰苦作战、顽强御敌的历史为背景,表达了对革命先烈的深切缅怀和敬意,对志愿军精神的高度赞扬和歌颂。我们咏诵《志愿军之歌》,不仅是对革命先烈的致敬,更是对志愿军精神的宣扬和传承,对红色经典的传承。
通过这次演出,让我们更深刻地理解了志愿军精神,深刻地感悟到大力宣传志愿军精神的使命感和重大意义。我们不仅要在剧院舞台上演,更要在工厂、社区、学校演诵。让“朗诵到人民中去,服务人民",让志愿军精神被铭记、传承,发扬光大。
通过诵读活动,让这首诗歌和志愿军精神在广大青少年中、在中小学生中广泛传播,帮助他们了解历史,培养爱国情怀,汲取奋进的力量。同时也激发我们每一个人对革命历史的思考和对未来的憧憬。
通过展演,让人民群众通过对比当下美好生活与抗战时期的艰难岁月,领悟革命精神的重要性,并激励后人继续奋斗,共创美好未来。
武汉市老干部朗诵艺术团任重道远,我们将传承和践行志愿军精神,为祖国建设和蓬勃发展添砖加瓦。发挥老年之光,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为我们的后代点亮一盏灯,照耀他们一路前行。

作者:李相青,湖北省朗诵艺术家协会会员,武汉市老干部朗诵艺术团成员。
责任编辑:刘晴

题字:武汉市书法家协会主席瞿忠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