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延斌推荐语:25年前,我亦师亦友的北大荒作家杨孟勇,创造了57岁做心脏移植的世界奇迹,并接续创造了心脏移植不久后停止服药、健康地存活了25年的人间神话。杨孟勇用一颗不正常的心脏,把生命的不可能活成了可能!他的神奇故事,曾经由中央电视台等几十家电视台制作专题广为传播。长篇纪实散文《活下来再说》,已由作家出版社出版发行。推荐连载此书,意在引起读者对生命的尊重和感动,同时感受这个社会的优越和温暖。尤其要向给予杨孟勇二次生命的哈医大二院、及其医护人员致以崇高的敬意!
活下来再说
著/杨孟勇

5、活下来再说
星期一大查房,姚主任走进10号病房,为每个病人看了一遍之后,在我面前站下。知道他有话要说,我静静地等待。
“这几天怎么样啊?”他问我时,言语十分亲切。我知道:他来是说服我做心脏移植的。
我回答:“还可以,已经好几天不打强心剂啦。”
“那就好。"他满意地点点头。
我沉默了一下,猛然抬起头问了一句:“姚主任,我这种病必须得心脏移植吗?”
姚主任犹豫了一下:
“最好的方案嘛--是移植。移植之后能延长生命,比你现在的生活质量要好得多,至少不用你爱人伺候。想想看,你一犯病,全家人都担心,两个儿子都得来--你仔细品一品,家里人谁说了都不算,你自己想通了才算。”
我无言,用目光送走了这位年已六旬的外科专家。
看样子,真的只剩下心脏移植这最后一条路了。有时候,一条路要比两条路好得多。如果仅有一条路,你可以心无旁骛地一直到达终点,少了中间许多不必要的岔道和犹豫。看来我注定要躺在手术台上开胸破腹,把心脏切掉,再缝合上一颗别人的心脏了。
心外科办公室坐满了人,妻从外面回来,听护士说医生们正在开会,议题只有一个-为我会诊,研究我做心脏移植的技术性问题。
妻还在企图寻找更有效的保守疗法。
玉玲也在寻找另一条途径。手术风险的阴影重重压在亲人们的心头。
护士在走廊上喊:“10号3床电话。”
妻一溜小跑到了护士站,玉玲在电话里说,有个心血管专家,对心肌扩张病很有研究,那个人就在附近。
妻按玉玲的指点找到了专家,听了陈述,专家说最好能让患者亲自来,便于检查。
“患者已经住院啦-”妻显得为难。
专家说,如果不能来,把心脏片子拿来看看也可以。
妻回病房取了我前几天拍的X光片后急急离开。
专家看了片子上心脏扩张的界线无奈地摇了摇头。
这个否定性动作,在妻心里引起的失望阵阵涌来。不用专家说话,她已经知道结局了。
专家把X光片还给妻说:“这个病人必须做移植手术,不然活不了多久。”
“究竟能活多久?”妻追问。专家回答,“在不患感冒的情况下活一年,患上感冒,随时都有生命危险。”
妻沮丧无语,回到医院没敢直接到病房,无望地站立在走廊上。
我知道她接了玉玲的电话,拿了片子是去找出路的,这样的结果她不愿告诉我,她想尽力拖延下去。
她累了,心乱如麻,站了一会儿觉得无力支持下去,只好拖着沉重的步子回到病房。
她扭身不跟我照面。
我坐起来推推她:"玉玲说的那个专家怎么说?”
"他没说什么。"妻含糊其辞想搪塞过去。
在她的神态中,我已经知道了结果,不再追问。到了这种地步,追问有何用?
此时,医院已开始为我寻找供体。寻找一颗健康的心脏。
几天后,姚教授满是笑意地走进病房,特意来告诉我一个大好消息:“老杨啊--一切都顺啊-心脏供体已经配好了型,A型血,身高体重都合适。最主要的一项淋巴毒测试十分理想。老杨,你知道吗,要达到5%这个指标,要10万个人当中才有一次机遇呀!从来没有人像你这么顺的,好多人住在医院里等配型,一住几个月,钱花了不少,就是配不上。你入院十几天就配好了,而且这么理想,实在是顺利呀--”
我不知怎样面对医生们的主动和眼前这一必须正视的现实。
那个夜晚,我盘算的是无法绕开的实际问题。手术费30万,医院答应解决20 万,我所供职的《北大荒文学》杂志社能拿得出余下的 10万吗?靠我600元的工资,三个孩子,家中不会有什么积蓄。但我隐约知道,妻的手里有一两万,那只是杯水车薪,再说那是她退休后推着小车,五冬六夏在学校门口卖小食品积攒下的,其中艰辛历历在目。那点钱不是为了我的,是为了两个长大成人的儿子结婚用的。假如我做了手术,势必动用这笔钱,手术失败,可想而知。即使成功,几年内也摆脱不了拮据,两个儿子成家结婚时,就要两手空空的,你做父母,尤其是中国式的父母,怕不是一般的尴尬与内疚吧,心头上是欠下子女的一笔债呀。
妻问我:“移植的事儿你怎么想的?"我把如上的顾虑跟她说了。
她很坚定:“孩子的事先不说,现在你要紧。”
我不想为了自己,使全家陷入窘境。病重时,我曾经一遍遍祈求死亡,希望死神来战胜自己。现在仍没放弃这个念头,生命是属于健康的,她不属于我这个顶多能活一年的病夫。
就这样过了两三天,姚主任又一次走进病房,见我这两天思想上并无什么起色,还是那种瞻前顾后的模样。他向前靠了靠,慢声低语说了一句改变我命运的话。
他说:“老杨啊,现在你什么也别想,先活下来再说。”
这句话带来了一股湿湿的温暖,那股暖流一下子穿透了我那冰凉而又麻木的前胸,我那颗有病的心被迅速融解了。
姚主任走后,我久久未能平静,被触动的有病的心脏,在咚咚跳。他的一句“先活下来再说”使我想起很久前读过的一篇前苏联卫国战争时期的小说,题名是《活下去,并且要记住》。作者是拉斯普京,讲的是红军部队中一个惧怕战争的逃兵,跑回村庄担心被人发现。他整天东躲西藏,因为一旦被发现就会被枪毙。那个逃兵始终在生死边缘上挣扎,最后终于活了下来。
这是一个外科医生在向他的病人阐述那篇著名小说的要义吗?很可能他没读过那篇作品,一生从医的他,也许压根不曾知道有这样的作品存在。这一切无关紧要,只要我这样认为就够了,因为他讲述得那样透彻明了,对生命那样富于启发诱导,使一个迷失的人瞬间顿悟。是啊!应该先活下来。不是说留得青山在吗?
当时我两眼眼角干涩,却有一种泪水盈盈的感受。
我答应了。答应先活下来。
生命需要活下来。





玫瑰手绘折扇、玫瑰国画
订购热线:13325115197


史志年鉴、族谱家史、各种画册、国内单书号、丛书号、
电子音像号、高校老师、中小学教师、
医护、事业单位晋级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