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忠信
在当下这个信息如潮、娱乐至死的时代,我们的目光常常被琐碎与浮华所吸引,然而,一则关于上海芯片峰会的消息,却如一道强光,穿透迷雾,照亮了我们被蒙蔽的视野,让我们重新审视那些真正值得敬仰的力量。
在上海芯片峰会上,38岁的梁文锋攥着话筒,手背青筋暴起,一句“老子的算法只认五星红旗!”掷地有声,如惊雷炸响,瞬间点燃了全场的热血。台下三百多人,无论是身着白大褂的科研骨干,还是头顶微秃的资深教授,都被这一声呐喊所震撼,全体起立。紧接着,麻省理工归来的梁凯铭抢过话筒,一句“我们这代人欠向祖国道歉”,更是直击人心,让整个会场的情绪瞬间破防。这一幕,是科技工作者对祖国的深情告白,是他们在民族大义面前的热血担当,怎能不让人肃然起敬?
回首过去二十载,我国芯片技术从被卡在万纳米的艰难境地,到如今00后将7纳米技术做成“白菜价”,这背后是怎样的拼搏与付出?余大嘴提及的“辣椒油”项目,那是他们在实验室里用生命熬出的成果。去年归国专家数量暴涨47%,有人毅然抛却硅谷别墅,有人决然撕毁绿卡,只为了能回到祖国,将那一双双卡脖子的手一根根掰开。他们放弃了国外优渥的条件,义无反顾地投身到祖国科技建设的浪潮中,为的就是让祖国在科技领域不再受制于人。
凌晨三点的实验室,藏着不为人知的秘密,更藏着这个国家科技崛起的密码。23岁的林晓雨瘫在操作台边,手中还紧攥着半块发霉的面包,72小时未曾合眼;她的导师老陈,在女儿出生时还坚守在光刻胶测试岗位,等赶到产房时孩子都已满月。他们用自己的青春与汗水,甚至是家庭的牺牲,换来了如今量子芯片91.7%的良品率,比三年前翻了两番。梁文锋团队去年春节集体驻守实验室,年夜饭不过是泡面配老干妈;设备过热起火,35岁的张工抄起灭火器就冲上前,脸被熏得漆黑如包公,却还笑着说“烧了头发不要紧,数据保住了!”这些看似平凡却又无比伟大的瞬间,是他们对科研事业的执着与热爱,是他们对祖国深深的眷恋与责任。
他们并非不知疲倦,并非没有家庭,并非不向往安逸,然而,在民族大义与个人利益面前,他们选择了前者。他们燃烧着自己的青春,照亮的不仅仅是科研的道路,更是整个民族的未来。与他们相比,那些充斥在手机相册里的奶茶自拍,显得如此苍白与空洞。我们不禁要问,这样的硬核故事,为何不能得到应有的关注?这样的中国脊梁,为何不能霸屏热搜?
在这个娱乐新闻轻易就能占据头条,明星绯闻能让无数人趋之若鹜的时代,我们不应忘记,正是这些默默奉献的科技工作者,在实验室里日夜奋战,在科研路上披荆斩棘,才让我们的国家在科技领域不断突破,让我们在国际舞台上有了挺直腰杆的底气。我们需要更多地聚焦这些科技英雄,将他们的故事广泛传播,让他们成为全社会敬仰与学习的榜样。因为他们,才是这个时代真正的偶像,他们挺起的,是中华民族的脊梁,是我们走向未来的希望。
都市头条编辑:都市眼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