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 道
白 水

每到教师节,总收到一些学生问候祝福的信息。有的是在校学生,有的已经毕业。我一贯疏懒,不擅长情多礼多的交往,只是简单回复。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春风秋雨的老师,永远年轻的学生。有一个学生每年给我发信息,就如第一次一样,热情洋溢。这位小刘同学现在也是高校教师,想想逝去的岁月,让我倍感师道的真切。
十多年前,他是本科生,我给他们上课。有一天课间休息,他到讲台前对我说:“老师,听了一段时间的课,有很多收获,觉得自己对文艺有了一些想法,看出点门道来。我是来自东北的学生,我们那儿经常演二人转,以前光看热闹,觉得好玩,现在觉得二人转是东北特有的艺术,和东北人的生活关系密切,表现东北人的性格。我想从这个角度来思考,写一篇文章,您看行不行?”
我自然很高兴:“好啊,很好的想法!二人转走上中央台春节晚会的舞台,赵本山在全国很有影响,你们东北出来的大明星,给全国人带来多少笑声啊。”他说:“那我想请您做指导老师可以吗?”我说:“好的,我也喜欢看二人转,很有意思。”学生努力思考,深入探索,进行创作,哪有比这更好的?老师最高兴了。这也正是“大学”的理想,“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大学就是要锻炼、磨砺自己的思考能力,提高精神境界,让心灵放射文明的光辉。老师教育学生,薪火相传,点拨启发,引领帮助,正希望学生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让年轻人的心灵更加璀璨光明。
大约过了一个多月,小刘同学给我发来电子邮件,附件里便是他的那篇论二人转与东北人性格的文章。我下载后打开来看,内容比较丰富,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算得上言之有物,言之有序。但在许多方面,还可以再修改完善,如补充一些材料,论述更加充分,调整论文结构,思路更清晰顺畅,聚焦论文中心,可以有更深刻的见解等。我把自己的看法在文档上做了批注,还把文中一些遣词造句、修辞表达等方面的问题,也标记出来,或者直接改正,或者让他自己再多读几遍,认真体会、揣摩,看看是不是存在问题,能不能有更好的表达方式。大概花了三四天的时间,把这篇文章看完,发给小刘同学。
第二天收到他回复的邮件,满是惊讶、感激之情。大意是真没想到老师看得这么细致,下了这么大功夫,写了这么多批注。大到论文主旨小到标点符号,有什么问题都给指出来。他觉得很不好意思,有些惭愧,感觉自己粗心大意,没有静下心,沉住气,多看几遍,多想一想,只是自我感觉良好,其实到处都是毛病,让老师笑话,更浪费老师的时间精力,实在不应该。我看后赶紧回复,让他不要放在心上,告诉他指导学生是老师分内的工作,写篇论文不容易,每个初学者都要经历一个这样的过程。论文写作包括构思、立意、谋篇布局、选词炼句等,是一个人各方面能力的综合体现。古人早有“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的感慨。但正因为不容易,才更有价值。又鼓励他几句,文章有新意,思路很清晰,继续深入思考,仔细打磨,会是一篇很好的文章。
邮件发出后。我心中似乎还有点儿兴奋,不知是感动,是紧张还是担心。等过一会儿之后,又觉得非常放松,安慰。这种感觉很奇特,又很熟悉。我忽然想起来,多年前,我也看到我的老师给我修改论文,当时的感觉正和这小刘同学一模一样。无意之中,在我的教师生涯中,重复了我的老师指导我写论文的过程。前车后辙,春种秋收,这正是师道传承吧。
那是二十多年前的事情了,但历历在目,不能忘记。当年我在山大读研,开始写毕业论文。完成其中一部分后,导师让我打印出来交给他看一看。我修改了几遍,觉得比较有把握,没有什么问题了,把文稿打印出来,放到老师的信箱里。过了一周后,老师来学校上课,把一个大信封交给我,里面是批改后的论文。我回到宿舍,打开来看时,不禁大吃一惊。
第一页上就用红笔做了许多修改的标记,四周空白地方写满工整的行楷小字,都是修改意见。我当时觉得心头震惊,脸上发热,睁大了眼睛,不敢相信有这么多问题,不敢相信老师写下这么多的批语。我定下心神,认真看那一处处标记,一句句话语。确实,论文就是存在许多问题,自己真是没有用心,只是想当然自以为是,自然看不到有什么问题。老师批改却是旁观者清,更重要的是,老师水平高,眼力强,看得准,想得深,论文到处有问题,要继续修改完善。尤其让我感觉无地自容的是,竟然还有错别字这样低级的失误,实在不应该。老师看得真是太细致、太严谨,我从没想到的问题,老师也明确标记出来。比如论文中引用别人论述的地方,引文后面的标点符号是在引号的外面还是里面?老师标出正确的样式,还在旁边写明其中的道理。
页面上进行修改的标记符号,那么规范、清晰、准确,可以作为专业编辑批阅稿件的样本。那些工整的行楷小字,也是硬笔书法的典范,个个神采奕奕,让人欣赏。我静下心来读那些批语,切中肯綮,指出各方面的不足,让我学到许多写文章的基本技能和道理。有的地方老师提出修改意见,启发思考,让我自己去探索、取舍。我一边看,一边不住地的暗自点头,佩服,心中充满尊崇、感激之情。翻开后面的几页,和第一页一样,做许多标记,写许多批语。
我的心怦怦跳动,仿佛面对的不是白纸,而是一团放射温暖、光明的火焰。我忍不住马上给老师打电话,告诉老师,自己正在看老师的批改,没想到老师看的这么细,写这么多的批语,非常感谢老师,一定认真学习、修改。老师的语气一如既往,那么轻松温婉、平静随和,只是说,有的地方看的还不够细,有的意见也不一定准,还要我自己多思考,能修改的更好一些。我心中更多一份感动,一定要多下工夫,在老师指导下把论文修改好。
接下来的十个多天,我一个字一个字地看,心无旁骛,专心修改论文。终于修改完成,临交给老师的时候,又狠下心来,再从头看两遍。老师看后又提出一些意见,继续修改。如此几次,眼见论文从主旨到词句,慢慢出落得有了模样,显出精神。自己的心里面,也好像从原来蒙昧混沌的样子,变得更加明亮、清澈起来。非常感谢老师的指导,真是文章不厌百回改,让我各方面都有了提高。
当年的一幕又重现,真是很奇妙的感觉。其实认真想想,这不是什么偶然或机缘巧合,每个人都是有限的个体,又都在永恒的群体之中。所谓“人生代代无穷已”、“不废江河万古流”吧。作为老师,就在教书育人、传承文化的事业之中,源远流长,生生不息。“非道弘人,人能弘道”,教师这个职业中就有师道,蕴含在世世代代的教育传统中,体现在每个教师的言行举止上。
在山大读研的几年,在许多老师的身上,都让人感到师道尊严、师道高尚,“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的感情油然而生。老师指导论文精益求精,还关心爱护学生,鼓励学生尽其所能,自由发展。老师请我们吃饭,带我们到他家去做客,和我们一起听音乐、唱歌,还打乒乓球、羽毛球等。现在想起来,那几年真是我人生中最美好的一段时光。
其他老师也令人由衷尊敬、仰慕、追随,欲罢不能。或博古通今,或学贯中西,或才华横溢,或风流倜傥,或潜心学术,忘我投入,或关注现实,引领风气……许许多多的老师,更不用说校史上那如璀璨群星般的众多贤哲,都是一道道光明、一面面旗帜、一片片风景……引领学生走向锦绣前程。
这是山东大学的师道,是许多老师的德行修养、精神气质。师道是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更是老师们的美好情怀、崇高境界。山东是齐鲁大地、孔孟故里,山东大学的师道这样醇正深厚。中国自古尊师重教,文明灿烂,师道是中国文化中的伟大传统。上世纪改革开放以来,正是因为尊师重教,发扬师道,中国才快速发展,不断进步,在当代迎来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想到这里,心中难免产生愧疚。自己能力有限,在山东大学多年,并未取得多少成绩。想想指导小刘同学写论文的故事,稍觉安慰。小刘同学非常努力,一遍一遍修改那篇论文,不断完善,后来在一家中文核心期刊上发表出来。
现在,小刘同学也成为一所高校的教师,教学科研成绩斐然,非常让人高兴。他是一个好老师,一定能更好地传承和弘扬师道。我虽愚钝,也要尽最大努力,投身立德树人的教育事业,融入师道传统,工作和生活才更有意义。
白水,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





玫瑰手绘折扇、玫瑰国画
订购热线:13325115197


史志年鉴、族谱家史、各种画册、国内单书号、丛书号、
电子音像号、高校老师、中小学教师、
医护、事业单位晋级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