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一切皆有意义
——《雪国》读后感
陶玉山

只有这样的书,才是百读不厌的。这是我最初阅读《雪国》的认识;以后每次重读,对这个认识百信不疑,更加肯定。
“穿过县道长长的隧道,便是雪国。夜空下一片白茫茫。火车在信号所前停了下来。”这是小说《雪国》的开头。给人的印象是那么妙不可言,叹为观止。那种似乎是立体的、电影镜头一样的画面感,格外迷人,令人神往。漆黑的隧道尽头,是光亮,是刺眼的雪白,是思绪停留的地方……川端康成非常擅长运用小说开端的寥寥数字,将读者一下子带入故事情境,读毕,合上书页,文字的第一印象还清晰地留在心间;以后还会在人生的某一瞬间依稀再现。《雪国》的开头短短一句话就让人惊艳感叹不已,就是最好的说明。人与人之间是有磁场一说的。有一种缘分,叫命中注定的相遇。沉浸在雪国里,在作者柔软细腻、唯美真挚、又带有一丝伤感的温柔动心的文笔引领下,驹子对归属的渴望,在欲拒还迎的一举一动中,活泼灵动又尽显忧伤……
一本书能够让人喜爱,首先它不仅能够引起读者情感上的共鸣,应该还包括每个人都能从中找到自己的一些影子。捧起《雪国》,再躁动的心,也会被冰释的雪花触碰,渐渐地安静下来。生命的虚无、洁净、哀伤在这篇小说中被描写到美的极致。这篇小说任意翻过一页,说不出哪儿好,只是感觉喜欢的不得了。精致的景物描写,细腻的人物刻画,整篇特有的迷离恍惚空幻的氛围,都是那么让人沉醉不知归路。那清冷寂静的雪国之乡,那片唯美空灵如梦如幻的雪白世界,山川、河流、田野都被洁白无瑕的雪覆盖,形成了一幅宁静又壮美的画卷。如此之美,是一种清冷、洁净、又含有柔弱哀伤的美,甚至超越了小说内容的呈现。这如同一个寒夜中的幽梦,它以雪为屏,以爱为歌,以虚无为底色,又以纯净真诚为全部的追索。
这是一本一开始阅读,就根本控制不住、停不来的书。读完后,让人对那个白色之乡有了深深的向往。“白花花的一片银色,好像倾泻在山上的秋阳一般。”感觉自己仿佛已经置身于静静的白雪皑皑的世界里,透过被雪压弯枝头树枝叠影,看匆匆忙忙来往的人。由此感悟到:会心不在远,得趣不在多。见过花开就好了,何必在意花属于谁。你所有的压力,是因为你太想要了;你所有的痛苦,都是因为你太较真了。其实,在每个读者心中,都有一个雪国的意象,凡是遥远的地方,对我们都有一种诱惑。人生最珍贵的,从来就不是那些“我得不到”和“已失去”,恰恰是此刻我们自己所拥有的东西。所谓顺其自然,实则无能为力的选择。脑中忽地冒出这样一句话:唯有直面黑暗,才能理解光明的意义。学会接受现实,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超越现实。
真正的宁静来源于内心的笃定与平和。心静自无尘。生活从未变得轻松,只是我们慢慢学会了接受和顺从。尽力而为,接受那些不能如愿的事。世界上最美丽的事物,往往是最无法言说的。随时可以打扰的人,这一生有一个就够了。书中的主人公岛村总是说“一切都是徒劳”这句话,而作者却用驹子和叶子的人生选择诠释了“生命就是要去爱、去寻找、去守护、去为了理想而努力,生命的一切皆有意义。”是的,人生徒劳,唯有对爱与美的记忆最重要。
《雪国》讲述的是一位名叫岛村的舞蹈艺术研究家来到了雪国的温泉旅馆,分别与艺伎驹子和少女叶子产生了情感纠葛。没有曲折离奇的故事情节,却描绘出了极其细腻唯美的情境,极致地体现了“美丽、脆弱、短暂”的日式审美,给人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它的创作灵感来源于当时发生的一起普通的“男女私奔”事件。能脱胎于现实,将其构建成极致的唯美主义的虐恋爱情的故事,使其成为具有广泛影响、吸引众多读者的世界名著,这便是川端康成作为大作家的独到之处。
川端康成的文字具有一种宁静的力量和萦绕不散的吸引力,带有无尽余白的诗化语言,能够不断磨炼读者的感受力,在阅读过程中,不知不觉地便获得了发现生活之美的力量。对景色和人物的细腻描写,诉说着无尽的孤寂感,让人颇感凄凉无助,极易让人动情,融化人心。
川端康成说:“我的文学,只是所谓的感觉的东西。”这句话,对深刻理解他的作品十分重要,甚至是不可或缺的钥匙。熟悉川端康成作品的读者都知道,他很少用手去抚摸事物,而是用目光和内心的波动去抚摸事物。所以他有“人类情感的捕手,东方审美的巨匠”的称誉。这点在《雪国》中尤为突出。如果说驹子象征着热情、鲜活的红色基调;那么,叶子就是与之相反的素白、冷静的白色基调。不管是驹子的红色,还是叶子的白色,在雪国的背景下,都显得格外闪耀。“贫寒中自有一种强劲的生命力。”叶子丧身于火海,川端康成将这样的悲剧写得悲怆而凄美,那是一种日本传统文学准则的“物哀”的美,让人阅读的时候,感到极其震撼,萦绕心中,久久难以释怀。就像高雅的气质是装不出来的,感情里最难得的,是那份真心实意。有些人错过了就没有一辈子了。
林徽因说:“心里有你就够了,能不能拥有,在不在一起,已经没那么重要了。”最好的滋养,就是和有温度的人在一起,久处不厌才是真情。相互成就,才是最长久的感情。叶子是至美的象征,绝美的东西一定要毁灭。这是川端康成的哲学。他的作品行动向来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永远是感受他有发现美的眼睛,能够在死亡的阴影下发现生命的活力和意义。也就是说,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正是死亡本身让生命变得有意义。就像叶子虽然生命终止,其灵魂似乎得到永生,死亡不过是她生命的一种延续而已。死亡不可怕,可怕的是遗忘。
阅读不但是我们找回自我,净化心灵的重要途径,也让我们的心灵得到滋养,对生活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感悟,有助于让我们精神充实,提高我们的生活质量。有人说,阅读了川端康成的作品,自己的感官像是被放大了十倍,看得见昆虫、树叶的纹路,听得见风的痕迹。我们都是漫长黑夜的独行者,因相遇点亮了彼此的前路。当生活的无常感越来越重,孤独是为了遇见更深的懂得。人心越来越孤独之时,我们越需要阅读川端康成的文字。读完这篇小说,对此颇有同感,许久没有从那些情节中回到现实。岛村,驹子,叶子的形象在眼前晃动,定格,越来越清晰,挥之不去。我们都在假装坚强,直到遇见柔软。正如书中所说:“与人相见时应尽量热情,也许什么时候会分离,也许再也无法再见。”人这一生,会遇见许多人,真正值得珍惜的,是那个心里有你的人。珍惜才配拥有,在乎才能长久。真心对你好的人,都在细节里。人会说谎,细节不会。所有不合时宜的相遇,都遗憾得让人心疼。
我们终其一生,不过是在寻找同类。总有些事情,当我们年轻的时候无法懂得;懂得了,已经不再年轻。人和人之间的吸引力,都来自于没看透,任何关系走到最后,也不过相识一场。由此而言,生命是用来享用的,不是来熬日子的;日子是过以后,不是过以前。我的人生是我的,你的人生是你的;只要你清楚自己在寻求什么,那就尽管按自己的意愿去生活。也就是说,让喜欢的事情成为生活,顺心而走,不问西东。别人怎么说,与你无关。
总有一本书,让你读后念念不忘;总有些书一旦读完,你的世界再也不同。《雪国》就是这样一本书。真的是,关上房门,打开一本好书,任何时候都是好天气。读完之后,思绪万千。切实认识到:你读过的书,增长的见识,内心的涵养,是谁也拿不走的。我们不需要记住那么些东西,读书过程中的感动、欢喜,乃至伤感,才是最重要的。只要读的够多,书中的内容就会潜移默化地影响你,滋养你,丰富你的精神世界,成为你生命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曾以为走不出的日子,现在都回不去了。激励着你活好当下,做今天该做的事情。
有些故事还没讲完,那就算了吧。没有一朵花,从一开始就是花;也没有一朵花,到最后也是花。独自沉静一会儿,在心中默默祈祷:愿天黑有灯,下雨有伞;愿生活不太拥挤,愿笑容不太刻意,愿总有不期而遇的温柔和生生不息的希望……
“自杀而无遗书,是最好不过的了。无言的死,就是无限的活。”1972年4月16日,写下这段决绝文字后的第十年,一生伶仃孤苦、人生经历凄惨的文学大师川端康成口含煤气管离世……

作者简介:陶玉山,济南人,作家,藏书家,山东省作协会员。1981年2月在《济南日报》副刊发表文学处女作。迄今已在国内一百多家报刊发表小说、散文、诗歌、文学评论等二百多万字,作品多次在市级以上文学征文中获奖,有多篇文章收入到文学作品集。荣获2023年度竹庐文艺奖“十大散文家”。





玫瑰手绘折扇、玫瑰国画
订购热线:13325115197


史志年鉴、族谱家史、各种画册、国内单书号、丛书号、
电子音像号、高校老师、中小学教师、
医护、事业单位晋级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