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合群”的怪老乡
孙连昌
前几天翻看当兵时的笔记本,看到扉页上老乡李相来写给我的赠言:……只有那在崎岖小路的攀登上不畏劳苦的人,才有希望到达光辉的顶点。这让我想起了一段往事。
那是20世纪80年代,通过层层体检和严格政审,我们全县120名适龄青年踏入军营,来到胶东某部。部队驻在沿海某大城市郊区。
经过三个月严酷的新兵连生活,新兵要分配下连队,结果老乡中我们三人分到一个连队。我被连首长挑到连部任文化教员兼通信员,潘富贵分到炊事班任“上士”(给养员),李相来则主动要求去喂猪,要知道他可是高中文化程度。说来也巧,我们三个人还是高中同学,只是我在重点班,他们俩在普通班。潘富贵高大帅气,头脑灵活,很会来事。李相来性格内向,有点木讷。自然,我们三人关系更铁一些。
无疑,我是最幸运的,在连部深得连首长的厚爱和信任,是最风光的事,又能复习功课,对考军校更有帮助;“上士”也是人人羡慕的好活儿,手头有点小权,还可自由外出,这在请假制度十分严格的部队,好不令人羡慕;而养猪则不同了,这活又脏又臭。很多人不理解他的选择。
俗话说“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部队是个温暖的大家庭,战友之间亲如兄弟,情同手足,相互关爱,正如那首歌所唱的“战友战友亲如兄弟,革命把我们召唤在一起。你来自边新疆,他来自内地,我们都是人民的子弟。”但官兵毕竟来自四面八方。我们的部队就有山东、安徽、江苏、福建等省,由于来自五湖四海,部队经常教育官兵不能搞老乡观念。但“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同一个地方的战士,因为一种故土的乡情,便无形中缩短了心与心的距离,自然而然就会有更多的共同语言,所以闲暇时间,老乡们聚在一起拉家常叙旧情,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在我们老乡中,就有一个“不合群”的,他就是李相来。李相来干工作兢兢业业,就是“不合群”。部队日常生活紧张,训练艰苦,生活单调,尤其是野战部队,清一色的雄性大老爷们,“白天兵看兵,晚上数星星”,有的老兵开玩笑说“当兵三年,看到老母猪都是双眼皮”。但部队会想方设法地改善官兵的物质文化生活,课余让官兵们放松一下,打打球,玩玩牌,下下棋,“一张一弛是文武之道”嘛。有的连队周末打起扑克,通宵达旦也是有的。
所以,周末节假日,会会老乡,一起聊聊天,部队生活艰苦,家庭条件好的买上几个罐头、弄个午餐肉,一起聚个小餐,打打牙祭也是有的。每当此时,李相来就躲得远远的,因此老乡们说他是个“不合群”的人。
有一个周末,潘富贵又召集几个老乡聚聚,到了约好的这一天,怎么也找不着李相来。问班长说他一大早背上挎包,好像去了猪圈。因此有的老乡就对他三道四,有的说他性格内向孤僻,有说他小时受过什么伤害。还有的老乡说他家境贫寒,弟兄五六个,他排行老三。就他的家庭,仅盖房子娶媳妇就够他父母受的。
80年代,我们国家刚实行改革开放,四处生机勃勃。部队地处改革开放的前沿大城市,人们思想异常活跃,新生事物层出不穷。
胶东出美女,部队驻地也是美女如云,正值青春期的战士难免有点心荡神迷。当“上士”的潘富贵近水楼台先得月,利用经常外出之机结识了驻地一个女青年。这事难免有些风言风语,但当别人问起来,他信誓旦旦,矢口否认。
“不合群”的人,是怪异的人,是比较容易被孤立和排斥的,而且可能是“危险”分子。有人传言李相来也看上了一个漂亮姑娘,谈起了恋爱,这可是严重违犯部队纪律的事。“干部怕集中,战士怕分散”,连队领导也担心他一个人独来独往,会不会出事?为此命我专门注意一下。
一个周末的早餐后,他又拿了两个馒头,带上一块咸菜,一个人独自去了连队饲养区。我悄悄的跟着他,想探个究竟。就跟过去搞地下工作似的。
只见他到了饲养场,忙乎了一阵后,就到了哪个简陋的饲料间,拿出高中课本,忘我地学习起来。原来他当兵时就携带了高中全部课本,只要有空就复习。
“你小子,吓我一跳!你来干嘛?这地方人家躲都来不及?”我突然出现在他的跟前,他先是一惊,然后笑了笑说。
“周末了大家都放松一下,你为什么不跟大家一起玩?”我带着疑问问他。
“我不是不想玩,可我有资格玩吗?”
“为什么这样说?”我不解地问。
“说实话,现在还不是玩的时候。我问你,我们当兵是为了什么?你不用跟我讲什么大道理。我们当兵往大里说是报效祖国,可往小里说呢,还不是为个人谋个出路?”他低着头,自言自语似地说。
“你从小学习成绩好,我呢底子没你好,如果不抓紧时间复习,几年之后就只能退伍回家。人家城市的回去可以安排工作,高干子弟也不愁找不到工作,但我们农村孩子呢?难道我们满足于当三年兵?”他接着他。
“哪你为什么非要求养猪呢?放着那么多好工作不选?”我想借机弄清很多人心中的困惑。
他憨厚地说“说出来不怕你笑话,你也可能说我没远大志向。其实,我的家庭条件你也听说过,如果当几年兵回去,能娶上媳妇就烧高香了。我好好养猪,在部队做贡献,回家也有个技术吧,说不定能成为‘万元户’呢!”说完他自嘲地笑了。
我们敞开心扉,无所顾虑地交流起来,他说:“我们指导员不是说过吗?每个人有个人需求是正常的,但要将个人理想与部队需要结合起来,踏踏实实,在部队建功立业,从而实现个人价值和梦想,对吧?”
“是的,我记得呐。”我随声附合道。
“我们年轻人吃点苦,遭点罪,算什么呢?我当兵时,就跟父母发誓,一定好好干,在部队混出个人样来!”他再三表达他的想法。
“是的,该奋斗时,就不能偷懒!”为了表示对他的理解,我跟着说。
“你记得前几天我们连队黑板报的标题吗?”他盯着我问。
“你说叫什么?”我不好意思地说。
“青春是用来奋斗的,不是用来挥霍的!对,就这个标题,我觉得这话就像对我说的一样。”他认真地对我说。
“起码对得起当兵几年的岁月,实在不行,也学点军地两用技术,回家起码能养活自己。”他越说似乎越激动。
没想到,一向木讷内向的他,内心竟藏着这么多想法,让我有些意外。但这些质朴实在的话语,却引起了我的共鸣。我理解他当初的选择了。我们相互鼓励,相互学习,我们相约一起加油,一起实现自己的梦想!自此,我们成了无话不谈的好兄弟。
最后他向我提了个要求,对今天的谈话替他保密。其实,我知道他是对自己考军校没有把握。
他把养猪当成一种职业,尽心尽力,尽职尽责,把连队的十几头猪养的膘肥体壮,改善了连队伙食,年底荣立三等功。业余时间,当别人玩得不亦乐乎的时候,他依然我行我素,埋头苦干,默默沉浸在学习之中。
现在时兴网红打卡,特别旅游景区随时可见“我在xx等你”。其实,就年轻人而言,最不能错过的“打卡地”应该是军营!因为部队不仅是大熔炉,啥样的人,包括一些个性突出有缺点的,经过几年洗礼,都会发生蜕变。部队更是名副其实的大舞台,什么有本事的都能让你如鱼得水,有舞台,有成就,有出息。“当兵后悔三年,不当兵后悔一辈子。”这话再恰当不过。因为当兵的经历让你终生受益,军旅生涯让你终生难忘。
80年代,那是一个梦想与希望启航的年代,是人们对未来充满憧憬的年代,也是无数有志男儿用青春和热血书写人生答卷的时代。然而,不同的人生梦想,会交出不同的人生答卷;不同的人生之路,会有不同的人生结局。
一年后,部队规定:副班长以上或者表现优异的可以报考军校。我们三人同全团百十号人一道,荣幸得以参加全军统考。这年秋天,李相来和我等接到了军校录取通知书,这在我们全县120名老乡中仅有4人(全团共录取9人)。而高中时学习成绩在李相来之上的潘富贵却名落孙山。
就要分手奔赴各自的工作岗位了。临别的那天,我们三人依依惜别,抱头痛哭,但我俩明显感觉到潘富贵身上的失落感。我们彼此互送一个塑料笔记本做记念,写下临别赠言。
我给李相来写的是苏联著名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的名言: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致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致因碌碌无为而羞愧。这样,在临死的时候,他就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献给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而李相来给我写下马克思的这段话:在科学上面是没有平坦的大路可走的,只有那在崎岖小路的攀登上不畏劳苦的人,才有希望到达光辉的顶点。
潘富贵给我写的是作家柳青的话: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隐约记得我给他写的是:漫漫逐梦路,唯有始终如一的坚持。以梦为马,我们终将不负韶华。
几年之后,老乡们陆续退伍离开部队。潘富贵当兵三年复员后又回到驻地。因为,他如愿以偿地收获了爱情。





玫瑰手绘折扇、玫瑰国画
订购热线:13325115197


史志年鉴、族谱家史、各种画册、国内单书号、丛书号、
电子音像号、高校老师、中小学教师、
医护、事业单位晋级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