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的原风景)
母亲病故整整35年了,35年前的今天,我赶回老家的时候,母亲已经入土为安了,我只看到新培的一抔黄土。
在这几天前,我得知母亲病危,从铁岭回到老家。母亲看见大儿子非常高兴,精神也好了许多。几天后的一早,母亲把我叫到床前,“祥云,妈知道你着急学校的工作,你先回吧,妈一时半会儿没事儿。”母亲是看出我着急了,我也是真急啊!调到铁岭赶上的第一年中考,我又是分管教学工作的领导,而且还兼着一门课。听到母亲的话,见母亲病情也略有些好转,我说,“妈,那我今天先回去,过些天我再回来。”吃过早饭,我含泪跟母亲告别,便走出房门。我走到院子中间又回头看了一眼,母亲竟然坐起来,见我回头,母亲吃力地朝我挥了挥手。我也朝母亲挥了挥手,示意她快躺下。
没想到,几天后,母亲却永远地离开了我们。母亲病故的那天晚上,我正在抚顺,不知怎的,就感觉心里慌慌的。因为第二天还要到沈阳去为初三学生找复习题,便迷迷糊糊地睡了。母亲病故的消息几经周折,第二天上午才到了我所在的学校。那时通讯不像现在方便,无法跟我联系,爱人和女儿在学校鲍校长、张吉林老师的陪伴下赶回去处理丧事。当天晚上,我一到家,惊悉母亲病故,悲痛万分,茶水未进便火急火燎地赶到铁岭火车站,经过一夜的辗转,第二天上午才回到了老家。
作为长子,我既没有为母亲养老,更没有为母亲送终,甚至连母亲的最后一面都没见到,这是我一生都无法排解的痛!我不知多少次骂自己是一个不孝之子!
在我的记忆深处,我每次远行,母亲都一定送我,每次见我走远了,都朝我挥手,其中有三次挥手让我刻骨铭心。一次是,1972年3月2日我到夏家堡中学上学的那个早晨。那天一早就飘上了雪花,父亲送我到学校,母亲送我到院门口。我背着行李跟在父亲的身后,当要转出路口的时候,回头看见母亲正朝我挥手。第二次是,1978年4月初,高考上学那天,母亲送我到大队部,把我扶上拖拉机,又嘱咐我要好好学,要注意安全,要跟同学搞好团结。我身子转过来头朝车尾,以便跟母亲告别。拖拉机走得很远了,母亲还在朝我挥手。第三次是,在母亲病重前我从铁岭回老家,临别那天,母亲送我走了很远。自从我调离家乡到铁岭工作,母亲的身体每况愈下,加上家里总有一些不如意的事,她感到无助,很累。母亲在送我的路上,也只是草草地跟我说说心里话,我分明地感到,母亲此时心力憔悴。在我一再劝慰下,母亲在路口停下了,可她又特意找了一个高坡,一直看着我。在一个转弯处,我回头看了一眼,只见母亲还在一个劲儿地朝我挥手。
(母亲坟前的火苗)
母亲永远不会朝我挥手了,但母亲生前的每一次挥手,都促我奋力前行,让我不敢懈怠。
雨,还在下,感觉很冷。我想念母亲,越老越想。
2025年4月12日早
作者:卢祥云,从大山里走出的勤奋笔耕者。在报刊和网络发表千余篇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