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朱凤山、黑龙峪
宋文东
朱凤山位于济南市历城区港沟镇之南五六公里处,山虽然不高,却因为半山上有座千年乡义寺而闻名遐迩。2025年4月6日,在清明假期的最后一天,我们10几位驴友约伴来到了朱凤山下。我们打算先爬朱凤山,然后再绕过城墙岭探访古村黑龙峪。
时间刚过8点,我们穿过高速公路下的高架桥,沿着一条羊肠小路开始爬山。刚爬上山坡的一处平地,一位五六十岁的戴红袖章的村妇拦住了我们。正值清明时节,济南对山林防火抓得很紧,许多林区都安排人员拦截驴友上山,我估计我们这次去朱凤山要泡汤了。但出人意料的是“红袖章”只让我们留下个电话号码,并没有为难我们。其实,大多数驴友群都有规矩,山上严禁抽烟,尤其在冬春时节,因为一旦不慎引发山火,这责任天大,甚不值得。
当日天气晴好,气温在20°上下,正好适合爬山。路边的连翘花已经生出许多的绿叶来了,但漫山的娇黄色仍然鲜艳着;粉红的山桃花也已经盛开,正是最美的时候,引得蜂蝶飞舞,分外妖艳。远远地看到前方山林下面有座小庙,以前来也没注意,我便有点好奇。见有条小路拐个弯儿岔往那里去,我决定不再留下遗憾。可是我们到了近前一看,一把铁将军把门,庙门也是严丝合缝,里面什么也看不见,只好悻悻离去。

小庙西墙外有条小路穿过山林迤逦往山上而去。我们循着小路爬山。及至山半,我脑门上就汗涔涔的了,只好脱下外套。爬上山顶,用时不过15分钟。好梦说,咱们下到西面垭口,就到乡义寺了。透过山林,我看见垭口东侧山坡上有座小房子,老家在黑龙峪山东面的高哥跟大家玩笑说,前面就到我家了,都去家里坐坐喝杯茶吧。前面的驴友下到垭口,传来了一阵哈哈的笑声,我们在后面的也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儿。书亭喊道,高哥,你老家很好找啊,哈哈!驴友们都下了垭口,才看清了小房子原来是一座旱厕。众驴都有点忍俊不禁。

垭口西侧通天崖下有一眼山泉,当地人称之为东流神泉。山泉隐于一座靠山的平顶房子内,房门砖砌,仅剩个轮廓。记得原来门额的石板上刻有“龙吟”二字,但现在那二字却不见了。我忽然发现刻有那二字的石板已经被人砸烂,就躺在门口北侧的杂草丛中,“龙吟”二字依稀可见,有点可惜。房里面是一个小水潭,面积大约有10个平方米,泉水不是很多,却出奇地平静。房顶有一块小缺口,日光下泻,泉水清冽,潭底碎石清晰可见。房顶是人工浇筑的水泥板,离水面有3米高,可知此泉为原来乡义寺僧人的生活水源无疑。据当地人说,此泉出水量一直稳定,从未干涸过。原来洞外有块介绍牌上写道:泉水中含细菌为零,并含有对人体有益的多种矿物元素,常饮此泉,对人体有保健作用。也难怪古人称此泉为“神泉”了。现在这块介绍牌子也不知道去向。
泉北路边有座龙王庙,房屋三间,前廊房瓦已经破烂透天,室内也是乱七八糟,但龙王塑像尚在,看样子已经很久无人给龙王上香了。龙王庙西面立有四通古碑,由于风雨剥蚀,字迹多数已经漫漶不清。我仔细看了几眼,其中有一通是明代万历年间重修乡义寺的碑记,其他的落款大都模糊不清了。还有几通石碑基座尚存,但有的是半截碑,有的是整个碑身不知去向,甚为可惜。

紧挨着碑林的悬崖边上有棵古枫,直径有一米多粗,枝干虬曲,长相俊雅,据专家测算已有千年的树龄了,在我国北方地区比较罕见,有“枫王”之称。记得河南老君山上也有棵“枫王”,但那棵古枫主干不如这棵粗,大概树龄也要稍逊一些吧。只是我们来的季节不对,欣赏不到古枫秋叶的美景。但可以想象得出,秋天的古枫一定会色彩鲜红,令人陶醉。
古枫西北面就是千年乡义寺了。但乡义寺原来的平房已经不见,取而代之的是两座新建不久的现代建筑。寺庙皆为两层,翘角飞檐,雕梁画栋,斗拱彩绘,气势不凡。工程基本完工,却不知道什么原因,好像烂尾了,也不见一个僧人,甚为荒凉。10几年前,我曾经到过乡义寺,当时寺庙还是几座平房,小庙虽然不大,香火却十分旺盛。寺庙南侧山根平地上还有座戏台,那次来正巧遇上庙会唱大戏,香客云集,人头攒动,十分热闹。据碑刻和摩崖石刻记载,乡义寺为南北朝北齐宰相苏延晕捐资修建,至今已有一千四百多年的历史了。
寺内栽有两棵桧柏,挺拔傲立,直插云霄,比较罕见。桧柏主干看起来虽然不是很粗,但据专家测定与乡义寺同龄,当地人称其为“姊妹柏”,已经被有关部门列入重点保护对象。可是仅仅几年不见,西面那棵桧柏已经枯死了,非常可惜。

在寺庙西北角,靠山崖根下,还有一处平顶房,高两米多,面积有十几个平方米,券状石门,内部比较黑暗。靠里墙根,有供桌和供品,却不知供的是谁。门内右下角地面上有一处暗洞,洞口并不规整,里面黑黢黢的,也不知深浅。我后面无驴友跟进,室内静悄悄的,有点瘆人。我见驴友们都转过寺庙往北去了,只剩下我自己,便不敢久留,乃速去。据当地人说,此洞为古代乡义寺僧人所挖,远通到山下。里面还暗藏机关,因此无人敢下去探险,此洞究竟有多深,就是一个谜了。据说修建秘道的目的,是由于南北朝北齐年间,兵荒马乱,寺庙和尚为躲避战乱挖掘的。

乡义寺北面50米处还有一座石塔,叫紫金塔,传说也是北齐宰相苏延晕所建。整座石塔结构简洁,用料随意,朴实无华,甚至未嵌石缝,却能矗立千年不倒,也算是一个建筑奇迹。石塔历史悠久,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几座石塔之一,甚至比济南柳埠的隋代四门塔历史还要早。塔高约五六米,长宽各不足两米,方形,塔檐上方石板逐层叠压,向中间集中,形成塔尖。南面有一小门。门楣上方有块石板,刻有“紫金塔”三字,传说为苏东坡手迹,却不知真假。“紫金塔”三字下面,门楣上方还嵌有一块石碑,却几乎一个字也认不出了。估计建立这个石塔不是好看的,应该是古代乡义寺哪位高僧的墓塔吧?

游览了乡义寺,我们接着往朱凤山主峰攀登。小路隐在林荫之中,崎岖蜿蜒向上,非常陡滑,如果没有茂密的山林,徒手攀爬将会十分困难。不经意间,我忽然发现北边有一段小路紧挨着悬崖峭壁,一眼望不见谷底,尤为悚人。山林以松柏为主,青檀、古藤、黄栌也不少,像南方的热带雨林一般茂密。可以想象得出,到了晚秋时节,这里浓荫蔽日,红绿相间,该是何等的美丽迷人了。20分钟后,我们登上了峰顶。透过密林,回瞩山下,半山腰处的乡义寺大殿,一角翘檐刺天,颇有深山古寺的意蕴。远眺四周,重峦叠嶂,漫山尽披黄金甲;近睹前后,野花摇曳,步履生风心情爽。山顶上不时刮起阵风,足有五六级大,我戴的帽子都被掀下来,差点刮到深谷里去。大家稍稍停留,便沿着山脊小路往黑龙峪方向而去。
从城墙岭去黑龙峪的这条路我们以前从来没有走过,作为领队,我心里是一点底儿也没有。但当我们登上城墙岭,居高临下,我发现岭的东南面山坡上有条防火道蜿蜒东去,通往黑龙峪。我心里一阵高兴,探路的负担顿时如释重负。上个周末,我们去跑马岭爬山,本来从跑马岭到龙集山是有路的,但因为我们不熟悉跑马岭一带地理,却探路探到了一处半山腰的陡崖边上,实在有点危险。而这次我们做好了从城墙岭到黑龙峪探路的困难准备时,却忽然发现了一条通达的路,省却了翻山越岭探路的艰险,不能不说是件幸运的事情。我们在生活中常常遇到的一些事情就是这样:往往你觉得事情复杂难办时,却可能比较容易地就处理好了;而当你觉得比较简单的事情,可能解决起来又比较棘手而复杂了。
到了黑龙峪古村,已经11点半了,驴友们完任务似的在村头合了个影儿,然后马不停蹄地进古村探访。

踏着村里古老光滑的石板路,我的感觉就像是沿着时光隧道走进了明清时代一般。拐了几道弯儿,就看见了那棵腰缠红布的老槐像座古塔一般矗立在一户人家的院墙之外。粗大的四五个成年人才能合抱的树干,干裂如沟壑的树皮,根部凸起如崮的众多硕大树瘤,显得古槐朴拙而沧桑。树本上原有的枝干已经枯萎不见,现有的几根侧枝看得出来是老树焕发的新枝,透着老槐顽强的生命力。
树干上钉了块铁牌,标明树龄有五百年了,已经列入济南市古树保护名录。给古树挂牌加大保护力度我是赞成的,但往树身上砸钉子的做法我觉得欠妥。因为这做法本身就涉嫌伤害古树,还谈什么保护呢?可能有关人员会说,古树皮厚着呢,根本伤不到它。但我不知道古树挨了铁钉子是否能感觉到疼,可是即使它们感觉到了疼,也不会说话,只能默默地忍受罢了。不知咋的,每当我看到那一颗颗砸在树身上的铁钉,感觉就像钉在自己身上似的有一丝隐隐地疼。因此我建议有关部门再给古树挂牌的时候不要往树身上砸钉子了,可以在树下立个牌子,介绍文字也写的稍大一点,保护效果不是更好吗?可能这样做,成本会稍高一点,但也是值得的,起码子孙后代不会骂我们吧?


古槐北面百米远处就是“阁子门”,也是黑龙峪古村的标志性建筑物。作为黑龙峪古村圩子墙上的一道村门,“阁子门”券状石拱,高2米多,宽2米多,门洞深达4米,皆为青石砌成,可谓固若金汤。门里下面墙上有门枢眼,至今尚在,只是那两扇大门早已不知去向了。在那个兵荒马乱的年代,“阁子门”具有防备土匪和盗贼的职能。“阁子门”修建年月不详,但从其两侧尚存的古屋推测,估计应为清末的建筑。门洞的最上方一块石头上还印有伟人头像,至今清晰可辨,这应该是“文革”时期的遗存吧。据村人讲,原来“阁子门”上方还有座小庙,在“文革”时期被拆除了。
东侧古屋房顶的小青瓦可能破损严重,住户或许找不到类似的小青瓦,便使用时下的板瓦覆顶,以防止漏雨,这是本能的保护措施,说不上有什么错。但从保护古村的大处着眼,各家各户修缮古屋时就不应该这样随意了,村里应该统一协调,尽可能地修旧如旧,最大限度地保持古屋的风貌。这样做,从远的方面来说,保护了古村,利在千秋;从近的方面来说,助益古村旅游,功在当代。

不过这户人家的门楼保护得很好。它由青石与灰砖砌就,过门檐用厚木取代石条,虽然经历了几百年的风雨,至今还是那般坚固结实,令我们不得不佩服先人的智慧。两扇木门与过门檐条木一般,规矩结实,基本完好,也不知道用的是什么木料。透过一绺门缝可窥见院内的照壁,照壁上还有几行字迹,大概是“文革”时期的遗迹吧。大门已经上锁,说明家里此时没人,我们也没机会进院内参观,有点遗憾。像这类古色古香依然坚固的明清建筑,现在在乡村恐怕已经不多见了,我们应该好好地保护它们。
这时已经12点半了,驴友们也都饿了。有驴友问我,咱们去哪里下馆子?我说在这村里找找看,如果能找着馆子,咱们就不去别的地方了;如果找不着,咱们回济南。好梦说,记得上面半山坡有家农家乐,好像叫“咱家小院”,我们有次来在那里吃过一次饭,还不错。我说,既然你觉得不错,咱们就去那里吧。
“咱家小院”位于半山坡上,好像是家夫妻店。男老板身材壮实,大概是厨师;老板娘脸蛋白净,身材窈窕,说话也很好听,客串服务员。我们点完了菜在包间等候的时候,透过窗户,只见黑龙峪半个村庄尽收眼底,还有蓝天掩映下三面环围着的青山。窗外有棵盛开的桃花,就像一幅婳儿似的,真美。
酒足饭饱之后,见时间尚早,有驴友提出去看看黑龙寨下面的会仙泉和黑龙洞,说离农家乐不远。我因为吃饱饭就有点懒惰,便说,等到了夏天,咱们再来爬黑龙寨,探黑龙洞吧,据说那黑龙洞有几公里深呢。
(本文照片为同行驴友拍摄,在此致谢!)
2025年4月9日





玫瑰手绘折扇、玫瑰国画
订购热线:13325115197


史志年鉴、族谱家史、各种画册、国内单书号、丛书号、
电子音像号、高校老师、中小学教师、
医护、事业单位晋级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