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铜宝鉴中的汝阳宝应寺
梦在远方
题记:汝阳宝应寺位于汝阳县蔡店乡常渠村西北角。寺院坐南朝北,建筑中轴对称分布,该寺始建于唐代宗宝应元年(762年),故名宝应寺。取“胜宝应真”之义。唐代宗李豫继位后,为纪念“楚州献宝”事件,大力复兴佛教,宝应寺即在此时成为皇家敕建寺院。宋代以后,宝应寺逐渐成为临济宗重要道场,高僧辈出,承载着中原佛教的发展脉络,明代时,寺僧释南山东渡日本,创建京都南禅寺,成为日本禅宗的重要流派,至今仍有日本信徒前来寻根问祖,其与日本南禅寺的渊源,成为中日佛教文化交流的重要见证。清代乾隆年间,寺院重修伽蓝殿,并立碑记载关羽作为护法神的宗教意义,体现了佛教本土化的融合。1943年,寺院被征用为慈云中学(汝阳二高前身),新中国成立后长期作为学校使用,直至2010年前后改为县委党校。这种“寺校合一”的历史,使其成为汝阳近代教育的重要地标。2017年,宝应寺被列为洛阳市文物保护单位。

安史之乱乱盛唐
山河破碎民遭殃
玄宗入蜀肃宗死
李豫代宗心恓惶
真如尼姑识天机
奉天承运献玉璋
十三宝器镇家国
宝应年号祈吉祥

皇权佛教收人心
宝应佛寺建四方
汝阳遂留伽蓝地
苍烟郁翠隐禅堂
蔡店北去三四里
毗邻杜康酒飘香
一句弥陀作大舟
万古是非有短长

依山傍泉景色美
篆额斑驳映青黄
四合院落敷陈雅
东西厢房护中央
大雄宝殿释迦坐
弥陀药师侍其傍
观音慈悲众生苦
忠勇伏魔关云长

公元一九三七年
历史走来范龙章
慈云中学创郭村
弦歌初振蔡店乡
战火绵延岁时艰
迁址宝应后坡岗
蔡店蟒庄王凌汉
合资兴教盖瓦房

十三楹屋依山建
书声缭绕古佛堂。
五十年代新中国
汝阳二高舞凤凰
石狮山门涌清泉
钟楼高耸可瞻望
桃李不言自成蹊
文字记载何修纲

寺侧有泉汩汩涌
甘冽曾滋读书郎
苔痕漫漶石栏矮
莘莘学子舞裙裳
可惜胜地难永固
殿拆狮移兴杜康
断壁残垣成往事
唯有清泉映夕阳

岁月推移时今改
汝阳党校红旗扬
得人心者得天下
感恩中国共产党
碑前细读兴衰史
善行天下国万疆
青铜宝鉴一揽收
承前启后铸辉煌

歌曰:
长亭外,古道边
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
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
知交半零落。
一瓢浊酒尽余欢
今宵别梦寒。

长亭外,古道边
芳草碧连天。
问君此去几时来
来时莫徘徊。
天之涯,地之角
知交半零落。
人生难得是欢聚
惟有别离多。
2025年4月10日于印心书屋

作者简介

梦在远方: 中学教师,崇尚简约,追慕陶行知的平民教育理念,高山仰之(止),景行行之(止),虽不能至,心向往至。
主播简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