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休所里寻“小芳”
石广东

从周村区农研会会长卢国老师美篇中,知道有个书法家张炜是位抗美援朝老兵,据说还是文工团“小芳”式的战士。
经卢国老师相约,他领我与林保国老师走进周村区驻军干休所,见到了手推扶车满头银发的张炜老人,一见面,她爽快地说到:“我就是小芳”;边走边聊天。
张炜,女,蒙古族,中共党员,1934年出生于北京,1950年3月入伍,第68军204师文工队战士,1951年6月赴朝参战,1955年归国,复员后转业到周村区第二服务公司至退休。
在山东省军区淄博第二离职干部休养所张炜老人住处,她讲到:自己当时只有16岁,是志愿军68军204师文工队队员,跟随部队行进在枪林弹雨中,肩负着宣传鼓动任务,每次行军都走在部队的前面或站在路旁,为战士们唱歌、打快板儿鼓舞士气。部队休整时,文工队就下连队演出,那时没有礼堂,也提不到舞台,只能是“山当舞台月当灯,敌机的炮火做和声”。
她以自己的亲身经历,讲述了人民战士驱虎豹,舍生忘死保和平的英雄事迹,谱写出一曲曲气壮山河的英雄赞歌。
交流中,她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我只有疲劳,没有功劳。与那些牺牲的战友相比,我知足了。

她说:2000年,曾随著名军旅作家魏巍组织的志愿军访问团赴朝鲜慰问。定制的红领巾印着两句话:人民不会忘记 献给最可爱的人。进入朝鲜的第一站便是志愿军烈士陵园,第一个祭奠的就是毛岸英墓。我们怀念这些牺牲在异国他乡的烈士,想念这些亲爱的战友,向他们诉说日夜怀念的相思之情,向他们汇报伟大祖国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
张老在烈士墓前泣不成声地喊道:“战友们,我来看望你们了,我们的祖国强大了,这都是你们的功劳啊!没有你们的英勇牺牲,哪有今天的幸福生活,祖国人民感谢你们!”
张老告诉我们:当年在战场上,听到很多战友临终前的最后一句话就是:“替我们狠狠打美国鬼子,胜利后替我们好好建设祖国。”听到这里,我已热泪盈眶。
她说,那时候,我们心里想的就是:“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打败美国鬼子”!电影中王成“向我开炮”的呼号不是虚构的。我们的每个战士都是那么英勇不屈,心里只有祖国、只有人民,没有任何杂念。
讲起战场故事,她说:我们虽是文艺兵,可也不轻松。战斗间隙,我们马上赶往阵地,说快板,唱歌曲,鼓舞士气,有的还忙着转移伤员。有次在转移中,突然一颗炮弹打来,在附近爆炸,我被炸飞的炮弹皮击中,把肠子炸了出来,医护人员立即把我抬进山洞抢救。说着,她撩起衣襟,看到她大大的伤疤,我眼睛湿润了。
老人幽默地说,还好,没把小命搭在哪里。想想那些光荣牺牲的兄弟姐妹战友们,我知足了。
听到这里,我仔细端详着这位慈祥的老人,动情地诉说战斗故事;我眼前浮现出英雄王成的身影,耳畔似响起电影《英雄儿女》王芳唱起的《英雄颂歌》:“风烟滚滚唱英雄,四面青山侧耳听,侧耳听。晴天响雷敲金鼓,大海扬波作和声。人民战士驱虎豹,舍生忘死保和平。为什么战旗美如画,英雄的鲜血染红了她;为什么大地春常在,英雄的生命开鲜花。
英雄猛跳出战壕,一道电光裂长空,裂长空。地陷进去独身挡,天塌下来只手擎。两脚熊熊趟烈火,浑身闪闪披彩虹。
为什么战旗美如画,英雄的鲜血染红了她;为什么大地春常在,英雄的生命开鲜花。
一声呼叫炮声隆,翻江倒海天地崩,天地崩。双手紧握爆破筒,怒目喷火热血涌。敌人腐烂变泥土,勇士辉煌化金星。
为什么战旗美如画,英雄的鲜血染红了她;为什么大地春常在,英雄的生命开鲜花......”
张老开心地说起他的几个孩子,有博士生导师,有部队首长、有电视台导演,有现役军人,脸上充满喜悦与自豪!

我说,您不仅是抗美援朝老兵,还是红色革命一家人,更是一位英雄的老妈妈。向您致敬!她连连摆手说道:“他们不是我培养的,都是党培养的。”老人家的谦虚低调与高风亮节让我们肃然起敬,这才是最可爱的人。
张老已是91岁高龄,交谈中思维敏捷,侃侃而谈,时而凝滞,可以看出,她在感慨的同时,仍难忘怀抗美援朝战争的那些岁月,难以忘记烽火硝烟中的英雄乐章,难以忘记那些可爱、可敬的人,那些为国家,为民族舍生忘死的民族精神;更是永远在缅怀那段岁月,那些人、那些事、那些精神和气概......
正是有他们的保家卫国,有他们的英勇奋战,他们的流血牺牲,才换来我们伟大祖国的安宁发展,换来我们的幸福生活。
致敬英雄,致敬最可爱的人!
祝福张炜老前辈身体健康,福禄长寿!

石广东、林保国与英雄张炜(中)合影

石广东,中共党员,山东省写作学会会员、《都市头条·济南头条》签约作家、淄博市儒商研究会理事、淄博市杂技艺术家协会监事、周村区短视频协会会员。

李晓方,中共党员,一个热爱朗诵的70后,希望能用朗诵表达文字的优雅,用声音传送世间之美好。





玫瑰手绘折扇、玫瑰国画
订购热线:13325115197


史志年鉴、族谱家史、各种画册、国内单书号、丛书号、
电子音像号、高校老师、中小学教师、
医护、事业单位晋级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