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童子张晔谈五位文人
——(刘洪彪/赵鹤翔/方立民/谢克江/张祖强)
——————
《刘洪彪书唐诗五十品》纪念文集出版有感
占宇先生为己故书法大家刘洪彪先生运作出版了这本书,是大功德!
占宇兄弟,中国书法界会记住你的,还有你的《今日鉴藏》!
我因为是你哥,会沾你个光,也留个小痕迹在艺坛吧!
努力!己在成就之中,争取更大成就!
——————
赵鹤翔先生大去(七绝)
张晔/济南
布酒铺笺落叶纷,鹤公驾鹤远浊尘。
微屏手语福缘尽,一辦心香感念深。
附:
赵公鹤翔,又名丁彭。公是得道高人,在山东文场有崇高威信。早先是在《百味集》一书中知其高名,感觉赵公象棵绿意森然的大树,给文学后进以无尽荫凉。
当年他和武鹰老来平阴为无名文友站台,奖掖提携,成了小邑文坛佳话。当时还留了数十幅墨宝,我在装裱店偶见,惊呼赵公不仅是文学家,还是擅书者,其字风流雅静,堪称文人书之大美者也!其字,惟民国博士胡适之能比,其字,惟当今文坛名流莫言贾平凹自牧能比!
后来,再后来,加了微信,联系方便了,我将习作传给他看,他说“悉心静气,乃得浑厚”。我请赵公题字留念,他一口应允,说返济后即写!微信交流,见字如面,鹤公一点名士架子也没有,如春风时雨,润我身心,化我愚痴。不料想,世事无常,赵公就此去了,他手赐法墨是再也得不到了,山东文场再无斯人!
山居寂寞,祈敬爱的赵鹤翔先生西行路顺!一路走好呵!!!
——————
谢克江旧体诗《樱花》
张晔/平阴
时至孟春季,樱桃花儿开。
种树三年整,一旦结珠胎。
满目银灿灿,琼瑶下天台。
孰料昆仑雪,飞向此间来!
谢克江先生的这首《樱花》一诗以旧体诗形式,将古典意象与生命哲思熔铸于四十字之间,展现了诗人对生命本质的诗意叩问。
诗的起笔"时至孟春季,樱桃花儿开"以白描手法点明时令与物象,"孟春"二字既呼应了樱花的早绽特性,又暗含《礼记·月令》中"孟春之月,盛德在木"的文化基因。次联"种树三年整,一旦结珠胎"以结胎"的生命隐喻,将植物生长过程转化为母体孕育的神圣仪式,既暗合《周易》"天地之大德曰生"的哲学观,又赋予平凡农事以宗教般的神圣庄严。
颈联"满目银灿灿,琼瑶下天台"以通感手法打破视觉与触觉的界限,"银灿灿"既描绘花色的纯净,又暗示日光的流动;"琼瑶"意象则化用《诗经·木瓜》的文化符码,将樱花比作仙人馈赠的美玉,使自然景观升华为精神图腾。
尾联"孰料昆仑雪,飞向此间来"突发奇想,将樱花与昆仑山的冰雪并置,既延续了"琼瑶"的洁净意象,又以空间错位制造出超现实的审美张力,暗含《庄子》"天地与我并生"的齐物论思想。这句是诗眼!
整首诗在时空维度上形成三重对照:时间上"三年整"与"一旦"的张力,空间上"天台"与"此间"的呼应,物象上"樱桃花"与"昆仑雪"的互相观照。这种结构安排既符合古典诗歌"起承转合”范式,又通过意象的陌生化处理赋予传统题材以现代性思考。谢克江在此诗中延续了其一贯的创作风格——将《周易》《庄子》等传统哲学资源转化为当代诗语,在植物学观察中贯注生命诗学,使这首看似短小的咏物诗成为解读其创作思想的重要文本。
谢克江先生老家聊城,来到济南平阴一个地方作了“桃花岛”主人。我多次听文学界或政界友人提起他,他是位有成绩的作家,还深通易道,且又在商界收获颇多,堪称儒商。这首题为《樱花》的小诗,看出了谢先生对国学的懂和他的出众的才情。
谢克江先生时常在抖音直播间畅谈历史数说典故,柴火红,茶水暖,侃侃而谈,那场景温馨。因这,我对朋友,也是一位爱国学的小妹说,去谢兄那里时,叫上我。
——————
以诗歌为马人间逍遥
——评张祖强七律《忆父》
张祖强是中国玫瑰之都济南平阴人,爱现代诗,爱歌词音乐创作。他作词,贤达谱曲,然后由女儿瀚逸演唱。他本来不大写近体诗,但一写就写出了这篇《忆父》,被黄莽主编收入《当代诗词三百首·卷二》。这本书比数百年前蘅塘退士编辑的《唐诗三百首》要厚要重。
俗语讲“父爱如山”,张祖强的《忆父》一诗,以质朴而深沉的笔触,描绘了一幅饱含生活沧桑与思念深情的画卷。全诗围绕着对父亲的追忆,将个人成长与家庭情感紧密相连,情感真挚,令人动容。
开篇“稚年亲丧日寒长,割草曾来傍犬羊”,诗人以童年丧父的沉重回忆起笔,直白而有力。“日寒长”三个字,不仅是对幼年丧父后心境的生动刻画,更传达出生活的艰难与漫长。
“割草傍犬羊”的场景,极具画面感,勾勒出诗人在困境中孤独劳作的身影,让人感受到生活的艰辛与不易。诗中有形象好。
颔联“星冷春山空旧岁,衣单秋露彻新房”,诗人以景衬情,将内心的孤独与思念融入到自然景象之中。“星冷春山”与“衣单秋露”,从视觉与触觉两个角度,描绘出岁月的清冷与生活的贫寒。“空旧岁”与“彻新房”,新旧交替,更凸显出时光流逝中的物是人非,表达了对父亲无尽的思念与生活的无奈。
颈联“幸来童子出才俊,愁向诗书兑米粮”,笔锋疾转,如猛虎回头,虎虎生风。从困顿中展现出人生希望的曙光。“幸来童子出才俊”,是诗人对自身努力与才华的肯定,也是对未来的期许;“愁向诗书兑米粮”,则又回到现实的无奈,为了生活,不得不将诗书才华兑换为生存的物资,其中的心酸与挣扎,令人感慨。这七个字包含了太多的难言苦涩。作者是名普通教师,却又有着不普通的情怀和追求,同周边各色人等的不对机和事理碰撞肯定不少,吃公饭的大头兵不容易呀。
尾联“金榜题名慈父告,谁家灯火费思量”,将作者的情感推向高潮。诗人在金榜题名的荣耀时刻,首先想到的是告慰父亲的在天之灵,这份对父亲的思念与感恩,深沉而浓烈。“谁家灯火费思量”,以问句作结,余韵悠长,让人不禁思考,在人生的漫漫长路上,又有多少人在为梦想与亲情而默默奋斗、苦苦思量呢?没干嚎,用意象表情达意。这个结句最好,收束有力,堪称豹尾,堪为诗眼。
整首诗语言平实,没有华丽的辞藻堆砌,但却凭借着真挚的情感和细腻的描写,打动人心。诗人将童年的苦难、成长的艰辛与成功的喜悦串联起来,在回忆与现实之间穿梭,展现了对父亲深深的怀念和对生活的深刻感悟。《忆父》不仅是一首个人情感的抒发之作,更是对生活、对亲情的礼赞与思考。非忠孝之人写不出《忆父》这样的诗篇。
张祖强在平阴文学圈里是一株奇异的美丽的男人花,我一直催着他多写近体诗词,力荐他加入中诗协。他和黄莽会长合作了歌曲《东方玫瑰》,我一直为他的创作成绩高兴。在他成为中诗协会员的庆功酒会上,我代表济南诗书画研究会张成吉会长讲话,还用毛笔题了词。那晚我喝得有些多了,因为诗情友情比酒劲要大。
酒仙话唠集一身,爱书爱诗爱美人,一曲《忆父》被选入《当代诗词三百首》真是雅事一桩。还要说明的是,这本书共有平阴县三位作者入编,另两位是早己成名的诗词国手孙宗灏先生,还有个王广民。
如果把黄莽主编的《当代诗词三百首》比作一面古城墙,那祖强的作品就是这面墙上的一块砖,板板正正,镶嵌其里,似有些龙文鳳质。
——————
垂杨书院邂逅作家方立民先生
张晔/济南平阴
在垂杨书院幸会已故京剧大师方荣翔后人方立民先生,耳边顿起老人家生前高吭激昂的唱腔“包龙图,打座在开封府”。感叹遗传基因的强大,立民先生体貌身个连声音都酷肖其令尊大人。我固执认为人的认知和思维也是能遗传的,甚至是隔几代的遗传。我小学四年级就会写旧体诗,山村小学,信息闭塞,也没人引领,看着课本上的几首就模仿着写开了。从那时算起,约二十年后才知,俺老姥爷翟化鹏是晚清翰林诗人。这其中是有关联的。立民先生不唱戏,但下一辈人里有个方旭承接梨园衣钵,拜了方荣翔弟子孟广禄为师。
方立民先生彬彬文质,君子谦谦。他是市文联作家。提及我的家乡平阴,他说平阴赵峰,我认识!这话说的我心头一热!因为和赵峰大哥关系也不错。因为赵峰大哥那些有血有肉的鲜活描述文字就是令游子涌动乡愁的平阴。
方荣翔老创造的包公等艺术形象永在。老一辈人身上的浩然正气,在后人们身上一代代传承,惟基因强大,才有华夏之永昌呵!!!
作者张晔现为
济南市季羡林文化研究院名誉院长
济南市诗书画研究会副会长
济南垂杨书画院特聘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