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养猪王(外一篇)
作者 滑银生(河南)
在咱们这个充满无限可能的世界里,有句老话说得好:干一行,爱一行。不管是搞农业、林业、牧业,还是投身工业、商业,只要你肯下苦功夫,就像深埋在土里的金子,总有一天会闪闪发光。今天,我要给大家讲的,就是这么一个闪闪发光的故事。
有个村子叫潘王庄,庄上有个出了名的青年叫潘晓峰。潘晓峰在大学一晃三年过去了,他顺利完成了学业。本可以留在大城市里,找一份体面又轻松的工作,但他心里却一直装着自己的家乡。他想着,家乡养育了自己,现在自己有了本事,也该回去为家乡做点什么了。于是,他怀揣着满腔的抱负,毅然决然地回到了家乡。
回到村子后,晓峰做了一个让所有人都大不理解的决定——他要养猪!只见他风风火火地搭起了几间猪圈,还笑嘻嘻地对乡亲们说:“以后我就是猪之大王啦!”乡亲们听了,都在背后议论纷纷,觉得这孩子读书读傻了,放着好端端的城里生活不过,跑回来养猪。
可晓峰却一点也不在意别人的看法,他心里有着自己的打算。他知道,养猪可不能光靠一股子蛮劲,还得讲究科学。于是,他充分利用自己在大学里学到的知识,严格遵循自然规律,科学地喂养这些小猪。
每天天还没亮,晓峰就已经在猪圈里忙碌开了。他仔细地观察着每一头猪的状态,给它们喂食、打扫猪圈,一点也不嫌脏、不嫌累。为了让母猪多生小猪,他查阅了大量的资料,学习了各种先进的养殖技术,还专门去请教了城里的专家。在他的努力下,母猪生的小猪越来越多,而且每一头都长得壮壮实实的。
随着猪越来越多,晓峰一个人渐渐忙不过来了,于是他雇了几个乡亲来帮忙。在晓峰的带领下,大家齐心协力,猪场的生意越来越好,钱包也越来越鼓。
没过多久,晓峰这个年轻的养猪老板就名声在外了。村里的老老少少都对他刮目相看,再也没有人在背后说他的闲话了。
如今的市场变化如闪电一般迅速,村民所知道的周边的养猪场都养不下去了,有的赔不起钱清圈了。晓峰的养猪场怎样呢?可晓峰的猪场却稳如泰山,不但不赔钱,反而越赚越多。他靠的是什么呢?靠的就是自己渊博的学识,还有那不怕吃苦、肯于流汗的精神。
晓峰成功的消息传遍了十里八乡,那些和他一样养猪的同行们,都对他羡慕不已。以前的同学和老师听说了他的事迹,也纷纷竖起大拇指称赞他。现在,再也没有人说读书是白费功夫了,看着眼前这位“猪王”,大家都明白了,知识无论用在哪个地方,都能创造出巨大的价值。
晓峰站在自己的猪场里,看着一群群活蹦乱跳的猪,脸上绽放出了灿烂的笑容。他知道,自己的努力没有白费,未来,他还要带着乡亲们一起,把这个养猪事业做得更大更强!
鲤鱼与迎春花
在那片神奇的春日天地里,一场妙趣横生的故事正火热上演。
看呐,一条威风凛凛却又透着几分憨态的黄龙,正背着一大堆冰块,风风火火地向东狂奔。它跑得虽然不算快,但身后却扬起了耀眼的浪花。河岸边上,一丛丛娇俏的迎春花早已按捺不住对春天的期待,早早地绽放出灿烂的小黄花。它们就像一群爱凑热闹的小家伙,一个个伸直了“短脖子”,兴致勃勃地观赏着黄龙这独特的“表演” ,细长的枝条随着微风轻轻摆动,仿佛在交头接耳:“嘿,你们瞧,黄龙这是要去哪儿呀?”
突然,只听“哗啦”一声,黄龙猛地一甩身子,冰块们就像断了线的珠子,纷纷滚落进河里。原本平静的河面瞬间水花四溅,冰块在水中碰撞、翻滚、失踪。就在这时,一条肥胖的大鲤鱼从水中冒了出来,它甩了甩尾巴,溅起一片晶莹的水珠,大鲤鱼抬头望向岸边的迎春花。
这一看,可不得了,大鲤鱼瞬间来了兴致,扯着嗓子嚷嚷道:“嘿!你们这些小花,瞧瞧我,我在这河里欢快地游来游去,这灵动的河水、生机勃勃的黄水世界,可全靠我来增添活力,我才是把春天打扮得热热闹闹的主角呢!” 迎春花们一听可不乐意了,纷纷挺直了腰杆,花瓣抖了抖,七嘴八舌地反驳:“你可别吹牛啦!我们金黄金黄的花朵,漫山遍野地开放,给大地铺上了一层金色的毯子,这才叫打扮春天呢,你能做到吗?” 双方你一言我一语,互不相让,吵得那叫一个激烈。
就在这时,黄龙慢悠悠地游了过来,它晃了晃大脑袋,清了清嗓子,笑着说:“哎呀呀,你们俩可别吵啦!你们都是春姑娘最要好的伙伴,只是表现的方式不一样罢了。大鲤鱼在水里欢快游动,带来灵动的气息;迎春花在岸边绽放,装点出五彩斑斓。”
正说着,一阵暖烘烘的春风轻轻拂来,吹得迎春花的花瓣沙沙作响,大鲤鱼也欢快地在水中蹦跶了几下。黄龙抬起头,看着天空,忍不住大笑起来:“哈哈,看呐,春天来啦,咱们一起欢欢喜喜地迎接这吉祥的蛇年吧!”
大鲤鱼和迎春花听了,也都不好意思地笑了。在这春风里,它们不再争吵,而是和黄龙一起,满心欢喜地期待着蛇年的到来,共同构成了一幅充满生机与欢乐的春日画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