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联原创》2025年第3期(总第37期)
「 清明寄语 」 清明时节,万物复苏,生机勃勃,但也是一个充满哀思和怀念的节日。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我们不仅要缅怀先人,更要珍惜当下,感恩生活,勇敢前行。 |
▲ 原创作品
1. 梨花风起,烟雨闽山,祭奠英魂承浩气; 游子志存,铿锵步履,追思先辈启新程。 ——省联会 王雪森 2. 桃英渐落,怀思故考三春泪; 绿草含悲,抚念先人一柱香。 ——周宁 林平 3. 一缕轻烟,青山寂寂花千树; 三杯浊酒,白发苍苍泪满怀。 ——连江 王军 4. 万物清明,满目春山开丽景; 千思邈远,三杯浊酒敬先人。 ——漳州 张朝晖 5. 追远情思融细雨; 承先德泽沐春晖。 ——厦门 苏清海 6. 清明祭祖,悟人生坎坷,深恩当报答; 节日思亲,感岁月沧桑,厚德必传承。 ——厦门 吕意明 7. 纸烛寄哀思,青烟袅袅承先泽; 诗书传祖德,赤子拳拳继世功。 ——厦门 苏承伟 8. 盛世追思,鲜花敬缅先贤志; 清明祭扫,浩气传承赤子心。 ——连江 柳智英 9. 翠柏含悲,扫墓献花思祖德; 青天滴泪,清碑培土忆宗恩。 ——仙游 吴清华 10. 遥寄深情,一杯浊酒行虔礼; 诚怀厚意,三叩额头祭祖先。 ——莆田 方宗和 11. 泪泣坟前思祖辈; 哀留树下忆先贤。 ——德化 吴荣东 12. 坟头烧纸忆贤德; 烛下感怀念祖恩。 ——德化 张传捷 13. 翠柏凝情,酹酒三杯承祖训: 鲜花代祭,秉诚一瓣沐春晖。 ——广州 苏墨涵 14. 烟雨纷纷,是时出郭,祭扫先人墓; 薰风习习,正好游春,醉吟小杜诗。 ——泉州 詹启宁 15. 寒食思介子,善孝忠君功未就; 祭祀仰高贤,无私奉国业将成。 ——漳州 陈朝发 16. 柳翠晴云 节至清明添画韵; 松苍霭雾 春回大地寄哀思。 ——安徽 沈福东 17. 插杨一束,继往开来承祖训; 祭酒三杯,慎终追远传家风。 ——临沂 张健 18. 酹酒三杯,清明祭祖缅先辈; 焚香一缕,佳节上坟寄故人。 ——省直 谢道文 19. 清韵悠扬,民俗传承千载盛; 明辉璀璨,古风延续万年长。 ——龙岩 洪坤云 20. 点烛焚香,纸灰飞作白蝴蝶; 叩头洒酒,泪滴落成红杜鹃。 ——三明 乐首二 21. 感伤兄弟,相约焚香祭祖去; 思念椿萱,同瞻龛室扫坟来。 ——厦门 黄中华 22. 酒酹滔滔怀祖德; 香焚袅袅祭先魂。 ——德化 陈来水 23. 清明祭祖千秋永; 美德传家百世昌。 ——福州 程兰平 24. 清烟绕冢梨花雨; 素纸焚灰杜宇明。 ——尤溪 蔡华明 25. 点烛焚香,厚意追思扬祖德; 插花献酒,真心祭扫报慈恩。 ——大田 林起茂 26. 疏雨润春原,杏艳桃红,好趁佳时分野趣; 和风吹柳絮,思亲追远,当存善念祭先人。 ——安溪 林明元 27. 红尘万点,烈士英雄为夙愿; 白烛千支,吾生笃志祭清明。 ——武平 练光辉 28. 四海茫茫,清明雨洒伤心泪; 三光冷冷,寒食风吹失意人。 ——厦门 罗正煜 29. 青山埋骨丰碑肃; 白雪卧云明月清。 ——泉州 黄小梅 30. 旭绘晨霞,整理陵园盈孝顺; 春开画卷,奔腾诗意颂清明。 ——莆田 黄金明 |
31. 梨云有泪,曾记取酹酒同斟,湿青衫一角; 纸蝶成灰,待重来焚香共话,忆旧事三千。 ——晋江 陈金毕 32. 春日祭亲,传承孝道千年久; 家山踏翠,畅享天恩万物苏。 ——松溪 叶扬海 33. 山上升烟,是我思亲香数炷; 云中落雨,为谁念嗣泪一盅。 ——武平 谢明安 34. 一抔净土,无俗世纷争,纸烟荡处堪追远; 几盏新醅,有遐愁畅叙,冥道归时可解忧。 ——泉州 李兴富 35. 慎终追远怀先祖; 燃纸焚香祭故人。 ——福州 曾景星 36. 焚香一柱,袅袅哀思惊杜宇; 酹酒三樽,纷纷涕泪悼先人。 ——宁化 刘子荣 37. 揽胜骋怀,细雨湿碑,杜鹃声里纸灰白; 思亲祭祖,东风拂柳,寒食节间春草青。 ——霞浦 卓年华 38. 览胜芳郊,莺啼柳绿春如画; 祭宗陵墓,烛映鹃红景若诗。 ——永安 李廉德 39. 细雨涤尘,文明祭扫传新俗; 春风寄意,砥砺前行慰故人。 ——福州 骆成 40. 浊酒三杯酬故土; 鲜花一束祭先人。 ——大田 郑得泉 41. 鲜花静献传家训; 心语轻吟继世风。 ——厦门 汪莹 42. 细雨丝丝天泣泪; 悲风猎猎我呼亲。 ——湖北 施龙灿 43. 细雨迷濛,梨花点点千行泪; 鸿恩浩荡,寸草拳拳万缕晖。 ——三明 王春火 44. 冷雨无声,涤尽尘心除百秽; 清风有意,吹来泰运佑千祥。 ——宁化 许兆河 45. 踏青郊外,清溪堤岸摩肩走; 念祖家乡,明月窗前逐梦晖。 ——尤溪 萧光峥 46. 青天浩荡,溯本思源弘祖德; 细雨连绵,秉承遗愿缅先贤。 ——泉州 蔡芳其 47. 清明奠祖,岁月峥嵘,人生追远报恩徳; 节日寻根,干支往返,智慧慎终存孝贤。 ——南安 潘用水 48. 清明上冢香烟袅; 寒食思亲泪雨纷。 ——福州 侯德智 49. 溪边柳瘦,舍外梅残,清明雨,又见山川暗淡; 举目愁云,低头泪眼,客子心,焉能菽水承欢? ——莆田 黄金雄 50. 梨花沐雨追思泪; 蕙草梳风报谒情。 ——周宁 陈清民 51. 冢前祭扫,缅怀先辈恩如海; 碑下追思,永记亲情爱似山。 ——松溪 潘才青 52. 一柱篾香,香萦素案怀先哲; 两行烛泪,泪湿山坟泣故人。 ——大田 林天生 53. 墓冢碑前,除草焚香,岁岁今朝情切切; 祠堂案上,呈花奠酒,人人此际意绵绵。 ——福鼎 李立华 54. 清香袅袅,祈祷声声,哀伤阵阵躬三拜; 白烛莹莹,幽咽滴滴,血脉绵绵泪两流。 ——周宁 肖华友 55. 清明时节思先烈; 素果菊花敬祖宗。 ——厦门 趙万胜 56. 清明扫墓,鹃淚碑坟,每念思亲襟湿泪; 寒食踏青,花盈山野,时闻回眷梦萦声。 ——龙岩 蒋大生 57. 缕缕清烟,缭绕碑前凝孝道; 纷纷细雨,飘飞冢畔诉思情。 ——广东 朱伟德 58. 烈士芳名传万代; 英雄浩气耀千秋。 ——厦门 洪顺丽 59. 遗恨故园生绿草; 伤心青冢立斜阳。 ——安徽 盛富娟 60. 纸蝶追贤,继往开来圆国梦; 青山焕彩,承前启后固金瓯。 ——泰宁 方秀琴 |
61. 细雨濛濛,柳眼初开,唤醒生机盈大地; 和风缕缕,鹃声暂起,惹来思念忆先人。 ——安溪 余清旗 62. 白雾茫茫,山冢长萦先祖德; 青烟袅袅,纸钱永寄后昆情。 ——永泰 李启煌 63. 三杯绿醑,几炷香烟,不负儿孙知尽孝; 半沓冥钱,一双绛蜡,来酬祖辈报深恩。 ——霞浦 张凤平 64. 细雨纷纷花坠泪; 香风淡淡月躬身。 ——莆田 刘丽今 65. 清斋果品三杯酒,追思祖辈; 明烛纸钱几缕香,祭拜先人。 ——尤溪 曾宪才 66. 青山肃立缅英烈; 绿水长歌颂祖先。 ——连江翁长忠 67. 江海含悲,烈士精神千古颂; 清明挥泪,英雄意气万年传。 ——厦门 杜书雅 68. 叩拜北堂,泪花滴在鲜花上; 仰瞻东壁,追远融于致远中。 ——安溪 廖海旺 69. 翠柏含情,难忘故人追旧忆; 青天滴泪,缅怀先辈启新程。 ——三明 马玉太 70. 薄酒三杯怀列祖; 馨香一柱励后昆。 ——龙岩 俞益民 71. 烟雨凄迷,杏桃雨落思亲泪; 雾风缥缈,杨柳风扶扫墓人。 ——厦门 陈黑牛 72. 花寄哀思,细雨纷飞追大爱; 酒斟敬意,清风轻拂唤真心。 ——省联会 陈孝贤 73. 梨花带雨,追思祖德; 松柏生寒,瞻拜英魂。 ——福州 沈彩萍 74. 青烟袅袅怀先辈; 翠柏凝春仰俊贤。 ——三明 周金来 75. 泪尽清明化烟雨; 思追烈祖煦春风。 ——安溪 林敬旺 76. 清风飒飒,老酒芬芳思祖辈; 杨柳依依,新芽艳丽报春晖。 ——莆田 李祥霖 77. 碑前洒酒,青山不语同垂泪; 冢畔焚香,碧水无声共寄情。 ——周宁 詹惠琴 78. 山川翠柏新,日月丰碑立,忠骨长埋同地久; 细雨纷纷落,哀思阵阵萌,英魂永驻与天高。 ——龙岩 卢如张 79. 穿径登山,携锄带酒,追思旧岁亲情厚; 割荆扫墓,化纸献花,敬祭先人爱意深。 ——松溪 邱建德 80. 思念先人,白酒三杯,绿水長流歌懿德; 缅怀英烈,鲜花一束,青山不语伴忠魂。 ——莆田 吴炳灿 81. 拜扫坟茔,孝子尽心传孝道; 缅怀先祖,仁贤承脉振仁声。 ——福鼎 陈宜丁 82. 礼酒三巡,祈文满目思功德; 烛香并举,纸影浮云化孝心。 ——大田 林加锦 83. 柳线轻垂,永缅英魂怀峻节; 桃花盛绽,长思烈骨颂殊勋。 ——武平 黄如萍 84. 墓前奠酒,推本溯源怀逝者; 碑下焚香,慎终追远继家风。 ——武平 蓝日雄 85. 酹酒心悲,细雨含情同堕泪; 传薪路远,春晖化蝶伴登程。 ——武平 蓝伟文 86. 清露凝珠,祭祖怀亲融烛泪; 明烟寄意,焚香叩首敞心扉。 ——武平 李沛元 87. 清明扫墓,调动陈年心绪; 蝴蝶绕花,催思逝者恩情。 ——武平 林举茂 88. 千山肃立,瞻翠柏苍松,缅怀先烈; 万马奔腾,奏黄钟大吕,激励后人。 ——武平 邱启彤 89. 追思逝者,继崇高遗志; 教育今人,承良好家风。 ——武平 邱顺淇 90. 香炷同心毁,憾未寒霜床侧勤侍母; 纸钱带泪焚,唯于风雨碑前苦思亲。 ——武平 邱银英 |
◤ 清明时节,愿逝去的亲人化作春雨,滋润大地,愿生者心怀希望,迎接新生。◥
91. 泪洒坟前,思祖辈含辛创业; 花插墓上,盼后人刻苦建功。(新声) ——武平 王国和 92. 拜坟前,念祖思亲,焚香烟化蝶; 瞻碑上,铭恩愧孝,酹酒泪沾襟。 ——武平 王文洪 93. 梦里思亲,音容宛在; 坟前祭祖,敬意长怀。 ——武平 文发添 94. 思念双亲,音容宛在; 烝尝先烈,遗志长存。 ——武平 吴焕生 95. 饮水思源怀祖德; 慎终追远启今人。 ——武平 谢胜汉 96. 清风荡漾,莺歌绿野连蛙鼓; 丽日熙和,燕舞芳园醉柳烟。 ——武平 张自贤 97. 九秩恩深,清明雨润思亲泪; 四时念重,松柏风吟祭父声。 ——武平 郑金嵘 98. 挽烈士,一束鲜花怀傲骨; 祭先贤,千杯浊酒敬高风。 ——武平 钟德辉 99. 清明有雨,润开思念心中绽; 冢墓无言,铭刻恩情梦里存。 ——武平 钟华清 100. 英魂安息矣,昔立丰碑人叩首; 浩气永存乎,今流悲泪树弯腰。 ——武平 钟志文 101. 瞻思烈士,英雄故事人人颂; 祭拜先贤,家国情怀代代传。 ——泉州 陈建山 102. 绿水寄哀思,感恩扫墓子孙聚; 青山怀逝者,拜祖敬贤记念长。 ——莆田 关一涵 103. 坟前祭祖,浊酒一杯和泪洒; 堂上思亲,清香三炷伴心燃。 ——厦门 晏福贵 104. 节序值清明,翠柏苍松,涵浩气长怀壮烈; 勋名留史册,黄菊丹桂,奠忠魂永继光华。 ——省直 李志凯 105. 纸蝶翻飞烟锁路; 梨花零落雨沾碑。 ——建宁 林意红 106. 溯源念本,慎终追远怀先哲; 春露惠风,继往开来勉后昆。 ——厦门 张清泉 107. 酒酹清明,泪洒丘茔怀祖德; 旗扬义勇,魂凝碧血荐轩辕。 ——宁德 杨东 108. 一掬辛酸,泪花偏与雨花落; 无边缅念,往事长依憾事悲。 一一晋江 陈秀丽 109. 又值清明,闽水闽山,慎终追远承先泽; 重温教诲,乡贤乡土,祭祖思亲庇后昆。 ——漳州 叶清源 110. 清酒三樽酬烈士; 鲜花一束寄哀思。 ——南安 吴佩兰 111. 绿柳垂丝,清明雨润英烈墓长存浩气; 青山仰首,盛世风吟子孙心永记忠魂。 ——福州 杨永褔 112. 行客恰逢,山村万灶分新火; 牧童遥指,花柳千家有旧醅。 ——福鼎 费作辍 113. 细雨凄凄,烛泪正随鹃叫唤; 微风寂寂,纸灰犹化蝶飞游。 ——福鼎 方华 114. 袅袅轻烟,插柳绵山追介子; 萋萋芳草,寻春郊野忆王孙。 ——福鼎 王道最 115. 三月飞花,十里青山披秀色; 五更清夜,满天星斗寄哀思。 ——福鼎 郭亦进 116. 孝心片片,融成敬意感恩德; 春雨丝丝,化作情怀寄祖先。 ——福鼎 蔡清翠 117. 清香祭祖追思泪; 明烛萦怀奉祀情。 一一三明 朱康元 118. 和风丽日花千树; 古墓青山酒一杯。 ——福鼎 林为挺 119. 雾锁滩涂,涛声呜咽,训言在耳清风冷; 烟迷茶垄,墓草溟濛,睹物伤心明月寒。 ——霞浦 林承强 120. 燕剪青烟,鸥鸣碧海,寒食虔怀忠孝德; 风吟翠柏,雾隐苍山,清明奠祭义贤魂。 ——霞浦 陈瑞华 |
121. 残潮冷汐,藻带缠碑遮墨迹; 寒雨阴风,盐晶化泪著霜痕。 ——霞浦 李伏善 122. 潮涨金滩,云萦茶垄,焚香怀祖训; 浪舒碧海,雾漫渔村,洒酒祭英魂。 ——霞浦 许兴贵 123. 碧海奔腾,日月含悲留念想; 青山肃穆,乾坤变色寄相思。 ——霞浦 陈顺民 124. 细雨湿郊原,鹃啼潮涌海山咽; 清风飞纸蝶,酹酒焚香俎豆馨。 ——霞浦 刘丽丽 125. 茶垄浮青,梯田叠翠,家山犹铸祖宗意; 鱼箱浣白,层浪揉金,海岸永藏父母情。 ——霞浦 刘灿明 126. 柳风拂面,杏雨湿心,古邑家家忙祭祖; 浦水呈祥,霞山溢彩,清明处处蕴生机。 ——霞浦 欧榕 127. 郊外踏青,丽日和风,杜宇长歌传祖德; 碑前扫墓,献花酹酒,子孙肃立悼先贤。 ——霞浦 陈玉容 128. 清水远流铭出处; 明山高耸记开基。 ——霞浦 许一跃 129. 烟雨濛濛怀故影; 箴言句句警今人。 ——霞浦 陈庆华 130. 海雾湿寒食,忍听鸪声,啼动碑前三昧酒; 心香焚永夜,愁看烛泪,滴穿坟畔九回肠。 ——霞浦 刘健民 131. 烛化清明泪,孝礼重重,墓前除草怀先祖; 香燃寒食烟,悲鸿点点,槛外栽花奠故人。 ——霞浦 王德明 132. 暖日春光凝旧忆; 青烟烛火寄哀思。 ——霞浦 倪香棣 133. 春山披绿,草墓挂红,清明祭扫昌良俗; 浊酒三杯,鲜花一束,孝德传扬继古风。 ——霞浦 林志发 134. 潮湧千层,隐隐岚烟怀祖德; 鸥鸣万里,濛濛珠露寄春思。 ——霞浦 阮仁玲 135. 鲜花素艳,风声飒飒,孤影坟台怀祖德; 明月清寒,雨沫潇潇,冥钱香火祭先贤。 ——霞浦 龚淑贞 136. 慎终追远,缅怀先祖民风厚; 继往开来,培育后昆国运昌。 ——霞浦 游辛弦 137. 霞山叠韵,松苍柏郁,陵园香火哀思寄; 浦海流金,潮涌帆催,赤子清明热泪流。 ——霞浦 林霞 138. 碧海春潮浓墨祭; 苏区血火激情燃。 ——霞浦 张茂怡 139. 祭酒焚香,当铭先辈兴族志; 献花扫墓,应励晚生报祖恩。 ——霞浦 郑 辉 140. 滩涂叠彩,渔歌远酹三杯酒; 烛影浮光,纸鹞轻牵一缕烟。 ——霞浦 凌淑华 141. 寒云山垅绕,烧香化纸,敬贤弘百代; 冷雨墓台淋,秉训传情,祭祖继千秋。 ——霞浦 刘丽仙 142. 鲜花素酒,冢前叩首怀先祖; 烛火青烟,碑畔追思缅故亲。 ——霞浦 阮成华 143. 焚香悼念,青山怀祖德; 切酒追思,寒食祭先贤。 ——霞浦 王石川 144. 撷翠清明,一篓春茶浮海气; 酬恩圣德,千鲜霞浦祭神光。 ——霞浦 林赐喜 145. 思念故亲,鲜花浊酒泉台祭; 感恩祖德,冥纸馨香冷野焚。 ——霞浦 李石荣 146. 霞披春岭,茶园吐翠清明雨; 浦涌暮歌,海浪呈花古渡头。 ——霞浦 林彦勤 147. 酹酒献花,虔诚祭拜怀先烈; 履忠崇孝,坚毅传承启后昆。 ——大田 林芳汉 148. 流水夕阳千古恨; 春风落日万人思。 ——闽清 林文周 149. 春晖铺径,杜宇鸣愁,陌上桐英牵念远; 清酒奠亲,苍松立冢,碑前香篆寄情长。 ——沙县 林贞铨 150. 三春细雨,世事亦茫茫,思亲念嗣古今寒食; 浊酒焚香,先人非渺渺,来路归期南北清明。 ——莆田 何庆鹏 |
151. 清明雨点千家泪; 怮恸悲声万冢哀。 ——广东 莫静煌 152. 玉泉山上,杜宇声声啼热血; 烈士陵前,鲜花束束奠英灵。 ——连江 陈增信 153. 春风拂柳祭先烈; 细雨润花仰哲贤。 ——福州 林品晶 154. 春雨纷纷,踏青祭祖古今是; 长歌浩浩,先烈丰碑日月辉。 一一南安 吕火把 155. 往昔慈颜,常浮脑海思无尽; 梦中笑语,犹在灯前泪已枯。 ——莆田 黄鸿彬 156. 祭酒情怀酬祖德; 思亲泪雨忆先贤。 ——福州 李都郎 157. 序届清明,慎终家族永臻善; 世逢祥瑞,追远民心长向方。 ——福州 廖金堆 158. 清雨润魂,魂牵故里思亲泪; 明酌敬祖,祖荫裔孙念旧恩。(新声) ——龙岩 卢春辉 159. 三炷心香,清明祭扫思如海; 两行热泪,寒食感怀德比山。 一一漳州 李文成 160. 青松翠柏随风浅唱颂英烈; 碧海蓝天逐浪高歌祭忠魂。 ——厦门 陈月满 161. 清苑桃花,鋪就三春景色; 明香银烛,萦怀几代忠魂。 ——漳州 庄温英 |
▲ 对联欣赏
春联一般是过年时贴在家门口的对联,一般都是寓意喜庆吉祥,表达美好希望。但也有很多嬉笑怒骂的对联或者不拘一格的怪春联,用来抒发特定的个人情感。一起来欣赏意境有点特别的7副春联,令人拍案叫绝,刮目相看
第1副春联: 壮心伏枥常千里, 老眼看花又一年。 这个春联是1935年的重庆街头的春联。当时旧社会比较动荡,百姓们生活比较凄惨,所以这个对联颇有种“醉眼看世界”的无奈意味。上联说自己还怀有壮志凌云,到下联却意态转消沉,说庸庸碌碌又过去一年。可以说,这个春联反映了旧社会许多人的心态,令人看了感慨不已,更是为现在的幸福生活而庆幸不已。
第2副春联: 暂借荆山栖彩凤, 聊将紫水活蛟龙。 这个春联是太平天国的头领冯云山写的春联。当时冯云山在广西山区紫荆山一带发展力量,这个春联就是在这个时候写的。从这个春联看的出来,冯云山对自己的能力十分自信,也相信他的事业会成功,所以春联里面有一种活力显现出来,令人刮目相看。
第3副春联: 两袖清风,十年故我; 一身白墨,满腹牢骚。 这个春联是古代的教书先生所写的春联。古代很多教书先生都是科举没有考上,然后只好一边教书一边准备考试。但是很多人一辈子也都没有考中进士,只能留下满腹牢骚。像上面这个春联,就诉说了作者十年穷教书先生的心路历程,令人十分感慨了。
第4副春联: 大丈夫请缨投笔,何患无家,际此佳节重逢,切勿思亲歌陟彼; 真英雄奉命兴师,以身许国,真等倭夷歼灭,公然衣锦赋归来。 这个春联是作者代替抗战战士的家人写的。上联表达了家人希望战士们能够牢记国家忘记小家,就算思念家乡,也要先站好岗。下联则是表达了家人希望战士们早点将鬼子打败,然后衣锦还乡,为家人们争口气。可以说,这个春联代表了特定年代那种同仇敌忾,为国奋斗的情怀,令人刮目相看。
第5副春联: 读残几句书,长此嗷嗷待哺; 有了一壶酒,打起哈哈过年。 这个春联的作者是旧社会的陈映文。他是一个老师,但是家里穷,虽然喜欢喝酒,但是因为没钱而不能经常喝酒。在除夕晚上,有人给他送来了酒肉,他非常开心,于是写下了这个春联。可以说,这个春联反映了旧社会不少老师的心酸日子,令人十分同情了。
第6副春联: 人老却嫌陪客苦, 家贫还恨过年难。 这个春联道出了不少人的心声。虽然小朋友喜欢过年时候的热闹气氛,但是不少大人却觉得过年其实有时候也蛮累的。老人们要陪客人,有时候精力不济也要强撑着。而家里穷的人过个年更是比较忧伤,没有大鱼大肉,没有张灯结彩,正是过年也有过年的难处了。
第7副春联: 座上无毡,且喜身安心内乐; 门前有粟,谁怜眼饱肚中饥。 这个春联还有一段典故。在清代的时候,有个学士除夕夜想要写春联,但是只想出了上联,一下子想不出下联来:“座上无毡,且喜身安心内乐。”这时候有一个比较穷的京官直接说:“我已经有下联了。门前有粟,谁怜眼饱肚中饥。”原来这个京官的家门口正好对着米仓,对联所写都是日常生活中习以为常的事情,所以才能这么巧妙。那个学士听了之后十分感慨,心里想:“别说我穷了,我只是没有毛毡罢了。这位兄台那是真穷啊,连米都没有。”于是到发俸禄的时候,学士就送了京官60石大米,作为一种帮助。京官因为对出一个下联,居然得到60石大米,也是喜出望外,十分开心了。 |
策划/萧闽森 审阅/王雪森
题字/曾光明 统稿/蔡东时 廖金堆
编辑/卢如张
福建省楹联学会创作交流专委会
2025-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