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考改卷反思与教学策略调整
乌兰镇中学 吴涛
在本次月考改卷的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教学过程中的一些挑战与不足。原本以为考试中的有一个题讲过了,只是变换了数字,应该有—部分学生们能做出来,然而改卷结果却出乎我的意料,没有几人做对,让我意识到,有时候老师讲了,并不意味着学生就真的学会了。这种认知上的偏差让我深感反思的必要。
这让我开始思考,是否我的教学方法存在问题,或者学生们在理解上遇到了难以逾越的障碍。我意识到,有些题单纯依靠老师的讲解或让一个学生展讲,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寻找更加有效的教学策略来提升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为了改进教学效果,我计划采取以下措施:
1. 利用好对子互讲:鼓励学生之间互相讲解题目,通过这种互动方式,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所学内容。同时,这也能够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在实施过程中,我将密切关注学生的互动情况,确保他们真正投入到这一活动中。
2. 设计针对训练考:在学生对子互讲的基础上,设计一系列针对性的训练题目进行考查。这些题目将涵盖讲解过的重点知识和难点,以检验学生的掌握情况。通过训练考的结果,我可以更准确地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存在的问题,从而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计划。
3. 落实重点知识和重点题: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注重对重点知识和重点题的讲解和训练。重点题在一个学生展讲完后,要让对子再互讲,让掌握了的学生帮助没有掌握所学内容的学生。同时,我也会及时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了解他们的学习需求和困惑,以便更好地指导他们学习。
4. 实施分层教学:针对学生的不同学习能力和掌握情况,我将实施分层教学。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我将提供更多的拓展内容和挑战性问题;对于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我将给予更多的关注和辅导让他们做—些基础题,帮助他们逐步掌握所学内容。通过这种分层教学方式,我希望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
5. 加强教学反馈与评估: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注重教学反馈与评估工作。通过定期的检查和测试,我将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并据此调整教学计划和方法。同时,我也会鼓励学生积极反馈自己的学习体验和感受,以便更好地了解他们的学习需求和期望。
总之,通过本次月考改卷的反思,我深刻认识到了教学过程中的不足和挑战。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学习需求,采取更加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方法来提升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语文大单元教学的思考
乌兰镇中学 乔媛媛
大单元教学进入我们的视野有很久了,在学习和教学过程中,对语文学科的大单元教学有了一些自己的看法,在这里想和大家分享。
文中的大单元这个概念可以包含很多内容:可以是一个大主题,比如一个单元都学习关于山水风景的文章;可以是一个大方法,比如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就是以抒情方式这个大方法组织课文的。虽然他们都有一个共性的内容,但对语文来说,每篇课文都自己“闪光点”,值得我们细细品读。
记得在一次语文教研活动中,鄂尔多斯市教研员郝晓涛老师说过这样一段话:“大单元可以理解成是一个大概念,我们可以在一个共性的主题和方法开始学习每篇课文。我们每篇课文都有自己的特色,值得我们的学生在我们的指导下细细品读,学习赏析的方法。在单篇课文学习之后,可以根据课文与课文之间的联系,进行对比联读。”郝老师这个观点影响着我之后的教学。我们现在的课堂也就是在践行这个观点。在上每篇课文之前,先利用单元目标形成一个单元的整体理念和方向,然后学习每篇课文,让学生感受每篇课文不同的特色。最后根据课文与课文之间的特色,再进行灵活的整合。
对于大单元教学,我们每个人都是探索者,让我们继续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研究探索吧!
英语课堂小组加分机制的实践与反思
乌兰镇中学 武贤
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一直是我探索的重点。自课改理念引入我校以来,我一直坚持在课堂教学中引入小组加分机制,希望通过竞争与合作相结合的方式,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效果显著,但也暴露出一些问题,促使我深入反思这种评价方式的利弊。
一、小组加分机制实施的利
首先,为了确保加分机制有效且公平,确保每个小组包含不同英语水平的学生,避免强者恒强、弱者消极的情况。我制定了不同加分机制,如课堂任务难度分层 ,或不同层次学生回答同一问题赋分不同。其次,主动回答问题的学生可为小组赢得1分,优质回答可额外加分。 小组任务如角色扮演(Role-play)、小组展示(show)、单词竞赛等,表现优异的小组可获得2-3分。第三,全组按时完成作业或课堂纪律良好,朗读单词大声,学习态度认真可获奖励分。
第四,为了避免学生长期下去对小组加分不在乎,我设立了奖励机制。每周统计总分,优胜小组可获得免作业券、课堂表现优秀小组奖状等奖励。
加分机制的引入,确实让课堂变得更加活跃:课堂氛围显著改善。以往沉默的学生在小组鼓励下开始尝试发言,尤其是性格内向的学生,在团队支持下更愿意表达。学生课堂参与度明显提高。由于涉及小组荣誉,作业上交率和课堂任务完成度明显提高。
二、小组加分机制实施的弊
然而,随着加分机制的持续使用,一些问题逐渐浮现:
1. 过度关注分数,忽视学习本身
部分学生在回答问题时,更在意"能加多少分"而非"是否真正理解"。例如,在一次阅读理解环节,有学生快速举手回答,但被追问细节时却支支吾吾——显然,他们更关注"抢分"而非深度思考。
2. 竞争导致压力与矛盾
虽然竞争能激发动力,但也可能引发组内矛盾。例如,某小组因一名成员多次回答错误导致扣分,其他组员开始抱怨,甚至排斥该生参与讨论。这违背了合作学习的初衷。
3.奖励依赖症
长期依赖外部奖励,可能导致学生内在学习动机减弱。当我尝试取消加分时,部分学生的积极性立刻下降,甚至直接问:"老师,今天回答问题有分吗?" 一旦得知没有加分,课堂氛围立刻消沉。
小组加分机制是一把双刃剑——用得好,能极大提升课堂活力;但若过度依赖,则可能削弱学生的自主学习动力。作为教师,我们需要在激励与控制之间找到平衡,让加分机制真正服务于学习,而非让学习沦为分数的附庸。未来,我将继续优化这一策略,让英语课堂既充满竞争活力,又不失深度思考的空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