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儿童都是前无古人的,
每一个儿童都是后无来者的,
每一个儿童都是独一无二的,
每一个儿童都是一个大世界!
——节选自孟国泰《童本大教育宣言》
2025年3月29日,春光明媚,鲜花绽放,时时都能闻到阳光的味道,处处都能听到花开的声音。我与我园教研组孔蕊蕊、贾荣荣、刘平平、李红霞四位老师一同在洪洞三中会议厅聆听了孟国泰教授团队关于“从个体出发新教育”的交流与分享,深切感受到“从个体出发新教育”的践行者们严谨治学、不断进取的教育情怀。这场思想盛宴为我园“以个体发展为圆心”的教育实践提供了理论镜鉴与实践启示,现结合园所实际呈现以下思考:
一、儿童本位:构建自主生长的教育生态
“从个体出发新教育理念”强调“人人都是小老师”,这与我园的办园理念高度契合。在日常实践中,孩子们不仅参与设计园标、制定班级公约等文化符号建设,更深度介入环境创设、游戏计划制定等教育过程。例如在“六一”活动筹备中,幼儿自主策划活动方案,教师仅作为支持者参与其中,这种“幼儿在前,教师在后”的实践模式,使教育真正回归儿童视角。
二、课程重构:在不确定中培养核心素养
面对AI时代的挑战,我园课程改革聚焦“问题解决能力”培养。通过主题式、项目式学习,引导幼儿在真实情境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如大班幼儿在“刺绣”项目中,通过了解洪洞非遗堆绣文化,观察体验堆绣的制作工艺,再自主设计堆绣作品,在持续探究中表现和创造新的文化美学。这种课程模式打破知识灌输的传统,使幼儿在与艺术、生活的互动中构建认知体系。
三、游戏赋能:打造动态生成的学习场域
游戏作为幼儿园的基本活动,承载着独特的教育价值。与“三标课堂”的理念异曲同工,我园构建“计划-实施-反思”的游戏闭环:幼儿在游戏前用符号表征制定计划,游戏中通过材料互动实现创意表达,游戏后借助多元表征分享经验。在“建构游戏”中,幼儿通过搭建“万里长城”,不仅发展空间智能,更在合作协商中培养社会情感能力,使游戏真正成为“幼儿的工作”。
四、教研创新:建设可持续发展的教师共同体
教育理念的落地生根离不开教师专业能力的提升。我园构建“三阶四维”教研体系:每周五固定教研日聚焦实践问题,周二读书会促进理论滋养,岗前培训与课程故事分享形成经验传承。通过"大教研定方向、中教研破难点、小教研解问题"的立体教研网络,教师在课题研究中实现从经验型向研究型的跨越。这种常态化教研机制,为教育创新提供了持续动力。
五、生命成长:让每个个体绽放独特光彩
三年的幼儿园时光见证着生命的蜕变:从入园时的焦虑到毕业时的从容,从被动接受到主动探究,孩子们在自主发展中收获成长自信。教师团队同样经历着专业蜕变,通过“青蓝工程”培养机制,新手教师快速成长为教学骨干,骨干教师在课题研究中逐步形成教学风格。这种双向成长机制,使幼儿园成为师生共同发展的生命共同体。
“从个体出发新教育”的本质是唤醒每个生命的内在潜能。我园将继续以“个体发展”为圆心,构建儿童自主、课程开放、教师成长、家园共育的教育生态系统,让每个生命在尊重与包容中自然生长,为AI时代培养“会思考、善创造、能合作”的未来公民奠定坚实基础。
作者简介:
严慧晶,中共党员,洪洞县幼儿园党支部书记,园长。
严慧晶园长评价“从个体出发新教育”
昨天参加完活动以后,感受颇深!记忆最深刻的就是“落实”和“课堂”两个词。这是最难、最关键的两个点,你们研究出来一套成熟的办法,太厉害了!
青力点评
哇!这篇文章好像一个五彩斑斓的糖果世界,甜甜的,充满了惊喜。严园长用好多好多有趣的故事,告诉我们幼儿园里的小朋友们是怎么做游戏、学东西的。老师们也超级棒,一直在学习怎么教得更好。这里就像是一个大大的乐园,小朋友们可以开心地玩,还能学到好多本领。严园长的写作特点是用简单、生动的语言,把深奥的教育理念讲得明明白白,我好喜欢这样的幼儿园,也喜欢这样的写作方式,感觉每个小朋友都能变成小超人!
责编:华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