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李炳亭教授讲座心得体会
桃力民小学 李彦萍
李炳亭教授的教育理念和教学主张对教育工作者有着深远的启发,尤其是他在“教学的秘密”方面的探索。以下是一些听完李炳亭教授讲座后的心得体会:
一、重新定位教师角色
李炳亭教授强调,教师不应仅仅是知识的“二传手”,而应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辅助者。他提出教师要从“教本”向“学本”转变,以学生为中心,相信学生、解放学生、利用学生、发展学生。这种角色的转变要求教师更多地关注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的培养,而不是单纯地依赖教师的讲解。
二、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
李炳亭教授倡导的高效课堂模式强调“知识的超市,生命的狂欢”,将学生置于学习的主体地位。他认为,课堂应以学生的体验为核心,通过“自学—展示—反馈”的流程,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成就感和自信心。这种课堂模式不仅提高了学习效率,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李炳亭教授的教育理念和教学主张为教育工作者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他的“高效课堂”模式和“生本教育”理念,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学生的学习规律,激发学生的学习内驱力。这些理念不仅有助于提高课堂效率,更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生命成长。
听《圆柱的体积》教学心得体会
桃力民小学 李彦萍
最近两天,听了两节关于圆柱体积的数学课,杭咏梅和苏红两位老师精心的教学设计、生动的课堂互动以及丰富的教学手段,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一、课堂导入生动有趣,激发学生兴趣
苏红老师以生活中的圆柱体物体(如水杯、罐头、柱子等)作为导入,通过提问“这些物体的体积如何计算?”迅速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
二、注重公式推导,引导学生主动思考
杭咏梅老师在讲解圆柱体积公式时,并没有直接给出公式,而是通过以下步骤引导学生逐步推导:
1. 复习长方体的体积公式:两位老师都是先让学生回顾长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长 × 宽 × 高),帮助学生建立“底面积 × 高”的概念。
2.引入圆的面积公式:两位老师引导学生回忆圆的面积公式,并强调这是圆柱底面积的计算方法。
3. 推导圆柱体积公式:教师通过直观演示,将圆柱体分解为无数个相同的圆叠加而成,最终得出圆柱体积公式 ( V =Sh )。
这种层层递进的推导方式,不仅让学生理解了公式的来源,还培养了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在课堂的最后,教师引导学生对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进行了总结,并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通过这种方式,教师不仅帮助学生巩固了知识,还培养了他们的反思能力。
通过这次听课,我深刻体会到一节成功的数学课需要教师精心的设计和灵活的课堂调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