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孙保民
晋南有句俗话:“索(sèi色)媳妇盖厦,提起来害怕”。什么是“索(sèi色)媳妇”?要说清楚这个问题,首先说说运城话的“杀(音shà)媳妇”。
因为方言地域读音的差异,人们都明白运城话的“杀媳妇”就是“娶媳妇”。没错,意思是对的。但是这个“杀”字可是令人不寒而栗!公然地犯罪“杀媳妇”?简直太不可思议。其实,不是那么回事。“杀sha”是一般人们只顾读音,不顾字义的误写,“索”才应该是它的正字。
运城话的“杀shà媳妇”与孙吉话的“色媳妇”只是读音的转变而已,都是由“索”而来。
索,普通话念作“suō”,孙吉话念作“xuò(与锁发音相同)”。而成书于宋代(1036年)的《集韵》对“索”注:色窄切,音色(sai)。这就是说,在古代,最起码在一千年前的宋代,“索”字就有“色sai”的念法。而现在普通话里“色”字念作“se、shai”(另有涩字同音),换做孙吉话、临晋、猗氏话则念作“sei”,运城话念作“sha杀”,万荣话念作“she”。于是,踏破铁鞋无觅处的“杀媳妇”问题迎刃而解,原来它是有来由的,古音有之。只是人们在悠悠的历史长河中把它遗忘而已。
索,本义是绳索。经过不断演化,含义越来越丰富。包括:“索求、索取、索性、索然”等组词。如:《礼·曲礼》“大夫以索牛”(注:索,求得而用之)”。
《屈原·离骚》“聚皆竞进以贪婪兮,凭不厌乎求索。羌内恕以量人兮,各兴心而嫉妒”。又,娶妻曰索。如:索妇(娶妻)。《三国志》-《蜀书·关羽传》:“先是,权遣使为子索关羽女”。这里的“索”即“索求”之义,索又有“讨取”的意思。所以不少地方称娶妻为“讨老婆”、“讨媳妇”也就顺理成章。
需要指出的是“索媳妇”虽然与“娶媳妇”意思相同,而“索”与“娶”仍然是不同的两个字。
都市头条编辑:张忠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