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车谣
李恒昌

在鲁中大地的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着一条牵牛花藤蔓一样的铁路线,每日悠悠穿梭的 7053/4 次绿皮慢火车,宛如一位从时光深处走来的行吟诗人,载着岁月的光阴故事缓缓前行。
它从淄博站启程,带着人间烟火的温度,向着泰山站前行,184 公里的旅途,串起了沿线 20个乡村站点,。那 11.5 元的全程票价,还有那低至 1 元的站间票价,让山里山外的人们,能够轻松跨越山水的阻隔,走向生活的诗与远方。
这趟绿色的长龙,开启于 1974 年的风中,历经五十余载春秋。
最初的光阴里,列车拖着 12 节车厢,悠悠逛逛地前行。每逢赶集的日子,便是一场盛大的乡村聚会。车厢内,满是村民们质朴的气息,鸭蛋、煎饼、地瓜等山货,带着泥土的芬芳和汗水的味道,被小心地安置着。
淄川区太河镇北牟村王大爷的子女们,在列车的陪伴下,走出深山求学,最终在城市扎根。于是,村里的老人们开始了候鸟般的生活,列车成为他们亲情的纽带,城乡的距离在这一来一往中被拉近,乡村与城市的脉搏,也在列车的哐当声中,渐渐同步跳动。
岁月悠悠,光影晃动,公路与私家车的发展,曾让列车的车厢缩减,但它在人们心中的分量,却愈发醇厚。传言慢车要被取消时,不舍的情愫在人们心间蔓延。
2020 年,列车迎来一次新生。升级为空调列车,往返时间缩短,与新开通的列车接续开行,为游客打开了一扇通往省城的大门。
“驴友”们也是纷至沓来,曾经的庄户列车,成为了网红打卡地,泰沂山脉的自然风光和齐文化遗产,在列车的串联下,如宝藏般被世人发现。
沿线的村庄,也在列车的带动下,焕发出新的生机。上瓦泉村人均年收入大幅提升。中郝峪村的民宿,南崮山南村的豆腐,源泉村的扁桃,谢家店村的“黄金菜”一干特色产品,都在列车的笛声中,走向更广阔的天地。源泉大集、桐古大集,人头攒动,热闹非凡,那是乡村生活最本真的模样,也是列车带来的繁荣景象。
2023 年村田,“淄博烧烤”的热潮与列车相遇,淄博与泰安两座城市在美食与山水间双向奔赴。游客们穿梭于淄博的烟火与泰安的巍峨之间,列车成为了这场旅行盛宴的最佳使者,让这片土地的魅力愈发耀眼。
一位多年的火车迷巩磊和他的朋友们,用镜头捕捉了列车五十载的变迁,那些照片和影像,是岁月的情书,诉说着列车的过往与辉煌。而即将退休的列车长徐传刚,心中满是眷恋,他想着退休后与妻子重游这列车,去回味那些被时光珍藏的瞬间,去感受这片土地的心跳。
站在山巅,有人轻声提问,假如没有这条铁路,没有这趟慢火车,没有铁路人扎根在大山深处,将会怎样,是否还会有眼前的这一切?我不知道答案,也不知道该怎样去诉说。我只知道眼前的景象:“翠峦青龙行,烟霞醉岁流。慢韵起牧歌,田园缀锦绣。”
哦,慢慢的火车;哦,绿色的火车;哦,不老的慢火车。你是我心中的田园牧歌,在岁月的辙印中浅吟低唱,唱着生活的酸甜苦辣,唱着乡村的兴衰变迁,唱进了每一个人的心灵深处,成为了人们心中永远的原乡,那一抹淡淡的乡愁,也在您的歌声中袅袅升腾。


刘般伸,特型演员,著名书法家。
有需要刘般伸先生书法作品或者莅临现场演出鼓劲加油的请联系《都市头条·济南头条》。
刘般伸先生毛体书法作品欣赏



艺术热线:
13325115197


史志年鉴、族谱家史、
各种画册、国内单书号、丛书号、
电子音像号、高校老师、中小学教师、
医护、事业单位晋级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