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德元建于1933年的天尊院小学,抗战时期党创建的章丘游击队司令员李曼村曾是该校教师)
考博山中学
——我的读书梦之二
黄瑞霖
建国前后,家乡章丘没有中学。要考中学,需到济南去考,当时济南有三处公立中学,即一中、二中和三中,私立中学有齐鲁、正谊等。
1948年,我们章丘解放初成立的第一处天尊院完小一级毕业生共十余个,赴济南考中学,其中就有我。解放初各个中学都是独立招生,我们到达济南时,济南一中和三中的报名时间都没有赶上,仅有二中还在报名。考试后,收到录取通知书的仅我一人。这时,那些落榜生又打听到博山中学还在招生。他们报考博山中学时,我也随着去考了。
既然我考上了济南二中怎么还再去考博山中学呢?
原因是在考济南二中时,我听到了个关于二中的前身是解放前女子中学的情况:男生在班里是少数,经常受到讥讽。您想城市的男生都怕受女生的嘲笑,何况我这个土里土气的满口章丘腔的乡巴佬,在这种女生占多数的班里学习,那还还有法过吗?为此,我毫不犹豫地去考博山中学。
考后,我们这伙考博山中学的天小毕业生全部都榜上有名。
博山,是产煤区。它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黑色,街道上处处是常年运煤车留下的黑色细煤粉。晴天时,你如果去街上去走一趟,白色的上衣会失去光泽;下雨天,街上流淌的水如墨水。这和前段时间我们去考中学的家家泉水处处垂杨的泉城济南的环境比起来,真是有天地之别。这时我后悔不该舍弃济南二中来上博山中学。
建国初,市场上是以小米代替货币,因此,上学无论是交学费,还是交书费,还是交伙食费,都是交小米。这样一来,所有上学的一切费用都得把小米从家乡运到博山中学。从我的家乡到博山中学是100多里,那时没有交通车,全指望人和牲畜来运。由于我家贫穷,没养毛驴,只能人背着小米去交上学费用。当时学生生活是吃集体食堂。作为我来说,开学报到时,只交了一个月的生活费,因此开学第一个月的生活,虽无忧无虑顺利地度过了,但随着要交下一个月的生活费的临近,我必须考虑如何回家背那几十斤用作生活费的小米。我村来的那几家的学生,大都经济情况比较好,起码都养着毛驴,他们开学时就可一次驮运来一学期的生活费——小米。而我家穷没有这个条件,只能人背,人背一次也只能背一个月的生活费——小米。为此,在学校食堂要求交第二个月生活费到来之前,我必须回家背下一个月的生活费——小米。由于学校离我家一百多里,步行需用一个整天的时间。为了不耽误学习,我便在星期天到来的前半夜,起床走上回家的路,星期天的中午,到家后匆匆吃点东西,背上一个月的生活费——小米,再奔向回校的路,星期一的黎明到来前,我才到达了学校,略休息,便去上课。这样虽然辛苦些,但却没有影响上课。
读博山中学一年级第一学期的前三个月,正处于秋和初冬时期,这时天气还不多么冷,回家背生活费——小米,虽然路途远,还得走夜路,是苦些,但还感觉不到多么难。可是进入12月份,冬季来临了。寒冷难耐,跋山涉水,特别是涉水过河,那时的河大都没有桥,过河必须赤脚,赤脚淌冰冷的河水,那种滋味,那种感觉,没经历过的人,是很难体会到的。这种情况虽然感到有些难和苦,但还能忍受,最怕的是遇上风雪交加的天气,就非常危险了。在回家背小米的12月那次,就遇上了暴风雪的天气。且不说大雪纷飞,寒风刺骨,难以行进,就是你想行进,风雪刮得眼也是无法睁开,即使睁一下,也看不清被大雪封盖的那羊肠小道了。此时,背着小米的我,正走在一处前不靠村后不靠店的山坡,天也快黑了。正在我考虑怎么办时,我乘着风雪稍弱睁眼向四周望了一下,发现不远处有一座山神庙,我顿感喜出望外,仿佛在迷茫的夜里望见了灯火人家。我毫不犹豫地迎着风雪走进了山神庙。此时又累又渴,进庙后,我放下背着的小米,到雪地上,攥了几个雪球,回到庙里,坐在小米袋上把几个雪球吃到肚里,不渴了。但由于累,眼皮有些睁不开了。就在我不断打盹要进入梦乡之时,我突然想起了在《旅游》杂志上看过的一篇文章。内容讲的是在冰天雪地里,再累也不能坐下来休息,以免入睡冻僵后再也起不来了。想到这里,我精神一怔,睡意全抛。于是我便立刻站起来,在庙堂里一面小跑,一面背学过的古诗词,来对付睏神对我的骚扰。实在睏了,就去院里,用雪搓擦脸刺激一下,赶走了睏魔……
总算熬到天亮了。我踏雪半天才来到学校。
经过这次风雪山神庙的经历,我产生了从博山中学退学考济南一中的想法。
其实退学的想法,从入博山中学开始不久就有了。一是对博山的街道到处充满了黑色的煤炭粉,与那家家泉水户户垂杨的济南差远了。这还不是主要的,主要的是老师讲课感到还不如天小的老师。当然想起风雪山神庙的过夜经历,也实在是后怕,怕再遇这样的风雪夜,于是便决心退学考济南一中。



作者简介:
黄瑞霖,是章丘退休的中学理科教师,现年91岁。退休后曾应当地政府要求出版了介绍当地山水文化的书,即《垛庄是个好地方》和《花样垛庄诗满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