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忠信
在生活中,赌博的阴影如潜藏的暗流,时刻威胁着家庭的安宁与个人的幸福。当身边有人深陷赌债泥潭,向你伸出求助之手时,务必坚守底线:千万不要帮人还赌债。这看似冷酷的拒绝,实则蕴含着对他人、对家庭以及对社会的深刻责任与理性考量。
从个人角度来看,赌博成瘾是一种复杂的心理和行为问题,绝非简单的资金短缺。赌徒往往被一种难以自控的冲动驱使,陷入“赢了想赢更多,输了想回本”的恶性循环。若此时帮其偿还赌债,无疑是向他们传递一种错误信号,即赌博的后果有人兜底,这不仅无法帮助他们戒掉赌瘾,反而会让他们更加肆无忌惮地投身赌博,进一步深陷泥潭。心理学研究表明,成瘾行为的戒除需要个体直面后果,形成内在的改变动机。一旦赌徒发现赌债总能被他人解决,就会失去改变的动力,赌瘾也会愈发深重,最终可能导致其彻底丧失正常生活的能力,精神和身体状态也会每况愈下。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元,赌债的介入会让家庭关系遭受毁灭性打击。当家人决定帮赌徒偿还赌债时,家庭经济会迅速陷入困境。原本用于家庭正常生活开销、子女教育、老人赡养的资金被挪用,生活质量急剧下降。更严重的是,这种行为破坏了家庭信任的根基。其他家庭成员会对赌徒产生失望、愤怒和不信任感,家庭矛盾由此激化,争吵、冷战不断。一个原本温馨和睦的家庭可能因此支离破碎,孩子在这样充满冲突与绝望的家庭环境中成长,心灵也会遭受难以愈合的创伤,影响他们未来的人际关系和心理健康。
再从法律层面审视,赌债本身属于非法债务,不受法律保护。我国法律明确规定,出借人明知借款人借款用于违法犯罪活动(如赌博)仍然提供借款的,民间借贷合同无效。这意味着,帮人偿还赌债的行为在法律上得不到支持。若因帮还赌债而与赌徒或其债权人产生纠纷,不仅无法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身权益,还可能卷入不必要的法律风险。例如,有些债权人可能会采用非法手段追讨赌债,若你介入其中,可能会遭受牵连,给自己带来人身和财产安全威胁。
让我们把目光投向社会,赌博不仅危害个人与家庭,还对社会秩序和经济发展造成严重冲击。赌博活动滋生出一系列违法犯罪行为,如诈骗、盗窃、抢劫等,这些犯罪行为严重威胁社会治安,破坏社会的和谐稳定。而赌债的存在,还可能引发非法金融活动,扰乱正常的金融秩序,影响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若大家都轻易帮人偿还赌债,就相当于间接助长了赌博之风,为社会的稳定埋下更多隐患。
面对深陷赌债的人,我们并非要弃之不顾,而是应该采取更理性、更有效的帮助方式。比如,鼓励他们寻求专业的心理咨询和戒赌机构的帮助,从根源上解决赌瘾问题;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消费观,重新回归正常生活;在生活中给予他们关心和支持,帮助他们重新融入社会,找到生活的意义和目标。
帮人还赌债是一条没有尽头的黑暗之路,它只会让赌徒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让家庭陷入无尽的痛苦,让社会秩序遭受破坏。我们要坚决对帮还赌债说“不”,以理性和关爱为陷入赌博困境的人照亮回归正途的方向,共同守护家庭的幸福和社会的安宁。
都市头条编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