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著名教育思想家和实践家孟国泰先生,是“从个体出发新教育”和“三标课堂”的创始人、引领者和推动者。他始终秉持着一个核心理念:在课堂教学和日常学习中,学生“人人都是小老师,个个都是好老师”。这一理念在他自己创作的教育诗《三标课堂“八个变”》中得到了生动的体现,诗中,他对学生的角色进行了全新的定位——由接受者变为输出者,由被动者变为主动者,由被管者变为管理者,由被励者变为激励者,由重复者变为创造者,由继承者变为创新者,由跟随者变为引领者。
孟国泰先生倡导的三标课堂,以明确的目标为引领,通过精心设计的策略与及时、适时、准确的反馈,全面提升教学效率与质量,点亮学生的学习之路,助力他们茁壮成长与全面发展。在课堂上,学生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与教师、同学及教学资源的互动,主动构建知识体系。教师则作为引导者与促进者,运用个体教学、对子教学、小组教学、全班教学、项目化学习和探究式学习等多样化的教学策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情境与实践机会。同时,通过及时、适时、准确的反馈,帮助学生了解学习情况,调整学习策略,也为教师改进教学提供依据。整堂课下来,教师注重学生个体的发展,让学生因自己而学、教自己、育自己、管自己、评自己,真正实现“人人都是小老师,个个都是好老师”的理念,让学生绽放精彩,让人生出彩。
正是基于这样的理念,孟国泰先生充分信任学生,并想尽千方百计挖掘学生的潜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无论是课上还是自习,学生都能主动阅读、思考、理解、背诵、检索、默写、讨论、表达、质疑、互助、训练、分享、运用、反馈、总结、评价、整改、完善,甚至主动教授他人。学生一旦主动起来,成为学习的主角和主人,他们的各种能力才能得到开发、锻炼和提升,学习效益也才能大大提高。
学生是主动还是被动,虽一字之差,但对学习效果的影响却有天壤之别。世界畅销书《把信送给加西亚》的作者、美国人阿尔伯特·哈伯德的一段话,对我们理解主动和被动的天差地别具有震撼人心的启迪作用。哈伯德说:“世界会给你厚报,既有金钱也有荣誉,只要你具备这样一种品质,那就是主动。主动就是不用别人告诉你,你就能出色地完成工作。次之,就是别人告诉你一次,你就去做。再次之,就是别人告诉了两次,你才会去做。更次之,就是只有在形势所迫时才把事情做好。等而下之的就是,即使有人追着你,告诉你怎么去做,并且盯着你做,你也不会把事情做好。”这段话让我们更深刻地理解了孟国泰先生为什么要特别强调让学生“主动”的重要意义。
强化并践行“主动”理念,不仅能让学生的学习出类拔萃,而且能让学生做人卓尔不群;这种影响不仅局限于一时一处,而是能够管一生一世。孟国泰先生的教育理念和实践,无疑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启示和借鉴。
人物介绍
仲崇波,孟子教育研究院执行院长,山东省邹城市第二中学党委书记、校长,中学高级教师,曲阜师范大学兼职教授,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校园文学委员会常务理事,全国德育科研先进个人,全国校园文学活动先进单位模范校长,山东省优秀党务工作者,山东省作协会员,济宁市教育协会常务理事,济宁市教学能手,济宁市名校长,邹城市作协副主席,邹城市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委员,邹城市全民阅读推广大使,邹城市乡贤文化研究会理事,新高考联盟校特聘专家,知名学校管理和学法指导专家。2022年,荣获“孔子奖章•教育奖”。
责编:华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