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里的小雨
李东川

三月里的小雨思绪翩翩,忧郁感伤,有着孤零零的味道。三月里的小雨缠绵悱恻,轻易的就把人们的思绪牵引住了。
三月里的小雨是缠缠绵绵的,从缠绕在山腰飘动的雾中,你能感受到一种轻风拂面的温柔,香风满路,皆是胭脂味儿,花飞柳摇,春风十里柔情。
三月的小雨里,漫山遍野的油菜花开了。难得有那么一个晴天,人们扶老携幼倾巢出动,在明晃晃的油菜花丛中穿行。油菜花上的雨珠带着明媚的阳光,像一颗颗晶莹剔透的翡翠,在轻风中闪动。
“采青"是这个时节的习俗。记得小时候跟着大人去采青,那些乡人看到时总是乐哈哈的。“采青"的人,纯粹是图个乐和彩头,折上一根葱一根蒜苗,掰手上几片青叶菜,采青的人会念叨:“偷青偷青,好运长青;偷菜偷菜,恭喜发财”。我现在想想被采青的农人会念叨啥呢:“青苗青苗,越采越旺;采青采青,流来黄金”。想想这世上很多事就是图个高兴,图个吉利,不是吗!
三月的小雨浇醒了山间鸟儿。空旷的山谷中传来布谷鸟“咕咕咕″的清脆啼叫声。大概是心境不同吧,那啼叫声有时是欢快跳跃的,有时是低迴沉闷的。在“咕咕咕”的叫声中你会看到很多景象:在花丛中妖娆闪动的姑娘身影;春田中随着农夫一声声“哟哟哟”的吆喝,耕田的水牛不紧不慢的走着,不时晃动着顶着两个大犄角的脑袋,把嘴伸向田坎,用长长的舌头去把那些花花草草卷进自己的嘴里。那些耕作的农人会用质朴的嗓子长声吆吆地吼上几声:
"好久没到这方来呀哟哟
这方姑娘嘛长成才呀嘛呀呀
哎好久没到这方来耶
这里的树儿长成材
青山绿水逗人爱耶
一对儿秧雏儿塞哎
飞哟过来… "
山谷空旷,这声音在这乡野间无拘无束地飞扬。
在三月的鸟叫声中,我最听不得杜鹃的啼叫声:“不如归去″。让人想起子规啼血,言“望帝″禅位后化为杜鹃鸟,至春则啼,滴血则为杜鹃花,其声声啼叫是对恋人的呼唤,哀痛之景跃然眼前。它的啼叫声还让我想起1960年饿死的小妹,在它的啼叫声中我听到了“小妹命苦,小妹命苦″的悲啼。
透过飘扬的雨幕,在这三月的小雨中,我看见了走在乡间小路上的自己。那时的我好年轻哦,才十七岁,还有那位十六岁的姑娘。当我们走过一条田坎,想走过水田到那边的那片桃花林中时,她一下踩滑了,一只脚踩进了水田的淤泥中,我下意识地一把抓住了她的手,把她拽上了田坎。就这样我侧着身在前面走,她的手紧紧的拽着我的手,我能感觉得到她纤细绵软的手在轻轻地抖动,也触动着我的心急剧地跳动。
现在,每当有人用“牵手”来描述男女之情时,我总是不由自主地想起十七岁时那个三月的细雨里,在乡间田坎上有生以来的第一次牵手。还记得在桃花林的那个岩檐下,我让她坐在石头上,帮她脱下了那只满是泥浆的鞋,找来丛草把那鞋上的泥浆擦拭掉。然后脱下了我的外衣,擦拭她的脚丫。大概触及到了她的脚板心,她忍不住“咯咯咯″地笑,不断地往回抽动她的脚,那只不断晃动的小巧玲珑的脚竟然唤起了我内心的冲动。
在三月的小雨里,我看到了漂在山溪水中那些飘零的桃花。那流动的桃花水,让我一下想起了一些地方的古老习俗。据说三月桃花水下时,用此水招魂续魄,以驱除不祥。桃树常被视为辟邪消灾之物,二三月间河水初涨,恰逢桃花盛开,时人寄望桃花水能驱除不祥。
而在十七岁的那个年代,看着随溪流漂去的桃花时,我心里竟然涌起了一种莫名的感伤。后来看到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中的:“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才找到了这种思绪的最佳表达。
三月里的小雨有着清爽,但在我眼里却是满目的思绪,那思绪蕴含着无数的忧愁和感伤。当我沉缅于往事中时,我真的很享受这种孤独忧郁的感觉。那感觉化作了愁绪,缠绕在那些乡间往事里。
“三月里的小雨,淅沥沥,淅沥沥,下个不停"……


作者简介:李东川 ,祖籍山东省莱芜,1952年出生于重庆,成长于川南。1970年代从事摄影,1980年代从事摄影理论研究,论文被汇入第三届,第六届全国摄影《论文集》,有10余万字的论文、评论文章在国家及各级专业刊物发表。1999年出版《李东川五言古体诗集》。后致力于散文创作,已创作散文作品700余篇,散文集《旧日时光》已由团结出版社于2021年正式出版。

刘般伸,特型演员,著名书法家。
有需要刘般伸先生书法作品或者莅临现场演出鼓劲加油的请联系《都市头条·济南头条》。
刘般伸先生毛体书法作品欣赏



艺术热线:
13325115197


史志年鉴、族谱家史、
各种画册、国内单书号、丛书号、
电子音像号、高校老师、中小学教师、
医护、事业单位晋级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