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澄涛,原名周作法,1919年12月,他出生于山西临猗县(原万荣县)孙吉镇南周村,那是一个普通却又孕育着无限希望的地方。1936年,小学毕业的周澄涛怀揣着对知识的渴望和对未来的憧憬,踏入了新民中学的校门。在这里,他不仅汲取着知识的养分,更开始接触到进步思想,为他日后投身革命埋下了种子。
1937年2月,年仅18岁的周澄涛在运城毅然加入了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正式踏上了革命的征程。这个充满热血与激情的组织,让他深刻认识到国家的命运与自己息息相关,也让他坚定了为民族解放而奋斗的决心。同年9月,他转入八路军一一五师三四三旅六八五团,从此开启了长达十年的转战生涯。

上图 1945年3月,周澄涛(左1)与孟毅、赵庆尧在苏北整风队合影。

上图 1939年春于苏北粉碎日军“七路围攻”后周澄涛(中)与战友合影。
在部队中,周澄涛迅速成长。1938年,他担任团政治部秘书,凭借着自己的勤奋和聪慧,出色地完成了各项任务,得到了领导和战友们的认可。1939年2月至1940年,他在江苏省肖县加入中国共产党,这是他人生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从此,他以更加坚定的信念和无畏的勇气,为党的事业贡献着自己的力量。在此期间,他历任七旅二十团政治处技术书记,并在政治处、管理处、旅骑兵连等多个岗位担任指导员,丰富的基层工作经验,让他更加了解战士们的需求,也让他的领导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
1940年,周澄涛任旅司令部协理员,负责协调各部门之间的工作,为部队的高效运转提供了有力保障。1945年,他担任旅二十一团一营教导员,在战场上,他身先士卒,带领战士们冲锋陷阵,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对党的忠诚和对人民的热爱。1946年,东北解放后,周澄涛随部队继续战斗,为巩固新生的革命政权而努力。1947年秋,他在嫩江省公安厅担任秘书室主任、总支书记,开始涉足公安领域,为维护社会稳定、保障人民安全付出了辛勤的努力。
1949年10月,新中国成立的喜悦还未消散,周澄涛便随南下干部大队进驻广州,接管惠福公安分局任军代表。他深知自己肩负的责任重大,迅速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努力稳定当地的治安,为广州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950年1月,他担任惠福公安分局局长,在他的领导下,惠福公安分局的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赢得了当地群众的广泛赞誉。 此后,周澄涛的工作经历丰富多样。1955年,他担任广州市检察院二处处长,秉持着公正、廉洁的原则,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行为,维护了法律的尊严。1957年,广州市司法局成立,他出任副局长兼书记,为广州市司法体系的建设和完善做出了重要贡献。1959年,他担任广州市体委副书记、副主任,积极推动广州市体育事业的发展,为培养优秀的体育人才付出了心血。1964年,他担任珠江区委代书记兼区长,后与市航运局合并,任副书记、副局长,在不同的岗位上,他都兢兢业业,展现出了卓越的领导才能和奉献精神。
然而,周澄涛的人生并非一帆风顺。文革运动期间,他遭受了种种磨难,但他始终坚定信念,不屈不挠。他历任从化县生产组长,广州市东山区委书记兼革委会主任,在艰难的环境中,努力维持着当地的生产和社会秩序,为人民群众排忧解难。
文革后,周澄涛迎来了新的工作机遇。1976年,他担任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副院长,致力于恢复司法秩序,为冤假错案平反,让正义得以伸张。
1985年7月,周澄涛光荣离休,结束了他长达48年的革命生涯。但他并没有停止对党的事业的关注和支持,仍然积极参与社会活动,为党和人民贡献着自己的余热。
周澄涛同志因脑溢血于1999年3月8日22时25分在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磐松楼逝世,享年80岁。他的一生,是为革命事业奋斗的一生,是为人民服务的一生。他的《征战回忆录》,不仅是他个人经历的记录,更是一部珍贵的历史资料,让后人能够了解那段波澜壮阔的革命岁月,感受到老一辈革命家的坚定信念和无私奉献精神。周澄涛同志虽然离开了我们,但他的精神将永远激励着我们前进。(资料提供:周英苗、周山河)
都市头条编辑:张忠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