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线精神进校园
张明泉

齐鲁大地,孔孟之乡,文化灿烂,重教兴学。山东师范大学,汲取泉城人文之灵韵,承续师范教育之文脉,70余载,着墨,便与国同脉,与时同步!落笔,更是与党育人,为国育才!
铿锵的步伐,在千佛山下踏出砥砺奋进的节拍;时代的浪潮,在长清湖畔激荡着辉煌壮丽的交响。
山水之间,山师大披荆执锐,一往无前。在建设国内一流综合性师范大学的征程中,书写着华美篇章。
山东师范大学系新中国成立后山东省成立最早的本科高校。入选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教育部首批“卓越教师培养计划”。2012年11月,学校被确定为山东省首批重点建设应用基础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 山东师范大学还拥有5个全球顶尖的学科,植物与动物科学、化学、计算机科学、工程科学、材料科学,这些学科都进入了ESI排名全球前1%的学科领域。2020年,学校入选山东省高水平大学“冲一流”建设高校。
山师大藏龙卧虎,人才济济,成果累累,为国家培养了无数高精尖人才,为经济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
为了赓续三线精神,继承党的光荣传统,2023年教育部批准,在全国高等教育思想政治课本中增设三线建设教学内容。为此,山东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暨马克思主义学部特举办“三线精神”专题讲座。
为了办好这次特别课程,他们请来了一位神秘的“特别教授”,他就是“山东红色三线文化宣讲团”成员穆宝忠。

右为刘本森教授 左为穆宝忠
2月27日上午,山师大崇德楼三楼教室坐满了听课的学生。教室里出奇的安静,所有学生的眼睛齐刷刷地盯着讲台,等待着那个神秘的“特别教授”的到来。穆宝忠同志在山师大历史学院暨马克思主义学部刘本森教授的引领下,迈着自信的、坚定的步伐走进教室。教室里顿时响起热烈的掌声。刘本森教授大手一挥,笑嘻嘻地说:同学们,今天,我给你们请来了山东红色三线文化宣讲团成员,三线军工人穆宝忠同志。

刘本森教授主持本次讲座
穆宝忠,1972年1月在山东小三线国营山东红光化工厂(军工代号5805)参加工作,从最初的工人成长为厂纪委、厂党委副书记兼副厂长等职。1991年调入中国兵器工业集团第五三研究所,任处长、法律顾问、高级政工师。

穆宝忠同志青年时期就抱着“军工报国、勇攀高峰”的信仰,先后在山东小三线军工企业和国防军工科研院所工作。2011年退休后致力于三线精神研究,他老骥伏枥,志在千里、退休不退岗,一直从事挖掘三线文化,弘扬军工精神的工作。他挑灯夜战,笔耕不辍,著作颇丰,先后出版《毛泽东书信赏析》(合著)、三线纪实文学《红光记事》、《小三线建设研究论丛(第十辑)山东小三线建设专辑》等,并已被省、市博物馆、方志馆、图书馆等单位收藏。现为《中国企业档案》老专家库专家;山东福寿园三线精神文化顾问;山东三线军工文化研究室副主任;山东三线军工联谊会副会长;山东红色三线文化宣讲团成员;临沂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校外指导专家;山东崮元文旅发展有限公司文化顾问、济南市中区“五老”志愿者。
刘本森教授介绍完毕,教室内再次响起热烈的掌声。

穆宝忠同志在讲课
同学们,今天我要给大家讲的题目是:“三线建设,功在千秋”,穆宝忠同志滔滔不绝进入宣讲主题。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我国面临苏联、美国等西方反动势力的挑战,国际形势极其严峻,为了做好反侵略战争的准备,以毛主席为首的党中央做出“三线建设要抓紧”,“备战备荒为人民”的伟大战略部署,以我国西部地区为重点,开展了一场史无前例的三线建设,经三线建设者们近二十年的奋力拼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其业绩彪炳千秋、载入史册。当时由于保密的原因,这段辉煌的历史没能及时宣传。为了赓续三线精神,继承党的光荣传统,宣传三线建设的光辉历史,我们山东三线军工文化研究室除出版《军工文化研究》内部刊物外,又成立了“山东红色三线文化宣讲团”,近年来,我分别在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北方材料与工程研究院、临沂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山东福寿园等单位宣讲三线人的艰苦创业史。
接着,穆宝忠同志从三线建设的时代背景、为什么要进行三线建设、三线建设取得的主要成绩、山东的小三线建设、三线建设的意义以及山东小三线在“军转民”二次创业过程中取得的成绩等方面进行了演讲。
他说:三线建设从1964年至1980年,历经三个五年计划,有400余万解放军指战员、工程技术人员、干部职工参加,共投入2052亿资金,建成2000多个企业、铁路、矿山、水电站、科研院所,推动了西部经济、科技、文化的发展;研发出以“两弹一星”为代表的大国重器,是共和国建设史上的奇迹;三线建设改变了我国工业布局不合理状况;成功地建起比较完整的国防战略后方,遏制了侵略战争的爆发;同时为国家培养了大批的干部和技术力量;三线建设者们在创造出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锤炼出“艰苦创业、无私奉献、团结协作、勇于创新”三线精神,她是我们国家宝贵的精神财富!
为了纪念这一伟大的历史工程,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2022年在攀枝花市建起一座“三线建设英雄纪念碑”,这是对三线建设者们的高度褒扬和永久纪念。
三线建设是一部辉煌的长篇史诗!建设者们“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把一切献给党的无私奉献的精神等待着我们去挖掘、宣传、赓续。尤其是在座的各位博士生、研究生们,应该带头做好三线精神的理论研究、撰写论文,继承、宣传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美好。
穆宝忠还对同学们提出的问题进行了解答。


穆宝忠同志解答学生们提出的问题
同学们表示:穆书记理论联系实际,用翔实的数据、动人的故事,展示了当年三线建设者们的峥嵘岁月和取得的巨大成就。首次听三线建设亲历者讲述三线建设的光辉历史,受益匪浅。
刘本森教授对穆宝忠书记的精彩授课表示衷心感谢,并对各位博士生和研究生提出了三线建设方面的理论研究重点,讲座取得理想的效果。

作者简介

张明泉,山东沂水人。1947年出生,1966年参加工作。
大学学历,中共党员,会计师。
山东英模网总编辑;山东诗词学会、老年书画研究会会员;山东摄影家协会会员;临沂市王羲之研究会会员;临沂市作家协会会员;临沂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校外指导专家;山东崮元文旅发展有限公司文化顾问;山东三线《军工文化研究》杂志副主编。


刘般伸,特型演员,著名书法家。
有需要刘般伸先生书法作品或者莅临现场演出鼓劲加油的请联系《都市头条·济南头条》。
刘般伸先生毛体书法作品欣赏



艺术热线:13325115197


史志年鉴、族谱家史、
各种画册、国内单书号、丛书号、
电子音像号、高校老师、中小学教师、
医护、事业单位晋级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