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朝杯“抗战胜利暨商河解放80周年征文041
烽火巾帼:张翠英的传奇人生
魏佑湖
在济南市莱芜区牛泉镇亓省庄村,有一位历经岁月沧桑的老人 —— 张翠英。她生于 1929 年,是为数不多的抗日女党员,今年已逾鲐背之年,却依然精神矍铄,岁月在她脸上留下了深深的皱纹,却无法磨灭她那段波澜壮阔的革命记忆。
在牛泉镇亓省庄村,张翠英老人的家是一个普通的农家小院。院子里种着一些花草,虽然简单,但却充满了生机。老人喜欢坐在院子里晒太阳,回忆着过去的点点滴滴。每当有客人来访,她总是热情地招呼着,讲述着自己的故事。
张翠英出生在一个充满革命气息的家庭,她的父亲是一名共产党员。在那个风雨如晦的年代,父亲的言传身教,让年幼的张翠英早早地接触到了革命思想,心中种下了爱国的种子。1942 年,年仅 13 岁的她,在父亲的影响下,毅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从此,她踏上了为民族解放而奋斗的道路。
抗战时期,张翠英所在的地区被日本侵略者和汉奸势力所笼罩。牛泉镇周边的曹省庄、祥沟村等地都设有日本鬼子的据点,汉奸们更是横行霸道,无恶不作。在这样危险的环境下,张翠英毫不畏惧,积极投身到抗日斗争中。她站岗、放哨、查路条,每一项任务都完成得一丝不苟。她小小的身影,成为了抗日队伍中一道坚实的防线。
作为一名交通员,张翠英承担着传递重要情报的重任。那时候,传递情报是一项极其危险的工作,一旦被敌人发现,就会面临生命危险。但张翠英从未退缩过。有一次,地下党组织为了除掉称霸一方的大汉奸,需要将一份重要情报传递出去。张翠英的母亲将情报扎在她的头发里,让她往返十几里地去送情报。一路上,她小心翼翼地躲避着敌人的巡逻队,心中只有一个信念:一定要把情报安全送到。当她成功地将情报送到党组织手中时,心中的一块大石头才落了地。
1939 年农历腊月初八,祥沟集上热闹非凡。然而,这热闹的背后却隐藏着一场惊心动魄的锄奸行动。党组织接到张翠英送来的情报后,精心策划了这次行动。锄奸队员们身穿破棉袄,把枪藏在怀里,装扮成讨饭的样子混入人群中。当汉奸头子和他的随从出现在集上时,锄奸队员们迅速行动起来。他们从怀里掏出手枪,扣动扳机,两声枪响过后,汉奸头子应声倒地。汉奸的随从们还没反应过来,锄奸队员们就已经消失在人群中。张翠英回到家后,父亲激动地把她抱在怀里,称赞她办了一件大好事。那一刻,张翠英感受到了自己为抗日事业做出贡献的喜悦和自豪。
除了传递情报和参与锄奸行动,张翠英还积极组织妇救会。她深入到妇女群众中,宣传抗日思想,动员妇女们为抗战贡献自己的力量。在她的努力下,越来越多的妇女加入到妇救会中,她们为八路军做军鞋、缝补衣服、照顾伤员,成为了抗战后方的一支重要力量。
在妇救会的日子里,张翠英和姐妹们一起度过了无数个日夜。她们白天做着农活,晚上便聚在一起,借着微弱的灯光,为八路军战士们赶制衣物。每一针每一线,都凝聚着她们对战士们的牵挂和对胜利的期盼。
有一位叫阿芳的姑娘,年纪和张翠英相仿,她心灵手巧,做出来的军鞋又结实又舒适。但阿芳的命运却十分坎坷,她的父母都被日本鬼子杀害了,哥哥也在一次战斗中牺牲。阿芳把对敌人的仇恨化作力量,更加努力地为抗战做贡献。然而,在一次为八路军送物资的途中,阿芳遭遇了日本鬼子的巡逻队。为了不暴露物资和保护同行的同志,阿芳引开了敌人,最终不幸被捕。敌人对她严刑拷打,想从她嘴里得到八路军的情报,但阿芳始终咬紧牙关,一个字也没有说。最后,阿芳被敌人残忍地杀害了。张翠英得知这个消息后,悲痛欲绝。她知道,阿芳是为了抗战事业牺牲的,她的英勇事迹将永远被铭记。
还有一次,张翠英和妇救会的姐妹们接到了一项紧急任务:为即将奔赴前线的部队准备干粮。当时粮食非常短缺,大家便把家里仅有的一点粮食都拿了出来,还到山里去挖野菜,和着面粉一起做成干粮。为了赶时间,姐妹们日夜不停地忙碌着,累了就靠在墙边打个盹,饿了就啃一口自己做的干粮。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终于按时完成了任务。当部队的战士们接过干粮时,他们的眼中充满了感激和敬佩。
在那段艰苦的岁月里,张翠英还经历了许多次与死亡擦肩而过的时刻。有一次,她在送情报的路上,被日本鬼子的巡逻队发现了。敌人在后面紧追不舍,张翠英拼命地跑,她知道,一旦被敌人抓住,不仅自己的生命会受到威胁,情报也可能会泄露,那将会给抗日队伍带来巨大的损失。
她跑进了一片茂密的树林,试图甩掉敌人。树林里荆棘丛生,她的衣服被划破了,脸上和手上也被划出了一道道血痕,但她顾不上这些,只是一个劲地往前跑。敌人在后面大声呼喊着,枪声不时响起,子弹从她耳边呼啸而过。张翠英躲在一棵树后,心跳得厉害。她知道,不能在这里坐以待毙,必须想办法摆脱敌人。
突然,她看到不远处有一条小溪,溪水湍急。她灵机一动,跳进了溪水中,顺着水流往下游漂去。冰冷的溪水让她浑身发抖,但她不敢发出一点声音。敌人在树林里找了很久,没有发现她的踪迹,只好悻悻地离开了。张翠英在溪水中漂了很久,直到确定敌人已经走远了,才艰难地爬上岸。她拖着疲惫的身体,继续赶路,终于把情报安全地送到了目的地。
张翠英老人是一位屈指可数的健在抗日女共产党员,她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她是战争年代的巾帼英雄,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奉献者,更是我们这个时代的楷模。她的故事,将永远铭刻在人们的心中,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奋勇前行。
莱芜战役期间,张翠英更是忙碌不停。她组织妇女们为解放军做军鞋,一针一线都饱含着对子弟兵的深情厚谊。那时候,物资匮乏,做军鞋的材料十分有限。但张翠英和妇女们想尽办法,四处收集布料、麻绳等材料,日夜赶工,只为了能让战士们穿上合脚的军鞋,在战场上奋勇杀敌。
解放后,张翠英并没有停下为党和人民服务的脚步。她积极投身到社会主义建设中,为村里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在兴修水利、建设扬水站等工作中,都能看到她忙碌的身影。她不怕吃苦,不怕累,始终保持着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和模范带头作用。她和村民们一起修建水渠,开垦荒地,努力改善生活条件。在修建扬水站的时候,遇到了很多困难。资金不足,技术也不够成熟,但张翠英没有退缩。她和大家一起想办法,四处筹集资金,还向有经验的人请教技术问题。
在施工过程中,张翠英总是冲在最前面。她和男同志们一起搬运石头,挖土填坑,不怕脏不怕累。有一次,在搬运一块大石头的时候,张翠英不小心扭伤了脚,但她只是简单地处理了一下伤口,又继续投入到工作中。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扬水站终于建成了。当清澈的水从扬水站中流出,灌溉着干涸的土地时,村民们欢呼雀跃,张翠英的脸上也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张翠英老人的丈夫亓立恒也是一位抗日时期入党的老党员。两人在战争年代相识相知,结为夫妻。婚后,他们相互扶持,共同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努力奋斗。亓立恒解放后历任多年支部委员、会计等职,为村里的发展付出了辛勤的汗水。在他们的教育和影响下,子女们也都积极向上,为社会做出了自己的贡献。张翠英老人记忆里,还有那些在战火中与她并肩作战的姐妹们。她们或许没有留下名字,但她们的身影,永远刻在老人的心中。张翠英老人的事迹也引起了媒体的关注,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了她的故事。一些学校组织学生到她家里参观学习,听她讲述革命历史。孩子们围坐在老人身边,听得津津有味,眼中充满了敬佩和崇拜。
在张翠英老人的身上,我们看到了坚定的信仰、无畏的勇气和无私的奉献精神。她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为我们树立了一座不朽的丰碑。让我们向张翠英老人致敬,向所有为国家和民族的解放事业做出贡献的英雄们致敬!
在一次学校组织的活动中,一个小男孩问张翠英老人:“奶奶,您那时候不怕死吗?” 张翠英老人微笑着回答:“孩子,那时候心里只有一个念头,就是把日本鬼子赶出中国,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为了这个目标,死又算得了什么呢?” 小男孩听了,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
张翠英老人的故事,就像一本生动的教科书,教会了我们什么是爱国,什么是奉献,什么是坚持。她用自己的一生,诠释了一个共产党员的责任和担当。
在牛泉镇的土地上,张翠英老人的精神将永远传承下去。她是这座小镇的骄傲,是所有人心目中的英雄。她的故事,将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牛泉镇人,为了美好的未来而努力奋斗。
在张翠英老人的影响下,牛泉镇的年轻一代纷纷以她为榜样,积极投身到社会主义建设中。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努力工作,为实现乡村振兴和国家富强贡献着自己的力量。同时,张翠英老人的故事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前来参观学习,成为了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的生动教材。
如今,张翠英老人已经97岁高龄,但她对幼年时代的战争岁月仍然记忆犹新。每当回忆起那段峥嵘岁月,她的眼中总是闪烁着光芒。她常常对晚辈们讲述自己的革命经历,希望他们能够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不忘历史,传承红色基因。
张翠英老人是一位屈指可数的健在抗日女共产党员,她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她是战争年代的巾帼英雄,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奉献者,更是我们这个时代的楷模。她的故事,将永远铭刻在人们的心中,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奋勇前行。
随着时间的推移,张翠英老人的身体逐渐不如从前,但她的精神却依然矍铄。她关心着国家的发展,关注着村里的变化。每当看到村里的新面貌,她总是感到无比欣慰。她常常说:“现在的生活越来越好,这都是党和国家的功劳。我们要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继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在张翠英老人的心中,党就是她的信仰,是她一生追随的方向。她始终牢记自己的党员身份,时刻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她的家中,至今还保存着一些珍贵的历史照片和证书,这些都是她革命生涯的见证。每当看到这些照片和证书,她就仿佛回到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心中充满了感慨和自豪。
张翠英老人的故事,不仅是她个人的传奇经历,更是一段历史的缩影。她见证了中国从苦难走向辉煌的历程,亲身经历了战争的洗礼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艰辛。她的故事,让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也让我们更加坚定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的信念。
回顾张翠英老人的一生,她用自己的青春和热血,谱写了一曲壮丽的巾帼英雄之歌。她的事迹将永远激励着我们,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砥砺前行。让我们铭记张翠英老人的精神,传承红色基因,为建设更加美好的未来而努力奋斗!
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们相信,张翠英老人的故事将会继续被传颂下去,她的精神将会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她就像一颗闪耀的星星,照亮着我们前行的道路,让我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始终保持坚定的信念和无畏的勇气。
在张翠英老人的身上,我们看到了坚定的信仰、无畏的勇气和无私的奉献精神。她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为我们树立了一座不朽的丰碑。让我们向张翠英老人致敬,向所有为国家和民族的解放事业做出贡献的英雄们致敬!
当夕阳的余晖洒在张翠英老人的小院里,她静静地坐在椅子上,回忆着过去的点点滴滴。那些战火纷飞的岁月,那些与战友们并肩作战的日子,仿佛就在昨天。虽然时光已经流逝,但她的精神却永远年轻。
张翠英老人,这位抗日女英雄,她的传奇人生,将永远在历史的长河中闪耀光芒。
新闻链接:
“今朝杯”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
暨庆祝商河解放80周年主题征文启事

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也是商河县解放80周年和济南今朝酒业创办80周年。为弘扬伟大抗战精神,铭记历史,讴歌新时代,特举办“今朝杯”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暨庆祝商河解放80周年主题征文活动。
启事如下:
一、活动主题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暨庆祝商河解放80周年
二、组织单位
指导单位:济南市文联
济南市作家协会
主办单位:山东省写作学会
都市头条·济南头条
商河县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承办单位:商河县作家协会
商河县教育体育局
商河县退役军人事务局
协办单位:山东麦德森传媒集团
济南飞鹤玻璃制品工艺制品有限公司
山东新合成包装有限公司
独家冠名:济南今朝酒业有限公司
三、征稿体裁
本次征文限诗歌、散文两种体裁。突出思想性、文学性、时代性。散文要求3000字以内,诗歌要求50行以内,古体诗和新诗均可。
四、稿件要求
所有作品必须原创首发,若发现抄袭或一稿多投者,取消活动参赛资格;
来稿须注明“今朝杯征文”字样,文后注明作者200字以内简介、单位、电话等信息;
投稿一律用真实姓名,化名重复者不予评审;
散文限每人1篇,诗歌限2首。
五、征稿时间及邮箱、微信
2024年10月3日起至2025年8月31日
散文投稿联系人、电话、邮箱、微信:
王连勇13210500123(微信同手机号) shwynj431@163.com
诗歌投稿联系人、电话、微信:
廉德忠 15553168276(微信同手机号)
六、作品刊发及评奖
本次征文将为应征作品在《都市头条·济南头条》设立专栏刊发推介,择优在其他报刊媒体推荐发表,获奖作品将有机会入选《商河文艺年鉴(2024)》。
七、奖项设置
分设成人组和学生组,其中,散文诗歌分别设一等奖1名,二等奖3名,三等奖5名,优秀奖15名,学生组另设优秀组织奖1名。获奖名单将在《都市头条·济南头条》发布。
八、颁奖
所有获奖者将在泉城济南举行隆重的颁奖典礼,具体时间地点另行通知。
2024年10月3日




刘般伸,特型演员,著名书法家。
有需要刘般伸先生书法作品或者莅临现场演出鼓劲加油的请联系《都市头条·济南头条》。
刘般伸先生毛体书法作品欣赏



艺术热线:13325115197


史志年鉴、族谱家史、
各种画册、国内单书号、丛书号、
电子音像号、高校老师、中小学教师、
医护、事业单位晋级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