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旭题《象外之境》
杨 旭 (泓川) 1964年生于包头,幼承家学,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中国画专业,文化部现代工笔画院首届高研班。曾得到范曾 刘大为 袁武 等名师指教。
现为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内蒙古政协书画院院士,内蒙古中国画院画家,北京国韵文华书画院画家,包头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包头市东河区文联副主席,美术家协会主席。
曾获文化部全国百杰中青年画家称号,文化部 全国第十三届群星奖,北京国际奥组委颁发的奥运特殊贡献奖,全军抗洪精神赞特展,首届中国少数民族美术创作奖暨黄胄美术奖。 吉祥草原 丹青鹿城·全国中国画展优秀奖,西部风韵全国中国画名家邀请展优秀奖, 内蒙古自治区禁毒题材作品展金奖,六次荣获包头市政府文艺振兴奖 。
出版有:《二十一世纪有影响力画家个案研究---杨旭 卷 》 《中国画廊推介画家精品---杨旭》,《中国当代实力派画家—杨旭》,《寄意-杨旭自传》等。
《画以载道 艺以情深》
杨 旭
一个有精神追求的人必须创造满足适合自己胃口所需的精神食粮,也许这种食粮在别人看来毫无价值,但对于需要的人是重要的。你的精神选择了吃什么你就会变成什么。
中国绘画大体分为人物、山水、花鸟三大类,我选择了水墨人物画,便选择了一种托物寄情的方式和精神表达。我的潜意识里充满了对古旧人与事的追溯。
当我被这些杰出人物的事迹感动的时候,我就想去寻找他们的足迹收集素材。我像一个怀着好奇心的孩子总想轻轻的推开了那扇时空的“家门”,试图走进他们的世界,倾听他们的述说,窥探他们匪夷所思的人生经历,这些人物大都是中国近现代各领域的英杰,功过是非自有定论,我只想通过自己的方式向这些先人致敬,向远去的历史致敬,从中寻求人生的真谛。借古人酒杯, 浇心中块垒。
在创作这些肖像之前,要了解和寻找他们的历史,品读关于他们的传记,理解他们所处的时代背景及人文脉落等,然后寻找进行创作描绘的切入点,在做完这一切,便可以以纯粹的、真实的情感投入创作,把客观形象转化为感人的精神形象。说是创作更应该说是在讲述,既要有形象上的写实,捕捉人物面部的丰富故事,还要具备写意上的笔墨韵味,更要有人物精神或思想上的高度提炼。
用炙热的双眼去凝望,用动情的双手去塑造。
近日我重读了胡适先生的传记《努力人生》,同时为先生画像,2月24日下午收笔完成,5点多将作品发至朋友圈。在一些微友回复中才知这日正是先生58周年祭日,竟如此巧合!不免借此为缅怀先生献上心香一炷,更觉画历史人物肖像似乎有一种冥冥中的指引和精神契合。
艺术创作是灵魂的砺炼,既要有丰富的人生经历,有一定的人文修养,有真诚的情感体验,更要有悲悯的情怀和珍惜当下感恩生命的良知。
画一张肖像,读一本好书,了解一个人的历程,领略一段历史风云,减少一分对世界的陌生,增加一次自我的精神洗礼。 我们可能需要艺术,来完成自我的觉醒。
2020年3月1日夜
北京墨真书画院于2013年在北京成立,2020年在天津成立分院,是一家专注于学术研究,组织开展大型书画展览、全国采风、公益事业以及国际交流活动的企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