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四爷刘实通是我爷爷的兄弟,排行第四。他曾是红二十五军第一军抗捐司令,参加过许权中旅组织的“渭华起义”,还担任过与地方武装对抗的商县东乡千余人组织“红枪会”的首领。他是一位有突出贡献的风云人物,也是为革命献出生命的革命先烈,被红二十五军军政委吴焕先称为“是位武艺超群的红军英才”。
刘实通出生于光绪十五年(1889年)农历二月二十五日,家住商州区夜村镇乐园村8组(原古路峪村)。曾祖父刘庭山(排号老三)在光绪年间购买了古路峪村的三亩坡地,从唐塬迁居至此。由于家大人多,生活极为贫困,刘实通只读了四个月的私塾。(我的祖父,小名山海,官名重举)原住古路峪,1937年迁至青棉沟村一组。刘实通根据哥哥的官名,给自己起了个名字叫“重秀”,小名“江海”,寓意家里能出个举人秀才。
1901年,刘实通12岁时,拜别父母,离开小童养媳,拜师学艺,习武练功。据我爷爷说,我四爷的功夫了得,两手能提起两个大碌碡,一脚能踢断碗口粗的树木,还有飞檐走壁的本领。有一次,他被匪霸唐靖绑架,竟挣断指头粗的麻绳脱身。他练就了一身过硬的武艺,因此在他学成归乡时,师傅给他授法名“实通”。
由于家贫,弟兄四人守着父亲买的三亩薄地和三间草房,难以养活全家十几口人。刘实通便离开古路峪,前往洛南大西沟租种地主陈万善的20亩山地。然而,陈万善年年加租,生活难以为继。后来,他投奔了驻扎在洛南三要的国民二军八方面军新编第三旅(许权中旅),从此开始了戎马生涯。
在参加许旅“渭华起义”失败后,刘实通成了失群的孤雁,命运再次将他抛入深渊。当时,蒋介石统治下的华夏大地,黑暗如锅底,混乱如麻团。兵匪官绅横行,粮款捐税沉重,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刘实通再也无法忍受,他在许旅的半年多时间里,接受了“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的思想教育。他认识到,只有拿起枪杆子,推翻反动统治,人民才能过上好日子。
于是,他与洛南古城的中医大夫岳新明商议后,联络穷兄弟龙万善、张志强、姜云山等人,在大河面、湘子楼、杨圪崂、景村一带组织起了千余人的“红枪会”,打土豪、除恶霸、打富济贫,与反动政府对抗。他们的斗争震动了当地,连唐靖、洛东大土匪田子臣等也闻风丧胆。然而,1932年,在反动势力的联合围剿下,“红枪会”被打散了。
刘实通是个硬汉子,不撞南墙不回头。他决心找到共产党和红军,于是与几位好友一起前往湖北。1934年12月,他终于找到了红二十五军,见到了吴焕先、徐海东和程子华。他激动万分,终于找到了共产党,找到了工农红军。他将自己的队伍交给了红军,并在吴焕先的领导下,与好友岳新明一起随军行动。12月28日,红军打下景村后,进入鳞岭山中。吴焕先等领导在小秦峪何熊家宣布成立商洛特委,宋兴国任书记,程启文任特委少共书记。刘实通和岳新明被交给特委,宣布成立抗捐第一军,刘实通任司令,宋兴国任政治委员,岳新明任副司令,共三十余人。在洛南县景村车原召开的抗捐第一军成立大会上,刘实通满怀激情地讲到:“同志们,今天是民国二十三年腊月二十三日,也是我们抗捐第一军成立的日子。从今天起,我们这些山里娃又要革命了!革土豪劣绅的命,革贪官污吏的命,一句话,革国民党反动派的命!大伙必须心里有数,不能稀里糊涂赶热闹。革命不是喝豆腐脑,没有那么容易,没有那么美。革命要受苦,说不定还要吃枪子。咱把话说在前头,谁要是害怕,谁就不要搭这一炉炭,早早回家睡热炕去!”他的话语铿锵有力,激励着每一位战士的心。
从当上抗捐司令的那天起,刘实通就没睡过一个好觉。他的眼睛经常布满血丝,和宋兴国、岳新明一起研究行动计划和作战方案,常常熬夜到凌晨三四点。抗捐第一军的成立,让地主、土豪、劣绅如丧家之犬,闻风丧胆,纷纷弃枪投降,乖乖将金条、银圆、大烟土上交抗捐军。刘实通将这些物品分文不少地交给了红二十五军部。
1935年1月5日,大雪纷飞,抗捐军在北宽坪余家山一带积极操练,准备抗击地方反动民团。不料,他们遭到国民党陕军和洛南尤奉先保安团、商县保安团联合2000多人的包围。当时抗捐军只有百余人,刘实通、宋兴国等战士想要反击时,为时已晚。突围是唯一的出路。枪声、炮弹声、呐喊声汇成一片,白刃格斗,血肉横飞。宋兴国带领手枪团二分队杀开一条血路突围出去;刘实通带领一分队龙万善坚守在一个高地上,寡不敌众,敌人像饿狼一样扑来。炮弹在头上炸裂,弹片在身边狂舞,敌人豁出血本,要捉住刘实通。就在他准备最后一次突围时,一颗子弹打穿了他的大腿,使他受伤昏迷。龙万善将他背到山林里藏身,自己带领其他战士向另一个方向撤去。
一阵撕心裂肺的疼痛将刘实通从昏迷中惊醒。他抬头看着漫天大雪,想起今天的战斗,心情格外沉重。他想着如何向军部交代,部队受了损失,自己也受了伤,今后如何完成首长交给的任务。想到这里,一股愤怒之火从心中燃起。他大把吃着雪,站不起来,就滚、爬,终于爬到了好友熊用富家。这时,他已奄奄一息。熊用富用盐水给他消毒,用南瓜瓤治伤,连续七八天,刘实通的伤势大有好转。
一天夜里,抗捐军联络员“飞毛腿”贺长命来到熊用富家,向刘实通报告战斗失败的情况,请示下一步行动。刘实通靠着被子说:“想办法找到二分队的同志们,了解战士伤亡情况和眼前处境。让可靠的同志通知所有战士赶快疏散隐蔽,万一不行就远走高飞,不要坐在家里。把枪埋了,敌人发现时,宁可把枪砸了,也不能交给他们。要劝大家往远看,往前看,我们一定会再搞起来的!”贺长命汇报说,岳新明(副指挥)当场阵亡,许多战士被敌人绑走杀害。刘实通眼里火花直冒,怒道:“老子还没死,非和你们算账不可!”
敌人怀疑刘实通被熊用富藏匿,将熊用富父子吊在门外屋梁上,打得死去活来。但他们始终没有吐露半个字。后来,熊家出了136块大洋,才将父子赎回家。为了以防万一,熊用富将刘实通转移到湘子庙桂元珍家。老桂把他藏在夹墙内,但敌人还是发现了。之后,刘实通又被背到拐沟刘明德家,藏在地窖里,但依然没有瞒过敌人。敌人对刘明德严刑拷打,但他始终没有吐露半个字。刘实通不忍心让穷哥们受皮肉之苦、倾家荡产,便叫人把他背到深山中一个看庄稼的庵子里。他靠炒三升包谷花拌雪充饥,伤口断了药,不断流脓,他撕下衣服包扎。数九寒天,断药断水,滴水成冰,刘实通的生命到了最后一息。
1935年1月27日,灵官庙民团祝三义带领民团包围了庵子。祝三义说:“刘司令,没想到吧?好汉不吃眼前亏,你若能回心转意……”刘实通打断他的话:“若要我回心,除非砍下你的头!你快割下我的头,到你主子那里领赏去吧!”于是,一阵乱石和枪声一齐对准了这位微弱却坚强的生命……就这样,刘实通被祝三义保安团杀害,时年46岁。
我爷爷刘三海听到刘德明说我四爷牺牲的消息后,通过各种办法给祝三义出了130元大洋,才将尸体搬回青棉沟家中,祭奠了七天。最后,与家族商量,将刘实通安葬在老家古路峪的老坟里。
刘实通去世后,红二十五军首长吴焕先、程子华、徐海东在留仙坪托人将我爷爷刘三海和我二伯禄鱼叫到指挥部,说:“你家老四为国捐躯,是位武艺超群红军英才,党和人民忘不了他。”当时,他们用白粗布写成文字,又给了十块大洋,叫我爷爷藏好。我爷爷带回青棉沟家中,藏在三间草房里。然而,在青棉沟游击区,国民党保安团烧杀抢掠,烧毁了我家的三间草房,吴政委写的手迹也被烧毁。
我的四爷刘实通离开我们已经86年了,但他的英雄事迹永远留在我们的记忆中。作为红军的后代,我们更要发扬老一辈的革命精神,传承红色基因。因此,我去年利用家中的房屋,自筹资金,布置了20多块展板和30多件实物,办起了青棉沟村第一个家庭红色纪念馆。馆内不仅展示了四爷的英雄事迹和实物,还展示了巩德芳陕南游击队和中原部队李先念、郑位三、陈少敏、汪锋、王力、薛兴军、蔡兴运、田申荣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青棉沟开展革命活动的英雄事迹,让英雄精神世代相传,永放光辉。
(根据刘实通的侄孙刘书胜口述,商州区老区建设促进会理事党苏怀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