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 绺
严 民
小绺(lv吕)就是小偷。民国初年,官家对抓获的小绺判刑后,就让他拉着太平车罚苦役。
这太平车并不“太平”,它的轮子是木制的,车盘上有木制的车箱,高约一米,顶上有两扇门,它是专为拉人尿用的。
旧时公共厕所的茅房是旱坑,也就是大便在茅坑里,小便在尿木桶里。大便让挖大粪的拉走了,小便积多了却要每天由人拉走处理,这差事就落到了小绺头上。
小绺被官府抓获判刑后,要服役。当然这只是对小偷小摸的惩罚,对百姓有警示作用,要是江洋大盗就会被关进大牢里了。
小绺被差役锁在车上。车上有条铁链子,一头固定在车把上,另一头锁在小绺的脖子上。差役跟在车后,到了公共厕所外边,他给小绺打开脖子上的锁,等他把尿倒完送回尿桶后,再把他锁上,到另外一处厕所去。
一般的小绺常常因一念之差,才成了“三只手”。他们还知道要面子,拉起太平车会垂头耷拉秧,怕丢人现眼。可也有不怕的,那就是“讹死赖”(讹人耍赖,不认账)。
“讹死赖”父母早亡,跟着爷爷奶奶长大。他从小就讹死赖:和小伙伴弹溜溜蛋儿,搧洋画,输了不认账,拿起东西就跑。孩子们追到他家,爷爷奶奶还“护驹子”,袒护孙子,和人家吵吵,把孙子惯成了“讹死赖”。
讹死赖12岁那年,卖烟卷儿做小买卖的爷爷奶奶生病先后去世,只给他留下了挂在脖子上卖烟卷儿的木格箱子,和几条烟卷儿。
“讹死赖”靠卖烟卷儿混日子并不难。他偏偏不正干,边卖烟卷儿边抽烟,还专挑哈德门、老刀、三炮台这些好牌子的香烟抽。不到两年把个家底儿全抽光了。




旧时的火花图案
14岁的“讹死赖”先去天桥下拉套子,用绊子即一条带铁钩的粗绳子或帆布带,在车夫拉地排车过桥前,把绊子挂在车把一侧,协助车夫拉车过高坡。车夫一次给他1分钱,他累死累活,一天下来挣不了1毛钱,赶上下雨天还没活干。
“讹死赖”开始动歪脑筋了,去大观园小偷小摸。趁商家不留神,拿上个“狗不理”包子,或抓一把赵家干饭铺的米饭,撒腿就跑。要是让人逮住送给巡警,判刑去拉太平车,他也不怕。
“讹死赖”被锁上拉太平车,并不怕丢人——家里人死光了,无人可丢。他一路上嬉皮笑脸,等到了街上的公共厕所,差役给他解锁,他还嘴上抹了蜜似的,叫远远围观的人“大爷,大娘、婶子”。住家户往往都防着小绺顺手牵羊,碰上心善的也会给他个窝头、馍馍。
别人拉太平车的刑满一到,马上溜之乎也。“讹死赖”却不急着走,因为在拉太平车这几天里,官家管饭,尽管吃得很差,但总比自己去做小绺好,至少顿顿饭有着落。
他吃“官饭”上瘾啦!要不怎么能叫“讹死赖”呢?
你可能要问,像“讹死赖”这样愿拉太平车的小绺毕竟是少数,其他的小绺在服役时跑了怎么办?告诉你,跑不了!
服刑拉车的小绺有特制的囚衣,上身的褂子左边黑色,右边黄色;下身的裤子左边黄色,右边黑色;人们一看就知道是犯人,所以不怕他跑了。嘿嘿!济南人有办法吧?
这小绺拉太平车,俺没见过,是听俺爸爸啦的,他是济南文史专家严薇青教授,写过《济南掌故》等文史专著。不信?您去看看他写的《济南琐话》里《太平车和垃圾箱》吧,俺可不是崩没根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