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月24日,在“豫西历史文化探秘”微信群里,宜阳云飞老师发了几张古碑刻拓片,据云飞老师讲,这些拓片收录在《洛阳民国碑刻·洛宁卷》。这些碑刻为研究洛宁历史文化、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前几天,我对《王青云“御灾捍患”碑序》进行了解读,发表于2025年2月26日的《洛宁城事》旗下大美永宁公众号等自媒体平台。今天,我对《郭母孺人“淑德可风”碑序》(此碑原立于洛宁县底张乡草庙岭村),进行解读,不到之处,敬请指正。
由于碑刻拓片没有拍完整,下方还有七八个字无法识别,幸亏周流宗先生之前对此碑进行过拍照辨识,对我抄录的碑文进行了补充和指正,在此对周流宗先生的不吝赐教表示衷心感谢。
一、碑阳辨识
碑阳为碑铭题字人、立碑人及立碑时间等信息,右侧是陕西省长兼督军一等宝鼎章豫陕晋边区绥靖督办刘镇华为郭母太孺人所题“淑德可风”。题字时间为中华民国二十一年季春上旬 。“淑德可风”是对郭母品德的赞誉,“淑德”指妇女善良美好的品德,“可风”表示其品德值得作为风范来宣扬。右两侧还有郭母的孙婿、曾孙婿等亲属晚辈署名,如杨文定、彭信等,左侧也有不同辈分的亲属署名,如张光发、中昊等,显示出对郭母的敬重。

刘镇华(1883-1956),字雪亚,河南巩县人。清末曾为附生,后毕业于保定法政专门学堂。辛亥革命后,他统领镇嵩军,先后投靠孙中山、袁世凯等,最终归附蒋介石。他曾担任陕西省长等职,获授一等宝鼎勋章(是国民政府颁发的宝鼎勋章的最高等级),1936年受刺激发疯,后逃台,1956年在台病逝 。
二、碑阴碑文抄录
叙
孺人系王者恒之女适于郭公乃我堂祖考贡生字介臣之德配也出于名门娴姆训习内则凡钟礼郝法皆己闻熟而知悉于归后翁早逝姑年迈龙钟潦倒昏耄时作孺人昼夜扶持寸步不离缮香馐洁色养兼至诚堪与升堂乳姑之唐夫人后先辉映矣和睦妯娌患难相恤其嫂郑氏不时患病而孺人供饮食侍汤药数十年如一日而且与公举案齐眉相敬如宾琴瑟调和毕生无反目之情有丈夫子七长子系杨孺人所出出继于长兄而孺人爱而知劳慈训殷勤与己所生之六子无分彼此旭日初升不忘昼荻宵灯永继尤且和九所以长子应童子试屡列前茅次与三身列簧宫远迩知名四与五文武兼习为可成器其二子亦半耕半读安分守己而且容貌雅秀皆有出人仪表望而知为文雅士兼之蘭孙繁衍森立于堂勤学力农称克继家声虽曰富由天锡然非孺人孝慈兼优淑德可风乌能至此书曰作善降祥洵不诬矣且孺人一生无女待诸孙如己出教三侄女从训四德绣文织纴课女红而不懈尤注意者所出之女蓋其女早失怙恃孺人怜之饥寒挂念疴癢铭心训之抚之至于成人罔极之深恩较于亲生之母殆尤过焉处家务井井有条事不游于两可理惟酌乎

一是家规严肃内外惮之子媳莫不敢稍有过举家号素封而饮食衣服不事奢华筵客酒食丰美整洁异常虽有代造肴菜之人非亲身验过不甘心而且待人忠厚亲戚邻里之有贫穷者施茶饭舍粮衣慈善事业难以枚举享寿七十有二宜也非幸也于民国三年仙逝于今十余年矣孙婿辈思其淑德恐湮没而弗彰刻石以垂不朽问序于余余荒疏已久安能表盛德而阐幽光然而玉蕴实在殊含渊而光存孺人之实行堪嘉亦何待操觚家铺张扬烈为哉是为记
洛宁县立师范学校毕业 堂孙 清选沐手撰文
清丁酉科拔贡署理山西代州直隶州分州兼理学正补用知县韩梦笔沐手书丹
三、断句
孺人系王者恒之女,适①于郭公,乃我堂祖考②贡生,字介臣之德配也。出于名门,娴姆训③,习内则④,凡钟礼郝法⑤,皆已闻熟而知悉。于归后,翁早逝,姑⑥年迈,龙钟潦倒,昏耄时作。孺人昼夜扶持,寸步不离,缮香馐,洁色养,兼至诚,堪与升堂乳姑⑦之唐夫人后先辉映矣。
和睦妯娌,患难相恤。其嫂郑氏不时患病,而孺人供饮食,侍汤药,数十年如一日。而且与公举案齐眉⑧,相敬如宾,琴瑟调和,毕生无反目之情。
有丈夫子七,长子系杨孺人所出,出继于长兄,而孺人爱而知劳,慈训殷勤,与己所生之六子无分彼此。旭日初升,不忘昼荻宵灯⑨,永继尤且和丸。所以长子应童子试⑩,屡列前茅;次与三,身列簧宫⑪,远迩知名;四与五,文武兼习,为可成器;其余二子亦半耕半读,安分守己。而且容貌雅秀,皆有出人仪表,望而知为文雅士。兼之兰孙繁衍,森立于堂,勤学力农,亦称克继家声。虽曰富由天锡,然非孺人孝慈兼优,淑德可风,乌能至此?书曰:“作善降祥。”洵不诬矣。
且孺人一生无女,待诸孙如己出,教三侄女从训四德,绣文织纴,课女红而不懈。尤注意者,长子所出之女,盖其女早失怙恃⑫,孺人怜之,饥寒挂念,疴癢铭心,训之抚之, 至于成人。罔极⑬之深恩,较于亲生之母,殆尤过焉。
处家务井井有条,事不游于两可,理惟酌乎一是。家规严肃,内外惮之。子媳虽不敢稍有过举。家号素封⑭,而饮食衣服,不事奢华。筵客酒食,丰美整洁异常,虽有代造肴菜之人,非亲身验过不甘心。而且待人忠厚,亲戚邻里之有贫穷者,施茶饭,舍粮衣,慈善事业难以枚举。
享寿七十有二,宜也,非幸也。于民国三年仙逝,于今十余年矣,孙婿辈思其淑德,恐湮没而弗彰,刻石以垂不朽。问序于余,余荒疏已久,安能表盛德而阐幽光?然而玉蕴实在,殊含渊而光存,孺人之实行堪嘉,亦何待操觚⑮家铺张扬烈为哉?是为记。
洛宁县立师范学校毕业 堂孙 清选沐手撰文
清丁酉科拔贡署理山西代州直隶州分州兼理学正补用知县韩梦笔⑯沐手书丹
四、注释
①适:女子出嫁。
②堂祖考:即堂祖父,祖父的亲兄弟。
③娴姆训:熟悉女师的教诲,姆训指女师的训诫。
④内则:《礼记》中的一篇,内容多为妇女在家庭内必须遵守的规范和准则。
⑤钟礼郝法:钟、郝分别指晋代钟琰和王浑之妻、司徒王浑之妻钟氏和晋代王湛之妻郝氏,她们都以礼法谨严著称,后泛指持家有礼。
⑥姑:丈夫的母亲,即婆婆。
⑦升堂乳姑:源自唐代崔山南祖母唐夫人的孝行故事,唐夫人每天盥洗后,都上堂用自己的乳汁喂养婆婆。
⑧举案齐眉:送饭时把托盘举得跟眉毛一样高,形容夫妻间互相敬重。
⑨昼荻宵灯:白天以荻草为笔在地上书写学习,夜晚借助灯光读书,形容人勤奋好学。“荻画”出自《宋史·欧阳修传》,欧阳修幼时家贫,母亲郑氏用荻草在地上写字教他读书。
⑩童子试:明、清两代取得生员(秀才)资格的入学考试,简称童试。
⑪簧宫:指学校,古时学校常以乐器“簧”来指代教育场所。
⑫怙恃:指父母,“失怙”指失去父亲 ,“失恃”指失去母亲。
⑬罔极:原指无穷尽,后用来指父母养育子女的无穷恩德。
⑭素封:指虽无官爵封邑,却和受封者一样富有。
⑮觚:古代用来书写的木简,操觚指执简写作。
⑯韩梦笔:永宁老城人,字莲清,号竹泉。他禀赋聪颖,15岁应童试第一。光绪乙酉(1885)年,经河南学政的严格考选、审查,被荐为拔贡,从河南府选送京城接受面试,顺利考取了号称“六贡之首”的拔贡,名震河洛。曾担任山西交城县佐、山西代州直隶州分州兼理学正候等职,为正县级干部。韩拔贡临终前将制粉秘方交给其子之子韩位育,交代后人若光景萧条,无以生计,可开粉坊谋生。其家族开设的韩家粉坊成为洛宁最富盛名、最具代表性的老粉坊,粉面远销洛阳、陕州等豫西各县及西安等地。
五、翻译
这位郭孺人,是王恒的女儿,嫁给了郭公,郭公是我的堂祖父贡生,字介臣,孺人是他的妻子。孺人出身于名门望族,熟知女子的教诲,研习《内则》等女子规范,凡是像钟氏、郝氏那样的礼仪法度,她都非常熟悉并深知其详。
嫁入郭家后,丈夫郭公很早就去世了,婆婆年事已高,身体衰弱,神志不清,常常糊涂。孺人日夜侍奉,寸步不离。她精心准备美味的饭菜,以洁净美好的方式奉养婆婆,极为真诚,她的行为完全可以与唐代升堂为婆婆哺乳的唐夫人相媲美,先后辉映。
孺人与妯娌们相处和睦,在患难中相互照顾。她的嫂子郑氏经常生病,孺人供应饮食,侍奉汤药,几十年如一日。而且她与丈夫郭公举案齐眉,相敬如宾,夫妻关系和谐融洽,一生都没有红过脸。
孺人有七个儿子,长子是杨孺人所生,过继给了长兄,但孺人疼爱他并知道他的辛劳,以慈爱之情殷勤教导,对待他和自己亲生的六个儿子没有任何区别。每天清晨起来,她不忘像古人那样在白天教孩子写字,晚上挑灯夜读,希望子孙永远继承良好的家风。所以长子参加童子试,屡次名列前茅;次子和三子进入学校读书,远近闻名;四子和五子文武兼修,将来可成大器;另外两个儿子也半耕半读,安分守己。而且他们容貌优雅清秀,都有出众的仪表,一看就知道是文雅之士。再加上孙子众多,像芝兰一样繁茂,在堂前茁壮成长,勤奋学习,努力务农,都能继承家族的好名声。虽说财富是上天赐予的,但如果不是孺人孝顺慈爱兼备,品德美好值得效仿,怎么能有这样的成就呢?《尚书》说:“做善事就会得到吉祥。”确实是这样啊。
而且孺人一生没有女儿,她对待孙子们就像对待自己亲生的一样,教导三个侄女学习四德(妇德、妇言、妇容、妇功),学习刺绣、纺织等女红,督促她们做女红从不懈怠。特别关注的是她所抚养的一个女儿,因为这个女儿很早就失去了父母,孺人可怜她,时刻挂念她的饥寒,对她的病痛铭记在心,教导她、抚养她,直到她长大成人。这种深厚的恩情,比起亲生母亲来,恐怕还要更胜一筹。
孺人处理家务井井有条,做事不模棱两可,只按照正确的道理来斟酌行事。家规十分严格,家里家外的人都敬畏她,儿子儿媳们没有一个敢稍有越轨的行为。家里虽说是富裕之家,但在饮食和穿着上从不追求奢华。宴请客人时,准备的酒菜丰盛美味且异常整洁,虽然有帮忙做菜的人,但如果不是她亲自检查过,她是不会放心的。而且她待人忠厚,对于亲戚邻里中贫穷的人,施舍茶饭,赠送粮食衣物,她所做的慈善之事多得难以一一列举。
孺人享年七十二岁,这是她应得的寿命,并非偶然。她在民国三年去世,到现在已经十多年了。孙婿辈们思念她美好的品德,担心这些品德会被埋没而不被彰显,于是刻石立碑,希望能让她的美德流传不朽,并请我写一篇序文。我已经荒废学业很久了,怎么能表彰她的高尚品德、阐发她的幽微光辉呢?然而美玉蕴藏在石头中,实在是如同深渊蕴含着光芒一样。孺人的实际行为值得称赞,又何必等待文人墨客去大肆宣扬她的功绩呢?于是写下这篇记文。
洛宁县立师范学校毕业 堂孙 清选 恭敬地撰写文章
清丁酉科拔贡 代理山西代州直隶州分州职务 兼任理学正 候补任用知县 韩梦笔 恭敬地书写碑文
六、赏析
这篇碑文通过具体事例,如侍奉婆婆、照顾生病的嫂子、对待子女一视同仁、教育子女有方、关爱孤女、处理家务和慈善行为等,全面且生动地展现了郭孺人的贤德形象,让读者看到一位恪守传统道德规范、品德高尚的女性。
碑文采用文言文写作,用词典雅,句式工整,多四字短语,如“娴姆训,习内则”“举案齐眉,相敬如宾”等,富有节奏感和韵律美,体现了较高的文学性,同时也符合当时的文风以及碑文庄重肃穆的特点 。
该碑文文化内涵极为丰富。文中多处引用典故,如“升堂乳姑”“举案齐眉”“昼荻宵灯”等,既丰富了文章内容,又增强了文化底蕴,反映出当时社会对传统孝道、夫妻和睦、重视教育等价值观的推崇,具有一定的历史文化研究价值。
该碑文社会价值很高。碑文不仅是对郭孺人的个人纪念,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女性道德规范的期望和倡导,为研究民国时期地方社会的家庭伦理、文化教育和社会风尚等提供了珍贵的资料。

作者简介:张清华,网名晓青,河南洛宁人。洛宁县作家协会会员,洛宁县姓氏文化研究会副会长。有上百篇诗文在《永怀河洛间《洛宁城事》《洛宁文友》《搜狐新闻》《今日头条》《天山诗歌》《建安风》等网络平台发表,2022年12月出版文集《悉说下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