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培增题《象外之境》
孙培增 中国画学会创会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工笔画学会会员、中央国家机关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央民族大学东方文化研究院教授、国家民族画院创研部主任、中国艺术研究院高研班导师。
山东半岛东南,泰沂山脉和胶潍平原的交汇处座落着诸城。城不大,历史却悠久。道德文化鼻祖舜帝生于城北,铜石并用的龙山文化发源于此地,苏东坡“半壕春水一城花”的诗兴在这里大发,《清明上河图》的张择端曾在这里痴痴守望着市井的熙熙攘攘。和张择端一样流连忘返于诸城,用眼睛和心灵感知人间百态的,还有九百多年后的艺术家孙培增先生。孙培增,现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画学会理事、中央民族大学东方文化研究院教授、国家民族画院创研部主任等职。作品先后参加全国性大型画展 30 余次,曾在美、日、韩、法、德、等国家和地区举办展览或艺术交流活动,被《美术》、《国画家》、《中国书画报》等百余家报刊杂志专题报道推介,并由中国收藏家协会等多家权威机构、媒体、画廊等评为 2011 年至 2012 年最具学术价值和收藏潜力人物画《二十家》和《人物画百家》。孙先生长期致力于中国画的创作、研究与教学,出版个人专集八种、合集数十种,于 2018 年获授联合国人民理事会和亚洲艺术学会“杰出艺术成就奖”。孙培增创作题材广泛,人物、山水、花鸟、动物皆有涉猎,尤长于水墨写意人物画。其人物以清新雅致的风格描绘浓郁的生活气息,以拙朴逼真的造型反映如火如荼的时代特色,以生机勃勃的人物形象讴歌生活的美好意蕴。笔墨满含深情,语言朴实厚重,画面充满神韵和意趣。孙先生的人物以高原儿女和村落孩童最具代表性。高原儿女意境浓郁深沉,纯朴厚重。无论是锅庄的威武,磕长头的坚韧,丰收的快乐还是节日的欢庆,无不置身于壮阔绝美的自然风景之中,以独特的个性化塑造,完成了对描绘对象生存现状、家国情怀、人文内涵的全方位展示。或以浓墨淡彩晕染出雪域高原的苍茫雄浑,衬托人物的乐观向上;或以简炼的笔法勾勒皑皑雪山的雄伟险峻,突出人物的怡然自乐;或以粗犷的线条营造出古刹经幡的神秘莫测,烘托人物的心虔志诚。藏族男子高大壮硕的身形,硬朗的轮廓,女子含胸垂肩的身姿,负重的体态栩栩如生。风雪中飘零的头发,臃肿的穿着,都掩不住眼神中的平和清澈,内心的安宁祥和。这些画作是自然与艺术的完美交融,是精进不休持之以恒的艺术情怀,更是一种对心灵本源的孜孜不倦的上下求索。村落孩童则以率性的笔墨,清新的赋色,律动的线条,无拘无束地营造出秀润潇洒,简洁明快的意境,孩童三三两两游戏其间,充满生意盎然的童趣。时而用寥寥数笔展现“笛弄晚风三四声”的自由自在,时而以漫天春花呈现“牛上横眠秋听深”的心旷神怡,时而又以行云流水的笔墨展现出“各自骑牛又归去”的舒畅惬意。孙先生笔下的孩子是自然生动、朝气蓬勃、生龙活虎的,像温暖的春水,雨后的春笋,新绿的嫩芽。作品处处可见孙先生未泯的童心,敦厚的性情,卓绝的技艺,真可谓其画可爱,其品可慕也!当年苏东坡组织建造的超然台,现已为诸城八大胜景之首。苏子在《超然台记》中说“凡物皆有可观。苟有可观,皆有可乐,非必怪奇伟丽者也。”这句话,似乎在无意中成为对孙培增先生画作的一个极为贴切的注解。
北京墨真书画院于2013年在北京成立,2020年在天津成立分院,是一家专注于学术研究,组织开展大型书画展览、全国采风、公益事业以及国际交流活动的企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