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九寒冬,北京一年中最冷的时候,记者走进青年画家王恒位于北京宋庄的画室。室内的温度并不高,王恒穿着短袖单衣,两支臂膀夹住画笔,躬身在画纸上激情挥毫。豆大的汗珠从他的额头滑下,滴落在画面上,与水墨融为一体。
王恒是安徽池州人,4岁那年因触电意外失去了双手和小臂,他的人生从此进入了困难模式。但王恒天性乐观,人生的变故让他更加自信要强。他说:“只要是我认定要做的事情,就会一直坚持到底。”
画家王恒
被点燃的“画家梦”
“踏上艺术这条路,让我有幸沉浸在这份美好之中。”王恒从小就展现出在书法和绘画方面的天赋,并得到池州当地优秀老师的指导。“书法我临的《勤礼碑》和《石门颂》,绘画则从《芥子园画谱》入手,算是没有走过弯路。”王恒说。
虽然没有双手,但王恒的父亲用手表带和自行车零件专门为他打造了一个特殊装置,可以套在残臂上帮助握笔。年少时每当写完作业,王恒就把自己关在屋子里,一练就是几个小时,画家梦就此萌生。
上高中时,王恒开始学习素描、水粉和油画,并以优异成绩考入中国传媒大学广告学院。毕业后,他成为一名平面设计师。凭借杰出的工作能力以及坚忍不拔的精神,王恒于2008年被选为北京奥运会火炬手,还先后荣获北京青年五四奖章、安徽省“自强模范”等荣誉。
虽然平面设计工作让王恒有了可观的收入,但他从未忘记自己的画家梦。2014年,浙江卫视《中国梦想秀》节目组找到王恒,请他进行书画才艺展示,并帮助他实现梦想。
“成为画家”的梦想照进现实。通过节目组的帮助,王恒得以到中国美术学院的张立辰中国画写意高研班学习,成为花鸟画名家张立辰的弟子。
在那里,王恒终于得到了系统性的中国画训练。“原来只知道临摹,但对画理、画论等知之甚少。”王恒表示,通过这次学习,他深刻感受到中国写意画的魅力,也更加坚定了要成为大写意花鸟画家的决心。
《芳华》 王恒 作
用画笔感受世间美好
2019年,36岁的王恒停掉所有设计工作,开始备考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画专业硕士研究生。然而第一年他因3分之差落榜,他总结经验教训,发现原因在于他多年不常用钢笔,书写变得生疏,答题时间不够。
第二年,他给自己制定了更为严苛的备考计划,掐着秒表做题,终于在38岁如愿通过考试,成为花鸟画家阴澍雨的研究生,开启了人生的新篇章。
在中国艺术研究院学习期间,王恒坚持写生、采风,每年创作近300幅作品,而作废的作品多达千张。没有双手和小臂的王恒进行如此大量的创作无疑是艰辛的。采访中,王恒总是表达他通过绘画而获得的幸福感,对困难却鲜有提及。在记者的追问下,他淡淡地说:“达成任何目标必然要付出巨大的艰辛,困难不重要,我也不想去歌颂,战胜困难后的喜悦才是值得分享的。”
王恒庆幸自己找到了花鸟画的世界,并在其中自由地“向上生长”。2022年,王恒终于在北京举办了首场个人画展——“行健·王恒作品展”。“这次个展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人生就是奋斗,余生绝不言弃。”王恒说。
2024年,研究生毕业后的王恒饱含深情地写道:“在这条充满未知与可能的道路上,我学习着、成长着,怀揣一颗敬畏之心,用画笔去感受世间的美好,描摹一花一草的岁月枯荣,勾勒一石一木的坚韧与柔情。”
《秋实》 王恒 作
“梦回青葱斗志昂”
“都是工笔,没有写意,怎么成这样了?”2024年,“靳尚谊之问”受到画坛的普遍关注和讨论。作为写意花鸟画家,王恒对此也深有感触。“把写意画画好很难,需要诗书画印的综合素养,更是一个人的人品、学养、才情、思想的外化体现。需要不懈努力,也需要名师好友的教导、鞭策。”王恒说。
“为中国画而战斗。”早在杭州求学时,他就在自己课本的扉页上郑重地写下了这句话。在王恒看来,新时代写意画的传承出新是他的目标,更是动力与责任。
从小对《芥子园画谱》的反复临摹让王恒打下了扎实的基本功,而西方绘画技巧的训练让他具备出色的造型能力,爱好摄影与对生活细节的体悟成就了他对写意画凝练概括的本领,坚持足球、跆拳道等体育运动更让王恒拥有充沛的创作体能。王恒说:“我要在最好的创作年龄阶段,画出更多更优秀的作品。”
创作之外,他还在自媒体平台写文章、发视频,向网友展示和传授绘画技艺,全网粉丝量近百万人,他的作品受到大量藏家和粉丝的喜爱。
今年,王恒又报考了中国艺术研究院的博士研究生。“学无止境、艺无止境,对于绘画的学习我不会停下脚步。”王恒说,希望能进入北京的专业画院机构,获得更好的学习平台与创作环境。对于今后的人生选择,王恒以词自勉:“四十过,仍困惑,梦回青葱斗志昂。莫彷徨,心自定,一扫风雨任疏狂。”(受访人供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