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瞻型艺术是指那些在艺术创作中具有前瞻性和创新性的艺术形式,这些艺术作品不仅反映了当前的社会、文化和科技发展趋势,还预示着未来的艺术发展方向。前瞻型艺术通常具有以下几个特点:创新性:前瞻型艺术强调创新,艺术家们不断探索新的表现手法和材料,尝试前所未有的艺术形式。例如,一些艺术家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创造出独特的艺术体验。技术融合:前瞻型艺术常常与技术紧密结合,利用最新的科技发展成果来丰富艺术表现力。例如,艺术家们使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创作出具有互动性和沉浸感的作品。社会和文化反思:前瞻型艺术不仅关注当前的社会现象,还对未来可能的社会变化进行预测和反思。艺术家们通过作品探讨人类与技术的关系、环境问题、社会伦理等议题。跨学科合作:前瞻型艺术往往需要跨学科的合作,涉及艺术、科学、技术等多个领域。这种合作促进了不同领域之间的交流和融合,推动了艺术的创新和发展。

贾宝珉,1941年6月生,天津人。1965年毕业于河北艺术师范学院中国画专业。天津美术学院中国画系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天津美术家协会理事。早七十年代末期,贾宝珉就随萧朗、孙其峰赴中央美院、中央工艺美院、广西艺术学院等处讲学,得到了刘海粟、陈大羽、李骆公以及李可染、李苦禅、黄胄等名家指导。作品造型生动严谨,笔墨洗练精到,设色单纯典雅,构图考究多变,意境清新、恬静、幽谷、高雅,诗一般的艺术风格。作品多次在全国各省、市及日本、美国、意大利、俄罗斯、新加坡、香港等地展览。作品《秋获》入选东京“中国现代一流书画作品展”;《长寿》入选纽约“世界和平画展”;《和平之使》入选莫斯科“中国中青年国画精品展”;《雄鹰》入选全国第七届美展;《春临江岸》入选全国第八届美展,其书法作品《草书》入选“中国1990年赴日书展”;《一夜风雨》入选“全国首届花鸟画展”。作品《秋雨》入选2004年首届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画精品展。另有部分作品曾在《中国画》、《美术》、《迎春花》、《新作选》、《河南画报》等刊物发表,或收入《中青年花鸟画家作品选》、《佳作赏析》、《天津画家选集》、《贾宝珉花鸟画集》等。出版有《贾宝珉花鸟画》、《中国画基础》、《花鸟画技法问答》,其中《花卉画法》、《肖鸟画法》、《蔬果草虫》、《中国花鸟画》20余册理论著作,受到广大读者的好评。其艺术传略入典《世界华人艺术家成就博览大典》、《世界华人美术家年鉴》、《中国当代艺术界名人录》、《中国当代国画家辞典》、英国剑桥《世界名人录》等。
构筑写意精神 再现大家风范
——读贾宝珉先生作品有感
文/邵大箴
贾宝珉先生出自津门,是当代花鸟画坛最具影响力的画家之一,他的绘画作品是当代写意花鸟画中继往开来的一个典范。他弘扬了中国花鸟画的写意精神,以体正格清、大气俊秀的笔法营造了一个个闪耀着诗性的光环,充满想象张力的大花鸟世界,而这,恰恰是我们这个时代的画家日渐缺失的一个共性所在。所幸的是,读贾先生的作品可以给我们这样的精神慰藉。
贾宝珉先生扎根传统,落笔很见深厚的传统绘画功底,这得益于他对宋元以来的花鸟画传统的继承。宋画讲求严谨工致及精神上的高逸,元画则注重抒情达意,清代意笔花卉豪纵劲健,贾先生在他的创作中能够巧妙地将这几者融会贯通,他采前人之长,补已之短,海纳百川,他勤于思考,勇于创新,终成一派。
博古通今是每一个成功艺术家的必经之路,贾先生得到过许多前辈大师的真传,自幼便受到良好的艺术陶。他4岁学习书法,而后对花鸟产生兴趣,16岁时便成为萧朗(王雪涛弟子)的学生,从此开始了正规学习写意花鸟画之路,可谓少年得志,大器早成。1959年他考入天津美术学院,成为李鹤筹、陆志清、张其翼、孙其峰等先生的学生。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又得刘海粟、陈大羽、李骆公以及李可染,李苦禅、崔子范、周思聪、许麟庐等名家的指导,在此就不一一赘述。
贾先生的写意花鸟画,造型准确,构图生动,富有意境,峻拔灵动的笔下有着深邃强大的审美感召力,他将山水和花鸟结合,拓展了花鸟的表现空间,作品既饱满又空灵,既酒脱又深沉。《空谷幽兰》、《雨意》、《晚秋》,一草一木、一花一鸟、一山一石在墨气氤氳中,渗透出一种宁静、通透的光泽,张扬出一种诗性的生命力之美,且富有生动流畅的书写性。他以书入画,用笔松动灵活,张弛有度,仿佛自然天成,而细看则十分严谨,勾勒、皴染中功力尽显。整体营造出大气高雅,清澈澄明的大花乌意境,风骨尽显。在这样的花鸟画世界中徜徉,可以放松心灵,洗涤浮尘。养眼、养神、养心无疑,这样的作品经得起人们的细细品读,经得起时代的永久检验。
造化钟神秀。先生注重师法自然,注重在写生中寻找“天人合一”的精神,注重在创作中融会个人心性,且用文人的眼光赋予了身边平凡事物以雅致气息。《菜根香》、萝卜的红与白菜的黑形成视觉的鲜明对比,精炼的笔墨具有抽象的写意美,让日常所见的萝卜白菜在他的笔下也变得大气、秀逸,不落俗套:《东方》、仙鹤高雅地伫立于葱茏草木之间,仰视天空,身边一轮旭日冉冉升起,画面释放出一种具有中国文人气质和哲学情思的意境,极富空间感和笔墨张力。
贾先生能够自如地在师法自然中体察宇宙万物,洞察生命气象。看《北国初雪》中那仰头迎接点点雪花降临的鹤,一种生命与自然交融出的希冀之光,通过鹤的眼神和姿态有了传神的表达;《萧瑟秋风》中,混沌苍穹下,一只孤独的鸟站在冰冷的大地上,身边偶有零落衰败的叶子飘落,颇有些“枯藤老时昏鸦”的韵味;《李后主词意》还是一只孤独的鸟,立于陡峭的山石、淙淙的泉水之中,显得倔强而执拗,身边几片落红飞飞过,点染一片诗意。类似这样的画面,体现出画家对于生命情状的微妙捕捉,从时间、空间上的把握都达到了一个相当的高度。他将自我对生命现象的发现、体验、感悟融入创作,给花鸟赋予灵魂,给花鸟赋予血肉,给花鸟以令人耳目一新的动人意境,给花鸟以蓬勃挺拔的时代精神。这一点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贾先生曾经说过,继承传统与锐意创新要做到三个方面:首先要学习前人以生活为基础的严肃认真的创作态度;其次要有包容性,博采众长的目的是丰富自己,再次就是坚持诗书画一体,培养自己的艺术修养。我认为这是他的一个非常清醒的艺术追求,希望他能够守住自己的这一份坚持,守住写意精神这一中国画的骨髓,并将它玩味出更多的时代气息,迎来自己艺术上的又一个高峰;希望他再出扛鼎之作、从而为我们今天的中国花鸟画的传承和发展做出更多的贡献。
北京墨真书画院于2013年在北京成立,2020年在天津成立分院,是一家专注于学术研究,组织开展大型书画展览、全国采风、公益事业以及国际交流活动的企业。
